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会延续到永远,每一次吟唱都是新的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没有可以讲给你的故事,一切早为你所熟知,我手中握有的只是回忆。

一段段去远了的时光,站在在那里静默不语,唯有我,不停的回去,沿着旧日深深浅浅的印痕跌跌撞撞的走回去……

也许,曾经的时光会在当下和未来延续,直至永远,而每一次的重温,每一次的回想都是新的,仿佛一个重新写过的故事,一段重新来过的人生。

--题记

狭小而又空旷,虽然也有阔大的打了水泥地的院子,但除了几辆睡着了满是灰尘的汽车,所有将要出发的车辆都挤在了大门两旁,似乎很是热闹。

县城的车站似乎永远如此。

在院子里,到窗口买了去往省城的票,我也挤到路旁。

回头看着那去来匆匆的人群,看着这极熟悉又极陌生的小城,仿佛带着一丝留恋,我在车门关闭的最后时间里登了上去。

省城,大蜀山脚下,一所民办学院的阶梯教室里,第一次面对中文系的老师们讲课,题目是《浪漫而孤独的人生——徐志摩其人其文漫谈》:

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许是徐志摩的这句话应验了他命定的情感历程——孤独而痛苦。

感情生活如此,然因情感和其父其师的争执,直接导致他生活的失意。

从文学的角度看,他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从社会人的角度看,他却注定是一个浪漫而孤独的个体。

因为社会是现实的,浪漫只能是诗人笔下和心中的一片想象的美丽云朵……

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来看那旧日的文字,当然是极表面而又肤浅的,然而它却见证了自己的一段阅读和人生经历。

最早读徐志摩,是谢冕主编的一本《徐志摩名作欣赏》,有诗,散文,还有日记与书信体的《爱眉小札》。

还记得暑期,夏日夜间,趴在苹果园的草庵子里,就着电池灯读他作品的情景。一边读,一边在日记上记下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

累了,就走出庵子,在繁密的果树林间,在稀疏的星光下,在四周的虫鸣声里,燃起一支烟,就着明明灭灭的火光,沉浸于青春离合悲欢的情节中。

那样的记忆,回想起来,像极了志摩《再别康桥》里的一段文字: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我无法确切的写下,只属于那些时光的细密的梦。

只是,记得那一个个夏虫欢唱低吟的夜晚,那一缕缕清凉温润的风,那一抹夜风里孤独无寐的背影。

杜甫说,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而那些青春孤寂的夜晚里,只需要一片静谧的空间,一种浪漫的情怀,一段幽幽暗暗的思绪,几声止于唇齿的吟唱,就足以成就一首好诗,足以让人梦回远方。

后来,开始读志摩的传记、评论。散散漫漫百余万字的阅读,从文字到情感,从浪漫情怀到孤独人生,一个人就这样深深的契进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因着徐志摩,因着有关他的那次讲课,在获得肯定之后,本可以就此改变的一段人生旅程,却因种种缘由而被迫放弃。

再后来,自己的阅读视野渐渐有所变化,那些浪漫的书籍上积满了尘灰,那些写满青春记忆的文字也在时光里凝成灰,化成烟,流散于风中。

青春,自有热烈的梦想,纵情放歌的热望,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孤独起舞,也是一种无尽的美好。

如今,青春连同青春里的故事一起渐去渐远。

人到中年,那些曾经热切的梦与愿望如一截揉碎了的彩虹,静静的沉在心底,唯有那青春记忆里的孤独一成不变。

我欢喜于这样的孤独,与孤独里的安静。

每一个绿叶婆娑的清晨,每一个细雨敲窗的黄昏,守着一本本无声的书,一声声安静的低语,在纸上种植下一行行文字,看着她一点点轻吐芬芳,弥散了整个书房,氤氲了一段人生。

也许,这样的孤独会延续到永远,而孤独里的每一次吟唱都是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