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自青岛的小生名家王筠蘅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出自青岛的小生名家王筠蘅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与京剧》)

现在已经在陕西京剧退休的小生名家王筠蘅,乃是在青岛土生土长,而且最早是在青岛演戏。前些年,他与夫人、花旦名家王熙苹回青岛居住,并访亲问友

王筠蘅1933年生于青岛,原名:王鸿泰。当时就居住在甘肃路101号二楼,据说这座楼本是袁世凯五个姨太太居住的蝴蝶楼,每个门里又是两明一暗的居室。王筠蘅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的父亲多才多艺,能够用德、意、日、英、法等五国语言与老外作简单对话,擅长制作或修理皮鞋,并且还喜好武术。他为人忠厚,注重诚信,在大港码头外轮上干活,收入颇丰。他父亲还酷爱京剧,会拉京胡。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到中山路北头的华中戏院(即:华乐戏院)看戏。也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后来都成了梨园行的了。可以说,那时候王筠蘅一家的生活是比较宽裕与温馨的。

1937年,万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青岛沦陷。老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王筠蘅一家的生活也是朝不保夕。父亲被迫失业,只好街头设摊修鞋。不久因悲愤满腔,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还不到30岁。接着,母亲又患有轻微的下肢瘫痪。那时的王筠蘅正读四年级,姐姐王淑琴是六年级。

1942年的一天,王筠蘅家的楼下突然来了一帮人,除了行李外,还有戏箱和刀枪靶子。他母亲看到还有一位已近古稀的老奶奶,便请到家里歇息。原来他们是小鲍岛京剧团,被日寇赶出了剧场而无奈四处奔波。那老太太乃是班主杜仲玉之母。过了一些日子,已经在张店做了大华戏院前台经理的杜仲玉来到王筠蘅家,得知他家确实贫困,就说他熟悉一位在胶济线赫赫有名的京剧戏班班主刘德舜,原是河北梆子演员,从青年时代就组班演出京剧,为人正派,豁达好友。其妻杨福来、儿子刘宝英是主要演员,现在正要为儿子组织一个小科班。杜仲玉表示可以引荐王筠蘅与他姐姐去学戏。由于他俩以前就受父亲影响酷爱京剧,这是正中下怀,当然喜出望外。

于是,9岁的王筠蘅与他12岁的姐姐王淑琴就拜刘德舜为师,从此就步入了京剧艺术的漫漫征途,成了他们一生从事的事业。刘德舜就给他姐姐起艺名“筱筠箐”,当时叫王鸿泰的艺名是“筱筠蘅”。经过近9年的科班“大狱”,他们终于熬到了出师。之前,他们参加“四小名旦”毛世来的和平剧社,就都自己改名。姐姐叫王君青,王筠蘅的名字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启用的。

19448月,王筠蘅与他姐姐就随师父刘德舜来到东镇的光陆戏院和中山路的华乐戏院演戏。那时的王筠蘅是学的老生,在华乐戏院就经常与他姐姐王君青演“对儿戏”,白天演中轴戏(中间的戏),晚上演开锣戏(开场的戏)。往往是演《宝莲灯》《游龙戏凤》《武家坡》《汾河湾》《三娘教子》《二进宫》等骨子老戏。正好是为了配合跑码头来青的旦角名伶戴绮霞(后来是名旦关肃霜的师傅)演戏,很喜欢这姐弟俩,就经常给他俩说戏,从而受益匪浅。不久,王筠蘅又曾经单独主演过《借东风》《珠帘寨》《甘露寺》《四郎探母》等戏。

可此时的青岛,小生奇缺。名旦滕步云来东镇光陆戏院要演《红娘》,就是没有小生。于是,刘德舜就突然急中生智,强行命令王筠蘅当晚演小生张君瑞。一直先学武生,又后唱老生,现在竟然要改唱大小嗓结合的小生,王筠蘅自然是再三不愿。但师父的指令绝对不能违抗,他迫于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粉墨登台破天荒唱了小生。接着后几天,他在《娟娘》《孔雀东南飞》《临江会》等戏演小生。因他有小嗓,扮相好、还有舞台经验,大家都认可了他的小生。就这样,王筠蘅在京剧舞台上永远摘掉了髯口(胡须)光着下巴,成了英俊小生,而且后来还是小生名家。此乃是名副其实的歪打正着。

那时青岛的永安与光陆都是周少麟的大老板,光陆则让刘德舜具体总负责。也没有多少文化,于是请来家教老师,让其子刘宝英带王筠蘅和另一个师弟,去大沽路裕通旅馆上学。师兄、师弟每天借口撒尿就溜之乎也,王筠蘅则是认真执著单独受教,在半年的时间里学习了《千字文》《弟子规》上论》《下论》《尺牍》《中庸》等课程。从此,抄剧本、写单词、排戏打提纲、后台派戏派角以及写牙笏等,也全部由他来做。师父排大轴戏,前边的垫戏、压轴戏则由王筠蘅来排(即:导戏)。在排戏的过程中,王筠蘅先后跟陈宝恒排过40本《金鞭记》及40本《狸猫换太子》,跟刘奎童排过6本《孟丽君》和《杨文广招亲》《狄青大闹万花楼》《刘墉铡叶阁老》《岳飞枪桃小梁王》,还跟南派红净路凌云排过6本《十粒金丹》,跟筱麒麟童(陈锦章)排过8本《韩信出世》等,单本戏更是五花八门。由于他聪明,记忆力又强,从14岁时起就能挂提纲排戏了。

19479,陈永玲、许翰英两位青岛老乡当选后四小名旦”后,为了答谢青岛观众,陈永玲、许翰英另一位名旦杨荣环在中山路的福禄寿大戏院联袂演出了《娟娟》(又名:《马武下山玉虎坠》),陈永玲演娟娟、许翰英演王碧莲、杨荣环演冯伏氏,当时还不到14岁的王筠蘅演冯乾郎。这出戏的剧情是二女共同争嫁冯乾郎,在台上抢得不亦乐乎!许翰英就在台上插科打诨:抢了半天是个小丈夫!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1948年,当时在永安大戏院负责演出业务的陈富瑞(著名花脸,他两年后在青岛收尚长荣为徒)光陆戏院把王筠蘅借来《胡延庆打擂》。挂提纲排戏后,王筠蘅对一般演员教台词,讲调度,对老艺人则要极为尊敬,只讲轮廓、大意或板式、辙口等,唱词通常要由老先生自己编。可是,当王筠蘅请老艺人黄宝岩(乃师是“红生宗师” 李洪春演王延龄时,却遭到了“叫板”:“ 我编不了,你给我词吧!”是因为黄宝岩不服气这个孩子。结果,王筠蘅只用了一宿,就把王延龄的唱词全部编好,给黄宝岩写了足有一米长的折子,并在早上送上。黄宝岩一看折子,万没想到能够栽在一个小孩子手下。于是没等王筠蘅转身,就说:少爷,咱们先吃早点。随即拉王筠蘅坐下,端上两碗火腿煲豆芽。后来,黄宝岩把自己的《骂杨广》《南阳关》两出拿手戏给了王筠蘅。

此外,他还随南方红净路凌云排导六本《十粒金丹》、为天津名老生王守章排四集《地藏王》、为著名武生崔盛斌排六集《大侠就是你》;又随麒派老生陈宝恒排导四十本《狸猫换太子》。还有不少单本戏,如筱麒麟童(陈锦章)的八本《韩信出世》,从“受辱胯下”到“楚汉争”,从“张良卖剑”至“斩英布·斩韩信·斩萧何”止。作为小生行当的王筠蘅,这“三斩”往往是他的重头戏,他宜人连演三个角儿:英布、韩信和戴明。

解放后的1951年,时年17岁的王筠蘅参加了“四小名旦”毛世来的“和平京剧社”剧团,应工当家小生,每日的工资是22万元旧币(相当于新币22元),这在当时是高收入了。由于他基本功扎实,又能够适应毛世来的“台上见”,演出效果很好,也引起毛世来的经纪人邱丙炎对他的重视。两年后,马连良在天津演出缺小生,邱丙炎便举荐他去演了十天四出戏。

1952年,王筠蘅与姐姐王淑琴和刚刚出道的小麟童(杨建中)组成演出小组。王筠蘅给比他小4岁的小麟童排演了《打銮驾》《华容道》《张良卖剑》《路遥知马力》等戏上演。他们一行从青岛到铁路沿线演出最后到朱桥。接着又应邀到黄县演出。头三天“打炮戏”是《全部玉堂春》《全部盘丝洞》《全部锁麟囊》,王筠蘅还在开头加演单出戏。结果一炮打响,上座率与日俱增。为了锦上添花,就得天天换戏。王筠蘅把老剧本都翻出来,白天排晚上演。最后又排上了连台本戏和王筠蘅根据《今古奇观》编成的《卖油郎占花魁》《乱点鸳鸯谱》以及《三笑点秋香》《白兔记》《诸葛亮招亲》等戏。在黄县引起了轰动,给这里的老戏迷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王筠蘅已经读中学的弟弟王君笙也决定学习京胡。他在烟台拜师陈遇德,从吹、拉、弹学起,打好基础,全面发展。后又得到名琴师沈玉才、费文治的教导终于成名。

1953年,王筠蘅与姐姐在黄县唱红后,又到蓬莱演完后,就来到烟台大众剧场(旧称:丹桂大舞台)演出。那时的京剧界都知道,烟台是全国闻名的京剧大码头,这里的观众非常擅长欣赏京剧艺术。可王筠蘅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始是每天双出,主要演出《头二本玉堂春》《勘玉釧》《青霜剑》《盘丝洞·盗魂铃》等分量很重的大戏,并兼有有头有尾的小本戏,还有连台本戏《孟丽君》等。此时,在后台管事的古稀老人李荣锦,原本是在北京“小荣椿”“荣”字科坐科的小生演员,他的师兄有程继先(俞振飞之师)、叶春善(叶盛兰之父)、荣碟仙(程砚秋之师)等;师弟有郭春山(郭元汾之父)、李春林、张春彦、严春奎等。再加之,李荣锦学识渊博,为人慈祥,认为王筠蘅年轻有为。于是,王筠蘅就成为了李荣锦的弟子。在举行了拜师仪式后,李荣锦老师先教《岳家庄》,学小孩子的稚气,这是为了彻底改变王筠蘅因老生改行的苍老气质;接着又教《黄鹤楼》《甘罗拜相》《借赵云》等唱做并重的工架戏;最后一出是穷生戏《状元媒》,这就把前辈程继先的穷生绝活倾囊教给了王筠蘅。可惜到了这年年底,李荣锦因哮喘病逝,享年74岁。由于老先生是因材施教,这令王筠蘅终生受益。在舞台的实践中,改变了小生高尖刺耳、粗细不接的唱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扮相英俊,唱腔入耳为娱,成功塑造了张君瑞、周瑜、罗成、吕布、杨宗保等文武小生的艺术形象。

此后不久,曾经在青岛黎明京剧团演荀派花旦的王熙苹自己挑班,成立“王熙苹剧团”,当家小生就是王筠蘅。王熙苹出自梨园世家,受教于黄桂秋等名家,后拜荀慧生为师,其母是名旦王凤祥比她大14岁的姐姐王熙春既是著名花旦,还是电影明星。王筠蘅与王熙苹同岁,他俩在舞台上联袂合作,确实是达到了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的地步。他们在郑州演出后,于1954年共同来到西安新生京剧团演戏。王震将军看后,便邀请他俩到新疆演出。而到了新疆演出后,王震将军就要求他俩留在新疆兵团京剧院。这时的王筠蘅与王熙苹就喜结连理,本来是台上的恋人,现在皆大欢喜成了一对情投意合的真正夫妻。他们在新疆的演出,一直深受欢迎。

王筠蘅与王熙苹《红娘》

1964年,时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京剧大师尚小云与副院长徐碧云把王筠蘅、王熙苹伉俪从新疆调来。从此,他俩落户黄土高原。此后,王筠蘅又编又导又演,仅出演《群英会》中的周瑜一角,他就演过600多场,被誉为西北叶盛兰王筠蘅王熙苹都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上世纪80年代,“后四小名旦”陈永玲演出《拾玉镯》,是王筠蘅给配演的小生傅朋。这两位青岛老乡,为我们留下了精彩宝贵的录像艺术资料。

现在,王筠蘅与王熙苹从陕西省京剧团退休后,每当回到青岛,经常参加主持的青岛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还到青岛老年大学讲课,辅导票友排戏,并且还夫妻双双为青岛市老干部局京剧团演出。他俩还又又被请到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王筠蘅的学生王凯以一出《雅观楼》,王熙苹的学生奚小燕以一出《大英杰烈》,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他在青岛时,我经常登门求教,或是谈天说地,增进了彼此的友情,确实受益匪浅。这些年,他们老两口都在西安。

王筠蘅与尚长荣《取洛阳》

王筠蘅虽然没有读过中学,但完全是自学成才。他的文笔很好,如今尽管是年已古稀,但他已经学会用电脑写作。记得2000年我在《老年生活报》兼任副刊主编时,他写许多很有水平的京剧文章,令我喜出望外。后来,他与妻子王熙苹出版了《艺海春秋》一书,回顾梨园的变迁,谈论京剧的技艺,追述故交的轶事。由于著名花脸尚长荣曾经长期在陕西省京剧院,他俩在“文革”中是典型的患难之交。尚长荣在到上海京剧院之前,他俩还合作演出过《取洛阳》等戏。现在,他俩一直保持经常联系,谈京剧艺术,谈各自生活,各自问候,是无所不谈。

2023-4-23 修改于青岛 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