分享

哲学视角:为何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不轻易评价别人

 陈小杰读书 2023-07-06 发布于重庆

相信你也经常听到过安慰别人这句话,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那么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为什么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又是什么?

本文的主题聊一聊,为什么不轻易评价别人,也不用在乎别人的评价。

打个比方,正方体它是三维的,有长宽高,看起来棱角分明,当我们从正前方看过去,只能看到一个切面,就是正方形,是二维平面的。

同理,如果一个人站在你的视野内,他是三维的,不管你看的是正前面还是背面,都是这个人的切面影像,暂时把这个切面理解为二维平面,纸片人的感觉。

再升级一下,如果你可以移动,总共能看到这个人几个面?前面后面和左右侧面?不全对!其实是N个切面影像。想象成这个人是365°的不规则柱体,每个角度都是一个切面,且每个切面影像都不同。

接着再升级下,如果今天他站在你的视野里,你看到了他N个切面,明天他又站在你的视野中,你也看到了N个切面,这些切面和昨天的N个切面影像相同吗?不同!因为这个人已经产生变化,他长得更高了或更老了,所以不同时间下,切面影像也随之而变。

其实,人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官形成的色声香味触的功能,去感知外界的物质或环境,在这种接触过程中形成了心理感受,接触顺意时感觉快乐,接触不顺意时感觉痛苦,继而产生贪嗔痴。

同时,这些感知信息和心理感受也会传输到人的意识层面,意识会给这种感觉定性,而意识的定性根据是什么?就是从小到大脑子里积攒起来的观念思想,这些认知是通过学校教育,人际圈子,父母行为等综合塑造而成。

以上这点说明什么?首先,我们感知这个人的N个切面是依赖的五官功能,诸如视觉触觉,但这些都是有局限的,譬如我们只能通过肉眼看到他身体表面,头发/皮肤/相貌等,看不到他的五脏六腑,以及心理和意识层,也看不到他曾经经历了什么,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换言之,我们看到的这个人N个切面影像,是根据他的外在身体来划分的,如果把心理意识和时间性的东西加进来,切面的总数量又加大了。

其次,我们提到通过五官感知采集来的信息,会形成心理感受,意识也会给它们定性和发出行动指令。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意识可靠吗?

上面提到了,这个意识是从小到大外界传输到我们脑子里的东西,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变成了自我观念价值观,而这个过程还是我们心智还未发育完善就已经在进行。换句话说,很可能我们的意识里含有一些“不太对”的东西,但我们自以为是对的,并毫无质疑的执行意识告诉我们的指令。

另外,时间维度也是一个重要点。一切人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就像地球一直自转公转产生着昼夜一样,没有停止过。同样,外在人事物在变化,我们每个人随着时间和环境,每分每秒都跟着变化,包括身体变化到意识心理的变化。

如果用静态的视角来看待人和事物,那看到的切面影像肯定和实际影像有出入。而且,出于寿命和三维空间限制,除了自己,我们也无法完整的看到其他人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影像,包括最亲密的伴侣,父母,子女,哪怕每天在一起。

这里稍微补充一下“维度”的意思。一维是一个点没有长宽高,二维是平面没有高度(比如照片),三维就是有长宽高组成的立体(比如人),四维就是加上一条时间轴线,轴上每个点是一个三维空间切面(比如你30岁,你50岁),五维就是多个时间轴线的集合(比如平行宇宙)。

综合以上就会发现,我们去看待一个人时,我们五官感知的只是一些切面信息,而且会受自我意识层的解码,而解码的公式可能是不正确的。况且,有些东西我们会因为五官,时间,空间所限看不到,导致原始信息不全面,甚至有的信息即便看到了,也容易被意识层错误解码。

因此,评价一个人是慎重的,不了解他的历史经历,也不了解他的意识心理,甚至连他表面展现出来的言行身体信息,都无法掌握完整,只是看到了他的一些切面影像,那基于这影像得出的评价还是客观的吗?

反过来,需要在乎别人的评价眼光吗?正如你看别人一样,别人也这样看你,别人了解你吗?他获得的也是你的一些“切面”影像,他的意识层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导致解码出错,他也是主观评价的,不一定准确可靠。

这是一个主观世界,所有人都是透过主观的滤镜看待外界,看待别人,且看到的还只是一些点状片面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何要去评价别人?为何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END

作者简介
陈小杰,深度思考者,终身学习者,致力于从心灵+思维+能力的成长跃迁研究。过去履历10年品牌传播人,做过记者当过品牌公关经理,任职过中国品牌500强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个人微信:chenxiaojieid666。


好文推荐

看完《天道》(遥远的救世主),聊聊我的思考与学到的东西


我从《天道》中精选的30条金句,全部领悟算你厉害


继续聊《天道》,第2遍重读中,我领悟到的新东西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