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个云南边境小城,喝世界顶级饮品,吃烟火美食

 江湖掠影 2023-07-06 发布于广东

从前的茶马古道,如今的中老铁路,普洱再次因为云南与东南亚之间的交通而焕发活力。它既是“千年茶乡”,更是“中国咖啡之都”,茶和咖啡这两种提神植物先后给普洱带来名气和收益,茶园和咖啡庄园更搭上了“体验式旅行”的风潮。

休闲的生活节奏、丰富的食材与调味,再加上亲近自然的茶咖之旅,还有夏日随雨水而出的野生菌,让这座小城拥有了难以复制的魅力。在普洱的市区思茅,飞机与铁路的便捷交通给旅行者带来便捷选项,花2天时间在小城里吃喝,既轻松又另辟蹊径。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普洱市区盛开的凤凰树

文章图片3

左:6月初普洱菜市场新鲜的菌子
右:普洱鸡豆腐

在云南的地级市面积排名榜里,普洱名列第一。地级市南部的思茅区面积不大,却是行政中心和交通枢纽所在地。简单来说,旅行者乘飞机或火车到达的“普洱市区”,行政上被称呼为“思茅区”,在当地人口中也被习惯称呼为思茅。

文章图片4

普洱市景迈山上的古茶树

文章图片5

普洱也盛产咖啡豆

作为地区行政中心的历史并不长,思茅城区并无太多精彩人文景观,也不是吸引游人专程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如果要在整个地区寻访古茶山,思茅仍然是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也不妨在乘火车南下西双版纳前往老挝的半途中,把普洱作为一个经停站游玩。

文章图片6

普洱臭米线,由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滑爽有劲道

就像很难给云南菜下定义那样,也很难用几个词描述清楚普洱的味道。哀牢山将云南分为南北两部分,普洱正好位于南北交界处,汉地饮食与山地民族食材互相影响,味觉碰撞催生出了更丰富的菜肴花样。

文章图片7

普洱傣族酸肉

文章图片8

炒杂菌

整个普洱地级市下辖了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傣族、佤族、布朗族、彝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等诸多民族世代居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烹调风格与特色菜。思茅市区的经济向心力,把周边各县众多民族的美味都吸引了过来。因此游人不必舟车劳顿,在思茅就能将这些风味的精华都品尝一遍。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菠萝饭

粗略来看,“辣”可能是滇南的调味共性。其实普洱的香辛之味远不止辣椒,绵延山间的植被是巨大的调味宝库,木姜子、野花椒、大芫荽、苤菜根、药草叶......众多来自湿热丛林的植物香料带着各自的芬芳,汇入盘中共同搭配出迷人的层次感,将食物烘托得更加有滋有味。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这种绿色小果子在西南山区并不少见,人们常用油炸或酱油泡的方式来萃取它的芳香。

文章图片11

泡鸡脚

思茅人爱吃泡鸡脚,烘烤得呛辣喷香的糊辣椒粉给鸡脚带来敦实的底味,饱含类似柠檬和姜花混合气息的新鲜木姜子则把鸡脚的香气提升得更轻盈。

文章图片12

从思茅市区到小凹子咖啡庄园的路上,可以拐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傣族平坝,这个叫做曼歇坝的地方有山有水,因此成为当地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文章图片13

曼歇坝烤鱼

寨子里几乎每个农家乐都会制作曼歇坝烤鱼,虽然烤的都是大众的罗非鱼,不过各家的配料调味都有各自的心思,其中带来最浓郁味道的调料,当属被称为“大芫荽”的刺芹,这种热带香料叶片宽大,带有类似香茅草的清甜,与小米椒的火热相映成趣。

文章图片14

徐三家烤鱼的灶火

徐三农家乐是曼歇坝较早开始制作烤鱼的人家,做法的特别之处在于用柊叶把鱼裹起来,草叶包住鱼皮外的两层复合调料,鱼肚子里还另有调料。这样烤出的鱼肉质水嫩且更入味,柊叶的药草清香也恰到好处地沁入鱼皮里。

文章图片15

徐三农家乐

地址:曼歇坝村南,近跌水坎公路

营业时间:11:00-22:00

文章图片16

除了香辛,普洱的饮食调味里还有完全不辣的选项。这种更为温和的调味偏好,可能来自茶马古道上的两广商帮,以及50年代从全国各地来建设滇南的人们。

文章图片17

凉拌什锦蔬菜和米干

“米干”是普洱的特色主食,这种米制品类似于河粉或粿条,柔韧耐煮有嚼劲。热汤烫熟米干再加点调料,就是颇受欢迎的小吃简餐,作为米干的热汤搭配,除了用大骨熬成的高汤,普洱还有用花生或豌豆制作的特色浓汤。

文章图片18

豆浆米干

店家把功夫下进了汤底、浇头和调料里,汤里加份米干再盖勺肉酱就递给客人,客人端到调料台上按自己的口味放入调味料,食量大就再加根油条泡着吃,享受快捷又美味的经典普洱早餐。

文章图片19

花生喃咪配水蕨菜

普洱地区较早开始种植和使用花生,惯用浓烈蘸料的傣家调味也融入了花生的清甜。“喃咪”是傣语里对蘸料的统称,常见的喃咪通常有树番茄的酸和小米椒的辣,然而在普洱的傣族餐馆里,如果吃到用花生炒香加少许大蒜舂碎做成的花生喃咪酱,可能会让味蕾对傣族菜非辣即酸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文章图片20

老字号早餐店

城市南北干道上的老字号早餐店,简朴的店面加上排队等位的食客,暗示了这家店的滋味不一般。通常只卖早午两餐,节假日11点后就打烊,大厨房角落的柴火老灶表明,香浓汤底是店家从清早就开始准备的。

软糯的红米米干配上大锅热煮的花生或豌豆浓汤,再加上柴火熏出的家常味,是如今思茅城里的独家滋味。

文章图片21

傣族酸肉和包烧茄子

思茅城里的景谷傣族餐馆,主打的傣族手抓饭配菜花样繁多,很吸引外来客人的相机和食欲。特色芭蕉叶包烧、香茅草烤鸡和菠萝饭一样不少,蕨菜花生喃咪在菜单上不太起眼,其实好看好吃,碧绿水蕨菜蘸上奶油般的花生喃咪酱,送进嘴里清爽又消暑。

文章图片22

豆浆米干店

地址:振兴路103号

营业时间:7:00-12:00

文章图片23

曼罕哨傣

地址:茶城大道阳光悦城14栋

营业时间:10:00-14:00,16:30-21:00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傣味酸菜米线

夏日炎热使得胃口不振,因此热带居民们习惯用酸食来促进食欲。近些年从普洱流行开来的醋米线,也是汉地工艺果醋与热带饮食偏好融合创新的例子。一碗淡红色的米线用墨江哈尼梯田里的山地红米制成,煮成小锅米线配上加冰的苹果醋同吃,开胃又香浓。

文章图片26

酸东西

更浓烈的酸味食物,当属用辣椒粉来配生芒果、多依果等酸味水果,经营这类食品的小店名字大多简单质朴,有的直接就叫“酸东西”。一些小店会使用滇南的特色做法,把水果、鸡脚筋或者米干放进舂桶里边拌边舂,让食材更入味。

文章图片27

舂米干里的柠檬和西番莲调味

不止小吃,当地烹饪肉类时也喜爱用水果来做酸味来源,尤其是煮鱼,果酸去腥的同时也带来明快跳跃的酸味。

过去习惯用叫做“嘎里啰”的热带野果槟榔青来煮鱼,近年来普洱发展热带水果种植农业,西番莲成为了广泛使用的物产,舂米干、烧烤蘸料甚至煮鸡煮鱼增酸,都喜欢用西番莲来调味,这种又名“百香果”的水果酸中略甜,更有复杂迷人的香气。

文章图片28

左:舂鸡脚 右:甜洋芋

在宁洱县的老字号凉拌小吃店,用柠檬汁替代醋,还会在凉面、凉粉和舂米干里加入百香果来增加丰富的水果酸甜味。什锦凉拌时蔬口味清爽微辣,酸笋百香果干巴丝泡饭则是一道融合滇南多样风味的创意家常餐食。

文章图片29

范范什锦

地址:阳光路阳光新城77栋

营业时间:10:00-19:30

文章图片30

虽然思茅城市节奏慵懒,不过从这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的茶和咖啡,却给无数人打起了精气神。

文章图片31

瑰夏咖啡

普洱与茶已有千年渊源,滇南著名古茶山中,景迈山就位于普洱下辖的澜沧县境内。过去茶叶都产在深山中,现在思茅城外的小山丘上也开出台地种植生态茶树。

作为外来物种的咖啡后来居上,从1980年代开始在思茅周边种植,最初只是为速溶咖啡提供不讲究风味的生豆原料,如今已有数百座庄园在往精品咖啡豆的路上走。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电影《一点就到家》在普洱取景
主角们扑进采摘好的咖啡豆池子里

在生豆时代,农户的种植方法是砍伐森林单一种植咖啡树,有了精品咖啡的概念指导,种植园里的生态多样性也丰富了起来。高大遮阴树、咖啡灌木和草本植物搭出森林的层次空间,回到大树上筑巢的鸟类是捕捉咖啡害虫的好帮手,庄园主们还会在树下养殖吃咖啡豆长大的“咖啡鸡”。

对于山坡的阴阳面,咖啡和茶各有所爱,因此在咖啡庄园徒步时,很可能翻过小山就走入一片清香的茶园。

文章图片34

小凹子的菠萝蜜树

“小凹子”是云南常见的地名,意指小山凹。思茅的小凹子不仅是咖啡庄园,更是有名的看点。二十多年前接手这片山地时,这里的丛林刚被砍伐,作为植物学家的庄园主按照自然逻辑对山坡进行了生态修复,如今的山上不仅有咖啡,菠萝蜜和菠萝等热带水果也随处可见。

坐在山凹里的咖啡馆,除了欣赏处处是景的庄园风光,还可以无限量品尝多种处理方法的咖啡豆,咖啡师也很乐于和客人聊天,讲讲水洗、日晒和蜜处理工艺。

文章图片35

戴家巷的咖啡馆

在马队打尖住店的茶马古道时代,思茅的南正街便是南北客商往来的主街,为了便于把茶叶卖到更远的地方,清末时还在城南设立了思茅海关。

戴家巷是南正街上的一条短巷子,思茅老城留存下的清朝民居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其中几座老宅被改造成了咖啡馆和茶馆,背后还有古意盎然的舒适院落,适合来小坐消磨闲暇时光。

文章图片36

小凹子咖啡庄园

地址:213国道小凹子岔口

营业时间:09:00-18:00

#头条家时光#​​#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