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阔高远里的澹泊澄明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01青春时精神上的辽阔高远

我们读书,读那些诗词歌赋,只是为了在文字里看见过去的自己,青春里的自己,同时期待着与可能的自己更美好的自己的相遇。

所谓读书的第一要义,在于读出自己。

比如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词中,我看见一个为爱所困的年轻人。

燕子尚且双宿双飞,而他却在初秋的轻寒里对兰泣露,对月伤怀。

从罗幕轻寒的清晨,直到月光如水的深夜,再到晓光微露的另一个黎明,诗人一直处在这种感伤的情怀中。

在这漫长的白昼和连接着白昼的漫长的黑夜里,他的心中一定贮满了思念,还有思念里的幸福与孤单。

只是,当他把这一切写就,铺满那彩色的信笺,却不知寄往何处,人在何方。一如涉江采芙蓉的女子,手捧莲花,满怀忧伤的站立在风中: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宇宙寥阔,天地苍茫,你所思所念的或许是那个曾经停驻在生命的具体的爱人,也可能只是自己所想像所创造出来的一个飘渺虚无的对象。

那挟持着你完全占有你的情感或许是可以触摸的念想,也可能是一种止于孤单而感伤的情怀。

那年轻的心中,既有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的孤单思念;也有着“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无题》)的对阔大生命的无限伤怀。

似乎,我看见了一段为梦想所围困的热烈而又无比孤单的青春。

读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知哪一次,不知哪一年,我喜欢上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十二个字。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月华如水,夜深无眠,多少泪水。

如果,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有谁不曾经历过这样辗转挣扎无法走出的困境,有谁不能体验过这样深夜无眠满腹心思无处安放的孤单。

只是,那个年轻人,在感着生命的孤单之外,还看见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看见了生命的辽阔与高远。

终于,他走出苦苦的思念,站在情感的困境之外,登上了更高的台阶,望见远方,也朝向远方。

好像隔了一段时光和距离重新打量自己,也仿佛站在自己之外再次审视自己。如此,对那一段生命那一截情感,对那生命与情感里的自己有了一种疏离。

终于,他: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正是那疏离自己的精神上的超脱,让那个年轻人,开启了生命里的另一段旅程。

02中年时现实里的深沉眷恋

还是青春年少之时,在一本字帖上读到柳永的这首《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那时,打动我的是那份“无言谁会凭阑意”的孤独。

凭阑远望,久立无言,脉脉此情谁诉,谁解。

多年后读到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初时极爱那一份壮烈。

只是,人到中年,早已越过了大声疾呼栏杆拍遍的悲愤,更喜欢那一种独自凭阑的孤单,和那孤单里静默无言的期待。

然而,作者心中的那种期待与情意到底何为?

表面上看,是春天远去的一份愁情,而心底却另有一种青春去远老大无成的伤悲。

那潜藏在心底的感伤,到了《八声甘州》里传达的更为浓烈: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那“无言”“无语”的静默中,自有一种深切的感怀。

感叹时光的逝去,伤怀人生的虚度。

如此,才有下文的对酒当歌,疏狂图醉的举止,一如那“饮醇酒,多近妇女”的魏公子无忌,以醇酒妇人来对抗人生的荒诞与虚无。

那伫倚危楼默然无言的诗人,总让我想起《伤逝》里活在悔恨与虚空中的涓生,想起拜伦的《春逝》:

若我还会见到你

事隔经年,

我该如何致意

以眼泪,

以沉默。

多少人在只能沉默的往事里孤独的苍老,无言的逝去。

然而,总还有人,在青春去远的中年里开启另一场更热烈深沉的旅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说,青春时的恋爱有着确切的目的,人到中年的爱恋,更多的是因着心中的那份无处安放的热爱与情怀,是一种释放,一种寄托,一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纯粹的热情。

如果,内心有一块坚硬的冰,你想知道是谁会在春天把它融化。

如果,生命是一根等待中的火柴,你想知道是谁会在暗夜里把它点燃。

或许,真正的朝圣,是在去往远方的旅途上,遇见一段情感,然后重回人间,回到自己心中的家园。为着那未曾燃烧的热情,为着那无处安放的孤单,为着那遥不可及的梦想,衣渐宽人憔悴心无悔的沉醉在一种无用的欢喜里。

至此,一个在现实里的深沉眷恋炽烈深情的形象从诗中跃然而出。

03历经沧桑后的澹泊澄明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木心的诗,总让人想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灯节,花灯初放,雕车宝马,鬓影衣香,长夜如春,人群里的你依然在苦苦觅求那个意中人。

直到灯火阑珊,众人尽散,一眼瞥见人群之外那个孤独中带着安静,安静里有着无限温婉的人儿。

为何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让你历经百转千回走遍千山万水蓦然回首之时,惊喜无限。

又是什么让她在人群与热闹之外保持一份散淡与安静?

她以自己的孤独,以孤独之外无边的安静对抗着所有来自世间和他人的纷扰与诱惑。

她的安静里有着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澹泊,散发着一种源自内心的澄明的光辉。

如果,青春之时多的是一份野心与幻想,中年之日多的是一种坚定与深情,领略过天地苍茫和人生的有限之后,心中自会有一份悲欣交集之外的散淡与从容。

每一次的爱,每一回的痛,每一次爱与痛之间的挣扎与对抗都让你愈加明白,那万头攒动的热闹与火树银花的繁华终将离你而去,你所能拥有的只是热闹与繁华之外一份散淡超然的心境,你所“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木心)。

此时,你将重回青春时的辽阔高远。

一如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的宴会上,那安静温润的男子,一如灯火阑珊处温婉明亮的女子,都会让人莫名的心动。

或许,那是你所能抵达的最美好的境界,所能遇见的最美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