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曾有“葵花诗社”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青岛曾有“葵花诗社”

吕铭康

青岛历来出诗人。仅在上世纪1945年至1949年,活跃在青岛诗坛的诗人就有:鲁丁(张文麟,山东胶州人),废丁(李兴华,山东胶州人,1918年生),黄耘(黄祖训,山东胶州人,1926年生,曾用笔名:沉迟,艾石),田风(王世辉,山东即墨人,1927年生),山音(吕宗权,辽宁沈阳人,1928年生,解放后改名:吕寰),石玺(石涤尘,辽宁沈阳人,1926年生),刘绪萱(山东胶州人,1928年生),萧风(阎志训,山东即墨人。1925年生)和刘温和(天津人)等。他们都分别在青岛或各地的报刊上发表过许多诗歌。

青岛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青岛的诗歌创作更加活跃。那时,青岛能够发表诗歌的园地,主要是有《青岛日报》副刊和该报每月一期一大整版的《海鸥文艺》,非常吸引广大读者和诗歌爱好者。为此,当时在信号山路25号的青岛市文联,就经常在这里的一个会议室召开诗歌座谈会,与会者多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年诗人,大家都对如何欣赏和写作诗歌畅所欲言,气氛总是非常热烈。

孔林

著名诗人孔林(1928年生),曾先后担任胶东群力报社美术编辑新华社胶东分社记者1949年青岛解放后任青岛日报记者1953青岛市委宣传部工作。孔林1955在担青岛市文联副秘书长期间,就曾个别征求过青岛一些青年诗人意见,酝酿组建一个全市性的诗歌组织。事后不久,就在市文联会议室召集了山东大学教授高兰,学校教师刘饶民,驻青北海舰队的符加雷、阎豫昌、王寅明,青岛日报的张见、耿林莽,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周先佩、戴传林,青岛钢厂的李茂庆(李火),税务部门的陆洪业(歌星)、青岛市图书馆的李华亭(李程碑)等十多位青岛诗人开会。就在座谈开始时,作为市文联副秘书长的孔林首先讲话,介绍了青岛市这些年诗歌创作的盛况,提出建立青岛诗歌组织的建议以及之前所做的一些筹备工作,当即受到与会诗人的一致赞同,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这是自己的殷切希望和成立诗人组织的宗旨。大家发言的重点是:团结青岛的诗歌作者,组织交流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繁荣青岛的诗歌创作,并且同意定名为“葵花诗社”,表明葵花向太阳,向着旭日东升的新中国。随后,孔林提议由高兰为社长,博得一致同意,并选出孔林和符加雷为副社长,所有与会的诗人都是葵花诗社的成员。高兰(19091987)是著名朗诵诗人,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青岛市文联副主席等。

高兰

符加雷

就在这次成立会上还确定,凡葵花诗社的成员都要选出各自的得意诗作,交给青岛日报的张见、耿林莽,由他们编选汇编成一部诗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名曰《葵花集》。符加雷为诗集写了一首短诗《向日葵》,作为首篇和序言。

在葵花诗社成立后,曾经举行过几次聚会。高兰在一次活动中,详细介绍了他创作研究朗诵诗的体会,并即兴朗诵了他的代表作、1942年创作的诗歌《哭亡女苏菲》片段。这首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诗作,通过诗人对爱女的悼念,反映了国统区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的贫苦生活,因而激起广大读者的共鸣。高兰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得在场的青年诗人们热泪盈眶,对高兰的学识才华敬佩得五体投地。1957年秋,高兰被错划成右派。葵花诗社也就停止活动,不宣而散。孔林在1959年任青岛市文联副主席兼任《海鸥》月刊主编后,1961年春奉调离开青岛,到济南任山东文联党组成员山东文学》副主编。

我比葵花诗社中的许多一般成员小了十多岁,他们都是我的文学前辈。我在1973年主编《市南街头诗画》时,符加雷、刘饶民、陆洪业(歌星)等都来过诗稿,我们因此结识;我与张见、戴传林也熟悉;与早已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做编剧的李华亭(李程碑)是好友;还专门采写过孔林、耿林莽等人。前些年,我还在青岛文化市场淘到一本《葵花集》,但几经乔迁,接受没有踪影,不知是否不慎遗失?深感遗憾!

2019-5-8 青岛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