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鹏,3301郭和瞿秋白——随手写下小品文系列(4)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每人心中都盘有一条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蛇。

她静静地盘在那里,白日里人畜无害。然而,每每夜深无睡,或是醉后醒来。

她便瞪大两只眼睛,似乎要与你和解,似乎会随时发起攻击……

何,突然用繁体

朋友,如是问我。

我也以同样的声音,追问自己,也追踪过往。

为何,用繁体。

喜欢

需要

需要,是因为随着写作的深入,必然带来阅读的持续深入。

因而,繁体的古籍和旧书,成为势不得已的必须。

此时,除去手写和公众号之外,使用的文字采用繁体,是础润知雨,是打提前量。

至于喜欢,似乎真的有些缘由,也有一些故事可讲。

还是,因为写作。

许多书,需要一伸手,就可以抓到。

书橱的书,自前年搬家,随便堆入其中,从未有过整理。

终于,书海书山里,扒出想要的那本,写字的欲念,却又远逝无踪了。

书橱,每一排,都有前后之别。

一些要翻的书,又常躲于后排,查找之难,可想而知。

于是,终于动手,梳理那些被轻看的旧书。

书橱,不高不矮的,中间两排的,前排中间位置。

是当下和不远的当下,需要阅读和重读之书的无二之选。

就这样,繁体竖排的《瞿秋白文集》,跳了出来。

竖排繁体版的《瞿秋白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五三年十月北京第一版

一九五四年六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定价18000元。(当为今之18元)。

学校图书馆里,这书只有两人借阅过。

版权页的背面,薄脆发黄的读者记录卡,还在,上面,有两条记录。

第一条。

借书证编号:3301

姓名:郭

第二条。

姓名:陈会设。

借书证编号里,填写的是日期,991128

为何,会如此。

只因为,其时,我刚入学校一年,借书证,尚在办理。

廿一年,过去了。

然而,一些故事,依然清晰如昨。

古旧沧桑的书架,无序堆叠的旧书。

寂寞慵懒的阳光,透过满是尘灰的窗帘间隙,落于一个青年,颀颀宽阔的背影上。

那青年,手捧一本旧书。

于午后的阳光里,久久站立,默默翻看。

过了许久,猛然之间,他狠狠地,握了握拳头。

又过了许久,带着一脸庄重,平静地走了出去。

他的手中,当然,还握着那卷书。

那个青年,就是我。

那时的我,为何会有那样长久的站立,那样深切的激动。

此前,两年的时光里

如今,合肥师范学院前身的,省教育学院新落成的图书馆里

进了几套,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1-8卷)

其书,因为选入金庸《射雕英雄传》崔健的《一无所有》,而引发广泛论争。

宿舍里看,讲堂里理所当然地读,八卷厚厚的书,终于被自己啃完了。

许多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并对自己发生当时无法预见的持续的影响。

让我念念不忘的《鬼恋》,和它的作者徐訏,就是那时遇见的。

瞿秋白,或许也是,在那书里认识的。

网上下载了《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翻阅多遍,未见瞿秋白的名字。

很是疑惑,作为能够把费翔选进书去的谢冕钱理群,为何偏偏略过了瞿秋白。

政治,或许是唯一的因素。

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解释。

然而,对瞿秋白的记忆,到底起于何处。

竟然,会让彼时的自己,对于他的竖排繁体的文字,生发强烈的兴趣。

翻找,继续。

终于,在十一年前,写下的文字里,觅得一丝答案:

瞿秋白的散文得古人之精神,有古文之韵致。

《饿乡纪程》是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又必将显扬的作品。

由瞿秋白想到李辉,他的《沧桑看云》系列散文,多为人物传记的上品。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梁衡,他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

为李清照、辛弃疾作传的《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

深味传主生平,文字清通超拨,可谓不刊之论。

——《穿越时空的文字--我的阅读史》

再翻,一眼看见,置于书橱显明位置的《沧桑看云》。

翻到,《秋白茫茫》。

居然,遇见自己十年前写下的文字。

摘录几句:

认识瞿秋白,是从这篇文章开始。

记得,那是十余年前的一个秋日,在某期《收获》里,读到这篇文字。

当时,心中的震撼,尾随震撼而来的迷惘,激荡回环萦绕心间。

今日,再读。随着年岁空长,对秋白认知的深入。

震撼,已然去远。迷惘,却固执依旧。

徘徊流宕,久久不去。

时在2008年孟冬。

如此,可以确定,《瞿秋白文集》之前,我早为李辉的文字所击中。

然而,偏偏却是一本繁体又且竖排的书,自己是否消化得了。

彼时,午后的图书馆,久立的青年,一定是在犹疑,也是在尝试。

终于。他,沉了进去。

初时,肯定有艰难。

然而,阅读的快感,不断来袭。

终于,他被瞿秋白,也被繁体字所俘获。

如今,二十一年后。

当初,埋下的种子。

终于,破壳而出,萌芽吐绿,盛大繁茂,足以把我占有。

终于,繁体,以这样的方式,走进自己。

然而,那证书编号3301的郭老师,又是谁。

那个,同样喜欢《瞿秋白文集》的,又是哪位老师。

郭姓老师,语文组是有几位。

然而,从时间和性情上判断,都不是3301的郭。

这时,一件旧事,从记忆里跳了出来。

十多年前,我还在学校公寓楼里住着。

一天,正吃午饭。大门,被对门的白云鹏拍响。

看看这篇文章,还很不错,对语文教师更有用。

云鹏,拎着《新华文摘》,指着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

非要我,立刻就看。

当时的阅读感受,早已忘却。

一些,有关云鹏,以及与之无关的几件小事,却从记忆里显白出来。

其一,十多年前在县城中学,硕士生还属稀有动物。

云鹏,就是这少数动物之一,虽然属于后来修成的。

其二,某日,云鹏唇齿间带着白沫,前来敲门,质问黄老师说:

你说,楼下茂启店里的豆浆,很是好喝。

打来,喝了一天,我怎么跑肚了。

望着,那些没有来得及,擦干净的泡沫。

黄老师,顿时全明白了。

豆浆,要煮开了,方才好喝。

煮开,要煮开了。

对。

若有所悟的笑着,云鹏低头走开了。

云鹏身上有着典型的书卷气息,像极古代的白面书生。

常有文章发表,对于生活常识,又多有不通。

后来,云鹏去往省城教书,我们只做了可怜的几年邻居。

当初,所以选定这套住房,就是因为知他为人心地单纯。

殊不知,其不通生活如此,又可爱如此。

忘了介绍,云鹏所教授的专业,是物理。

再后来,《觅渡,觅渡,渡何处》入选高中课外教材。

教师无暇讲,学生也无心听,而我偏偏拎出这一篇来,讲给学生们。

这样的时候,云鹏兄可爱的脸庞,便又浮现于眼前。

那些,属于他的糗事,可爱之事,也在师生中间小范围的流布开来。

一晃,十几年的时光,倏忽去远。

而我,不见云鹏兄,已然十余秋。

既然,教物理的白云鹏,能够把《觅渡,觅渡,渡何处》推荐于我。

那么,《瞿秋白文集》的另一借阅者,是否同样是一位理科老师呢。

眼前,突然闪过一人。

98年,我进入这所省重点中学教书,和理科组的郭老师在同一年级。

其时,初中只剩下最后一届学生。

一辈子,都教初中的郭教师,送走这届学生之后,便去了图书馆。

他年岁颇长,平时木讷少言。

走路时,并不看人,像在躲避什么,又似在拒绝什么。

再加上,一头短而又密的白发,总让人感觉他的身上,似乎有许多故事。

果然。

后来,听说他是学校七十年历史上,唯一一位拒评高级的教师。

该他晋级的那年,名称被被动的让给了某位领导。

其后两三年,名额稍稍宽松,领导主动找到他,让其准备材料,直接上报即可。

毫无悬念的,他直接拒绝了。

于是,他成了拒评高级职称的教师。

也是,学校历史上以中级职称退休的,唯一一位教师。

其时,这所皖北小城的重点中学里,较之理科组,文科组的民风很是彪悍。

既有和校长面对面拍桌子的,又有与学校打官司的,也有拎起菜刀追杀的。

其行为,无论是否切宜。但少有逢迎拍马,更少忍曲屈服的。

基于这样的认知,再见他时,我的眼里便多了一份哀怜,也更多了一份敬重。

也基于这些背景,当我在书末,和读者记录卡上,看见下面的文字,便认定是他所写:

编号:3301

姓名:

告诉他我当时,怎样被他这种行为所感动了啊!每当我在困难的面前

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情景便鼓舞着我的意志,满怀信心的向前走去。

二十余年的时光,匆匆一瞬间。

终结这篇文字时,春末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纱窗。

在书桌上洒下明暗交错的光影,这光影也落在我的身上。

二十一年里,社会生发怎样的变化;生命里多少人和事,匆匆促促地走过。

而我偏偏执著于阅读瞿秋白的经验;执著于时光流年里,并无意义的细碎暗影。

彼时执拗的欢喜,此时执著的不忘。

记忆啊,你为何执著于这样的选择。

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阴沉沉, 黑魆魆,寒风刺骨,腥秽污湿的所在,

我有生以来,没见一点半点阳光,——

我直到如今还不知道阳光是什么样的东西,——

我在这样的地方,视觉本能几乎消失了;

那里虽有香甜的食物,轻软的被褥,也只值得昏昏酣睡,

醒来黑地里摸索着吃喝罢了。

苦呢,说不得,乐呢,我向来不曾觉得,

依恋着难舍难离,固然不必,赶快的挣扎着起来,

可是又往那里去的好呢?——我不依恋,我也不决然舍离……

再次,翻开发黄的书页,《饿乡纪程·绪言》的文字便跳将出来。

只是,重读了这样几行,便有无尽的欢喜。

推拥着我,快速地读下去,再读下去……

直到耽醉,直到世界消失,再也不见……

然而,我怦怦直跳的心里

又有,声音在痛苦的嘶叫

不要,不要再读了;不要,再读下去了

这琐琐碎碎的记忆,这记忆里婉曲低回的生命体验。

对看惯寻常风景的,世俗目光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深的意义。

然而,曾经的我,又无法撕开这围困纠缠着的记忆,她们像些什么呢。

被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

在《蛇》的开篇,这样写道: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每人心中都盘有一条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蛇。

她静静地盘在那里,白日里人畜无害。然而,每每夜深无睡,或是醉后醒来。

她便瞪大两只眼睛,似乎要与你和解,似乎会随时发起攻击……

那过往的岁月,那岁月里的苦痛与挣扎,那暗夜里不肯眠去的长蛇。

云鹏,瞿秋白,我,和我一同借阅此书的3301郭。

我们都曾有过,相同的心境,共同的体验。

 质朴沧桑的文风,无可回转的悲剧命运,多有契合的欢喜与忧伤。

一切都吹散于风中,湮灭于岁月的尘沙。

能够为你,做些什么呢。

我的同事,我敬爱的郭老师。

对门的邻居,我如此可笑,又可爱至极的,白兄云鹏。

还有,青春岁月里,苦痛挣扎的另一自己。

能够为你做的。

或许,只有这些深夜里写下的,无力的文字。

以此献给云鹏,3301郭,瞿秋白,连同青春里的自己。

这些文字,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告别。

去吧。茫茫的秋白,茫茫的记忆。

 因“爱人”而起的几件小事,省教育学院旧事琐忆——随手写下小品文系列(1)

往事·夢·風——随手写下小品文系列(2)之诗体长篇小说

反青过来——随手写下小品文系列(3)之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词(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