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雅的京剧名旦李玉茹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儒雅的京剧名旦李玉茹

吕铭康

李玉茹

李玉茹与曹禺

那是20004月底的北京,京剧名旦吴素秋要带我到雍和宫附近,参加一个程砚秋纪念会,她还把我引荐给与会的京剧名旦李玉茹。于是,我们就约好次日下午到复兴门外的高层公寓,她与剧作大师曹禺先生住家采访。

1923年出生的李玉茹,时年77岁。作为最为酷爱写作的我,历来崇敬曹禺先生。曹禺已于1996年病逝,享年86岁。现在能够步入他晚年居住并生活过的房间,怎能不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客厅里陈放着一尊曹禺的铜制头像,双目炯炯有神,似沉思又似构思,抑或一部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巨著又要问世。但我毕竟是来采访李玉茹与京剧的……

她温文尔雅真挚热情,说起话来有条不紊,是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生于1923祖籍北京1932年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习青衣花旦。曾向王瑶卿程砚秋筱翠花郭际湘等习艺。1940年毕业后,组织如意社,自任社长并担任主要演员,代表作品有《玉人美》《鸳鸯泪》《琥珀珠》《美人鱼》等。197989月间,她随上海京剧团出访西欧,演出了《贵妃醉酒》。李玉茹自世纪80年代起就为培养中青年戏曲演员而努力不懈,为振兴和普及京剧贡献力量。表演风格上,李玉茹的扮相俊秀端庄,嗓音清朗浑厚,演唱声情并茂,表演细腻传神。与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芝并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四块玉旦角演员,她是拜名师最多的一个。1941年她拜了赵桐珊,1943年拜了梅兰芳,1958年拜了荀慧生,尚小云是她的义父,而程砚秋是中华戏校的董事长,是她当然的老师,她还私淑翠花。认为:一个旦角演员把四大名旦全拜遍了,可说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她并不是为拜而拜,拜了真学,并学到了家,学到大师们的艺术真谛。更可贵的是她有强烈的创造意识,重视传承,同时在传承中有所创造,使自己的艺术个性得到张扬。16岁毕业,就组班“如意社”,自任班主。40年代与马连良、杨宝森、周信芳等京剧大师合作,名声鹊起。五六十年代为上海京剧院的台柱之一。

年轻时的李玉茹

李玉茹《贵妃醉酒》

李玉茹强调,学艺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她举例说:演《贵妃醉酒》,她学的是梅派,1953年她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时,常为梅兰芳的《贵妃醉酒》跑宫女,看了许多次梅兰芳的演出,而且看得十分仔细,学得很瓷实。然而,来她自己演《贵妃醉酒》时,却又在梅兰芳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各派之长。她在少年时代曾向郭际湘学过,又看过程砚秋、荀慧生、翠花的演出。她说∶“我的番衔杯、饮酒、下腰,直到给高力士戴帽子等片段,也都更接近郭际湘与翠花二位先生的技巧运用,而不是梅先生的路子。”另外在学演《贵妃醉酒》时,李玉茹特别强调要“赋予技术性的身段以内涵”,她的三次“鱼”,有层次地展现了杨贵妃此时此地的内心世界。

李玉茹还列举她1961年创排的《梅妃》。这原是程砚秋的本有16场戏,她与青年编剧庞曾涵合作,缩减成了8场戏。演出中,保持了程派脍炙人口的唱腔,但是又采用李玉茹自己的音色、音质以及梅派比较明亮、偏前的发声方法。在表演上,她说∶“我希望把我演梅、程、荀的戏的感受有机地糅合起来。”

李玉茹告诉我,由她参加整理、加工、创作的剧本有《梅妃》《百花公主》《辛安驿》《红梅阁》《大英杰烈》《审椅子》《青丝恨》等。1984,她又独立完成了《青丝恨》的创作,那时她已年逾花甲。戏中情与理的冲突、悲剧喜演、文戏武唱以及传统小法的创新运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戏剧理论研究也卓有成绩。的著作《李玉茹谈戏说艺》,有艺术经验总结和艺事回忆的文章。但很大部分是理论探讨文章,它们对戏曲和京剧的本质,对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对程派、荀派、派的表演风格,对一些京剧剧码的流变发展过程,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对传统剧码的流失和抢救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到了晚年,她的老伴曹禺患病,进了医院,李玉茹自己再不能上台演出。她坦言:“首先得自己找出路,没有了舞台、乐队和同行,可是又不愿白活,得干点儿什么?于是,年逾花甲就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具有京味的长篇小说《小女人》京剧本《青丝恨》。我回青后,为李玉茹写成了专访:《想起了“悲欣交集”的曹禺》,发表在2000511日的《老年生活报》,主题是怀念曹禺。

后来得知她与时俱进,80会了用电脑码字,写出了33万字的《李玉茹谈戏说艺》一书。不料,8年后的2008711李玉茹因癌症在上海离世,享年84岁。她的儒雅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023-5-26 青岛 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