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枷锁无往不在•自由各有所爱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多年前,读庄子,发现其文字有龃龉矛盾之处,这矛盾让我困惑许多年,而矛盾中的豁然,困惑里的澄明,恰是我近二十年心路历程的写照。

——题记

01

理解庄子,需要以时间的厚度作为背景,以生命的观照作为主体,如此庄子才可能走进你的生活,融入你的生命。

《逍遥游》进入中学,正是自己第一年带高中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蒙的,因为完全读不懂。抱着参考书照本宣科讲完课,无论是文本,还是对庄子依然浑浑噩噩,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第二轮第三轮讲,中间又不知多少遍读文本,渐有所悟,而每次似有所悟的地方并不相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当我把这两个句子从文本里拎出来,并引导学生依此仿写句子,谈感想的时候,它才从繁复的文字里跳跃出来,第一次为我所看见。

那时,年轻,轻狂自负,时常渴望可以如鲲鹏那样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而这简单的比喻让我明白,深厚积淀的重要性。明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道理,明白骄傲的自己不过低洼处的一滩浅水,如何都翻腾不起多大的浪花。

记忆里,轻浮浅薄之气渐去,认真的读书思考就是从看见这句话开始的。

学之积如不厚,则其负梦想也无力。

那是我对自己的提醒,也是曾子对我的劝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02

孤独,是我于《逍遥游》中看见的第二个词。

置身北冥中的鲲鹏,无疑是孤独的。因为它的身边环绕着蜩与学鸠,还有斥鴳。

腾跃而上,数仞而下,莽苍之野,蓬蒿之间的遨游飞翔,是它们的极致,也是它们的快乐。如此,它们当然无法理解超越云气,背负青天,纵身九万里而南飞的鲲鹏,于此而言,孤独是鲲鹏无法逃脱的宿命。

正如木心所言,世界荒谬、卑污、庸俗。天才必然是叛逆者,是异端,注定一生孤独强昂。

当我明白这一切,知道在这坚硬的现实里想要留存一点个性都如此艰难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所能选择只有逃离。
像少年鲁迅那样,想要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于是,我努力充实丰厚自己,批量购书,疯狂阅读,拼命写字。买来录音笔,记录自己的课堂。邀请学生做老师,纠正自己普通话的发音。

那时三个班的语文,一个班主任,每天写教学反思,泡论坛,发博客,我居然可以从容应付,居然可以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如今想来,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一切只为心中隐约的渴望,只为早日成为背如泰山翼如垂天之云的大鹏。

另一方面,苦苦觅求着每一个机会,外出听课,参加学校县里市里的各种公开课,为胜出一场比赛,购置电脑,买光盘,反反复复地打磨教案和课件。

留心名校招聘,以为那就是六月的大风,自己可以借此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可以直抵梦想中的南冥——南明,那遥远而明亮的南方。

这样四处闯荡误打误撞的结果是一次次的失败,有的是进入面试环节功败垂成,有的是成功之后权衡利弊最终放弃,甚至在一所学校呆过一年,最后带着骄傲与自负离开。

一切转眼成空,尘埃落定,重又回到原点。

03

原点,一切未变,依然静如死水,波澜不起的样子。

回来,自己未变,依然坚持读书,用心于教学,甚至比从前更为坚定和热情,和学生一起创办刊物,晋升高级之后参加优质课比赛,深信美玉终得善价宝钗待时而飞。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更为强大。先是自己被约谈,刊物被查封,后是被拒高三。

似乎看不见一丝光亮,似乎陷入绝境,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了庄子文本中让人困惑不解的地方。

庄子善寓言,寓言之中又多用对比。

如《逍遥游》中的鲲与蜩学鸠鹏与斥鴳,宋荣子列子与至人神人圣人的对比;如《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并以此告诉我们小大之别,告诉我们要去做翱翔于九天之上的鹏鸟,做畅游于大海的北海若和东海之鳖。

曾经的自己,正是循着庄子的教诲,努力跳出崖涘,逃离坎井,想要挣脱束缚,寻求自由。

然而,然而庄子自己是如何选择的呢。

面对权重位高的楚国相位,面对巨大的荣名诱惑,面对走出贫困成就人生的无限可能,垂钓于濮水的庄子,持竿不顾,以轻轻十一个字拒之: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你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你不是嘲笑困守于莽苍蓬蒿之间的学鸠斥鴳吗,你不是勉励河伯坎井之蛙观于大海吗,为何你却选择困于乡野甘于烂泥之中。

04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这两句,是近年来庄子给我教益最多的文字。

在学校的圈子里,我是寡闻孤陋之人,校园里的新闻有时要通过校外的人来告诉。同时,也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之人,读书写字之余备课上课,备课上课之余运动跑步,生活简单至极又丰富之极,并无余暇关注他人。

也因此,从教二十年,除了赛课和少得可怜的几篇论文,不曾获得任何奖励和荣誉,又坦然于这样的状态,并且还想坚持下去。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对待那无往不在的限制与枷锁,大多有两种态度,一是奋起抗争,自己血流头破,悲愤痛苦;一是逆来顺受,人生繁忙劳苦,麻木无聊。

很多时候人生都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抛开枷锁,转而寻求自由的可能。

大多人想要获得的是不做什么的自由,不开会,不备课,不上课,不去应付各种检查,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定……

而这不去做什么的消极自由的决定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你无法轻易获得这自由。而自由愈不可得,愈感枷锁之沉重。

与外在世界所决定的消极自由相对,还有一种决定权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去做什么的积极自由。

在种种的限定和枷锁甚至牢狱之中,你都可以积极的去做些什么。

由此想起了木心的几件轶事:

梁文道见到木心五十一岁时的照片,感觉非常奇怪,一是从照片上看不出他曾经蹲过大狱,二是木心的精气神很足,而实际上,当时木心刚刚从关了两年的地牢里出来不久。

一生三次入狱的木心,是如何度过他的牢狱生活的,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木心在纸上画下琴键,在夜里,于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吃着酸馒头和霉咸菜的木心,在用来写自白的纸张上,用18个月的时间,写下了65万字。

或许我们可以评价木心:

白天他属于界的牢狱,夜

白天他属于界的牢狱,夜晚他住在心的天堂。

白天他是屈的奴隶,夜晚他是耀的王子。

白天他困于枷锁,夜晚他沐浴自由

05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根本。

在这个枷锁重重的时代,我们如何抵达自由的境界。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秋水》

枷锁有时不止来自外界,更来自内心,来自我们居住的地方置身的时间和所受的教育,当我们突破地域的局限,超越外在的凭借,内心足够丰富阔大,坎井之中自有天堂,烂泥之中可以悠游从容,枷锁限制之下亦有自由。

无限开阔的视野,无限宽广的内心,可以让人在重重枷锁之中,活出了最自由的人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结尾,耐人寻味,值得沉思。

人人向往的桃花源在哪里。

它在现实之外,更在“问津者”的心中。

那么,鲲鹏所要飞抵的南冥,自由的“南明”在哪里。

南明,在你超越种种局限之上的内心之中。

自由,在你不停追寻的路途上。

当你超越重重枷锁,目之所及即为桃源,身之所在即为南明,处身之地-即为自由之所。

茫茫人海,物欲横流,肉身无可逃脱,枷锁无往不在,自由各有所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