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接光辉岁月--“光影岁月”之未署名的来信(上)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以 我 慧 

澄  明  君  

一、醒来,写长长的信

刚刚考完数学,感觉很差。不知怎么地,便想起写一封信,关于你,也有我。

仅此一句,请接受我的祝福。

曾经,四十年岁月里,多次经历这样的幸福:

静寂的夏夜,空旷的梨园,一个人,趴在床上,就着电池灯,读徐志摩,自画其像。

那样的快乐,如此的短暂,成年后,更多时候,于黑漆的夜,经由写字,自医其伤。

如今,回想起来,无论快乐,亦或悲痛,都是值得珍藏的幸福,因为心中有爱,眼中有诗,笔下有热情。

当然,更多的时候,终于沦落成功,不再抵抗,不再挣扎;成功的成为自己所憎恶的那一个。一如纪伯伦所说:

它本可进取却故作谦卑;

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容易;

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然而,无论昏睡之时,还是醉酒之际,总听得见远方隐约的声音,或柔弱或急切的叫喊着我的名字。

因为,渴望远方。

同时,又害怕那一路的孤单,更恐惧那或将长久漂泊、或是死于中途的必然命运。

同时,也知道“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海子)”

于是,就这样断断续续,间或做些解毒的文字;

于是,就这样时停时走,偶尔作出奔跑的样子。

然而,一直向往着,里尔克诗中人到中年的美好: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秋日》(北岛译 )

二、相遇

关于你:

从前不是你的学生,今年才是。

从前不认识你,但我想,从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解你,至少是一部分。

写下来,你看对或者错。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这样说: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于此,你对我的了解,或者我们的相遇,是一种必然。

因为,在这盛大的夏日,我们共同经验着灵魂的觉醒。

不是过去,如果也不是当下,那么未来的某一天……

当你终于,可以安静的阅读,阅读生命里包括我在内一切过往的时候,我们必将相遇。

关于必将到来的相遇,有“轩宇装饰”的留言为证:

这样的偶然,总给人怦然心动的颤栗;

如此之相遇,总给人相见恨晚的冲动与狂想,何俱共油伞、下扬州?

 

相信,他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日。天空中会有壮观的鹤群,那定是人间千年不遇的美景。

三、暗夜里的光辉

最近,你的变化很大,生活、上课、举止,也或者这根本就你,最真实的你。

目前,你所做的是释放了而已。你积蓄了那么久,看了那么多书,真的便只是为了看书,为了寻找一个最美的自己。

最美的自己,我认为便是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善,你完全能把握自己面前的世界,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大概如是这个意思。

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黄家驹《光辉岁月》

一直,手机铃声都是《光辉岁月》;

此刻,又一遍遍倾听林忆莲的版本。

似乎,只有现实剥开隐秘与伤疤之后,你才可能迈开蹒跚的脚步,迎接光辉岁月;

似乎,唯有岁月夺去青春与荣光之时,你才可以昂起骄傲的头颅,迎接光辉岁月。

亲爱的朋友,写至此处,禁不住,停下来,关上灯,于暗夜里,颤抖着手,爇起一枝烟,任泪水打湿眼眶,久久无法写下一个字。

该怎么描述我的心情呢,还是让木心来说吧,读着您的来信:


木心逝世一周年《文学回忆录》出版之时,陈丹青留影


我总感到是在与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

--木心《即兴判断·聊以卒岁》

四、明与暗

你时常提及母亲的抱怨①,周围人的不理解。如果周围的一切不懂你,并且很久,很久,到最后你一定是会怀疑自己的。

这几天,你突然间的释放,也许是微信公众号这样一个契机给了你机会,一个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之前所有的所做的一切的意义的机会。

于是你开心,你爆发,你所勃发的激情有多么强烈,恰恰证明曾经你的内心有多压抑以及难过。

只是,此刻,我刚刚爬出那交织着光与影、明与暗、屈辱与荣耀的深林。

白天,讲堂上,虽有时免不了发几声恶语,但那声音大抵还是清纯可听的。

只是,在夜里,那些被层层包裹起来,镇在枕下的蚯蚓和蜈蚣们,便纷纷的跑散出来。

虽则,早已练就百毒不侵的本领,然而,真正置人于死地的,并非这些像极了人类的,具有无毛两足动物基本根性的虫子。

那些阴冷的笑脸,那些墨黑的记忆,从死人堆里,挣扎着活了过来,纷纷扑将而来,如大毒蛇,缠住我的身子,进而是脖颈……

于是,端起那淬之以毒药、濡血毙命的笔墨,捧起那一语伤人、已如刀割的文字,算是于重重围困里杀出一条血路来……

 

鲁迅先生《坟》扉页猫头鹰


于是,清晨讲堂里,那未尽消的毒气,不免扩散开来,依然伤人无数。

一如,你所看见的,那勃发的激情有多强烈,那隐藏的苦痛就多强烈。

然而,我又希望,这无名孤单的旅途上,可以不断遇见更多的旅人。

于是,在那呈奉于你面前的河豚里,保留了一丁点让人疼痛的剧毒。

五、理想主义者

在此之前,我认为你是一个披着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主义者。

我心里所认为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赤裸的存在。精神上的以及物质上的。

精神上的指追求自己所理想的东西,就好像伏尔泰,一生只有那么几个主张,这是他极纯粹赤裸的思想,他追求什么,他说什么,他想什么都是围绕这些主张而延伸。

物质上的,是作为反衬而具有存在意义的。

要么极富有,要么极贫穷,只有如此,才能证明思想的纯粹,不必因为物质生活苦恼,或者不在意物质生活,如同乞丐。

这是我心中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黄家驹《光辉岁月》

如你所言,曾经,我就是那披起理想主义羊皮的现实主义恶狼。

虽然,因为道行尚浅,未曾单独猎杀过羊群。

然而,在这与狼共舞的日子里,羊血还曾喝过几碗,羊肉也还曾吃过几块。

最终,因为羊性未泯,离狼索居,终又为羊所恶。

于是,偶或书肆买醉,便终日徘徊于狼群与羊群之外,无所归依。

然而,在风雪时至,无羊亦无狼的旷野里;于春天渭北的树下,日暮江东云中,也曾读过几本旧书,见过几个故友。

于是,在那绝望里,渐渐相信,这旷野之中,还曾散居着几个非羊非狼的野人。

于是,那些醉酒或风雪杜门的日子,偶尔写些诗样的散文来,帖于旧年的公众号里,以为附骥,以为应和,又权且敷衍朋友们的错爱。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每天都要做些这样的文字。

然而:

一旦开始行走,就象穿上了有魔力的红舞鞋,再也无法停下来。因为他无法回去,走过的地方都不是他的家,他对走过的地方已经很熟悉,不可能再给他期待和惊奇。行走虽然疲惫,但指向未来的可能性是地狱中的一线希望之光,有可能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同时,生命在行走和创造中不断丰富和激活,存在在行走中得以不断敞开实现其潜在的可能性,这也是艰辛地向前行走的希望和魅力所在。

--范美忠《过客·行走反抗虚无》

六、可爱少年

你,而你关于向认知的人要钱的行为,我是误解了。

现在看来,是你由于想证明自己,急切被大家认可的行为。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小孩子不差,但表现得差,终于优了一次,于是炫耀,要求赏赐。

你发表胖姑穿花衣裳,花都胖起来。我不认为你的言辞是对的。

我的意思不是说不在意胖瘦,而是你对于胖瘦的批判。

古时,曾以胖为美,而现在以瘦为美。一个人的胖瘦你可以说,但你不可以批判,不可以看不起。

胖瘦是一种选择,你可以不同意,可以不高兴,但你必须尊重一个人。一个人的选择都会有错的时候(“时候”二字为笔者补充)。

毛泽东也很胖,可是你骂他吗?

你没有资格。

在伟人面前,你会谨慎你不会看不起毛泽东,因为他的成就。

我认为胖瘦你可以说,可以建议,可以开开玩笑,但绝不能看不起。

前段时间,我讨厌你;直至现在,我原谅你。

为什么讨厌你?为人师者,你一定明白我们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分数。

也许,你不认为是这样,但我认为就是。

只要我,有一个人认为你不恰当的做法,那么,你的做法便是错的。

你可以高谈阔论,在上课时间讲人生,谈论思想,然后虚伪的用二十分钟的承诺伪装极不情愿度过剩余二十分钟。

这是我讨厌你。

我原谅你,是突然间就懂了你,你的热情、期待、愿景,一个坚持的人一定会有可爱可敬之处。

关于,你的诸多评论,不再一一解释,皆是一些由来已久的“即兴判断”(木心),一些轻轻的快乐(化用木心句)。只是那“胖姑穿花衣裳,花都胖起来”的言论,实出自木心先生原文,不敢掠美,故此说明。

而你为我而做的,“终于优了一次,于是炫耀,要求赏赐”的小孩子画像,喜欢极了。

与前日“笑笑石榴花”枇杷树下唤她回家的少年之画像有异像同工之妙,不得不再次炫耀一番。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少年,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可爱,一如木心先生笔下的托尔斯泰:

 

少年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平生最喜欢那种不含恶意的愚蠢,然后,他自己作了很多不含恶意的愚蠢的事,让我们喜欢。

(托尔斯泰身边的人,曾把恶意含进了他的不含恶意的愚蠢里,这是我们在喜欢中可以拣出来扔掉的。如果不会拣,拣不出来,那是因为本身的愚蠢已为恶意充满,不必也不该接近托尔斯泰)

--木心《即兴判断·聊以卒岁》

七、青春还乡

此刻,钟声已然响起归家的讯号;终于,又到收束文章的时候,该如何描述这当下的生活呢:

一觉醒来,所有的难言之隐写成了歌。

——胡彦斌(歌手)《我所理解的美好生活》

感觉是自己所写,又感觉为自己而写。

或许,与胡彦斌相比,唯一幸运之处在于,他所期待的,在我已为现实。

2、孤例不成证,改弟“文良颜丑”《访昨时庭院》诗②,以为自画之像。

       访旧重回

昨日庭院草丛丛,一枝嫩柳转成拱。

篱边旧栏今犹在,满目榴花正春风。


注释①关于“母亲的抱怨”的说明:

母亲的念叨,似有抱怨;然多为关切,更是勉励。

②附“文良颜丑”《访旧时庭院》原作:

旧时庭院草丛生,一瞥红花泪朦朦。

宅老结蛛人去了,谁堪往事俱随风!


 PS

1当这篇文字推送至你掌心的时候,已经是24日的凌晨。24日,六节课加晚辅导。

在这高考前夕,这即将离别的日子,我想更多的陪伴孩纸们,明日休刊,特此说明。

2信的内容,本有“关于你”“关于我”上下两篇,除重新标点、分段,笔者未作任何修改。

3笔者常嗜离题,这回信,也当分为两篇方才合宜,又因第一条原因,盆友们须耐心等待。

4相信这回信,TA一定可以看见。因之,期待盆友们多给TA一些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