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汇集多处珍贵宋代古建筑介绍,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上方“关注”,以方便您的后续观看,谢谢! 46 泽州青莲上寺罗汉阁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 导航地址: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寺南庄硖石山。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唐咸通八年(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 ![]() 青莲寺下临丹河,背依高册,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在上。整座寺院雄峻秀奇,别具风格。 ![]() 据介绍,寺院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大多已被后人修补过,但殿内所存唐代彩塑六尊,还是全国现存唐代彩塑三处七十余尊中的一处六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释迦殿在藏经阁后方,是一座平面接近方形的殿宇,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九脊顶,有普拍方,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采用的是五铺作单抄单昂另加昂形耍头。 ![]() 释迦殿和藏经阁的柱头铺作都是五铺作单抄单昂,但结构上有本质区别,藏经阁是梁头伸出为华头子,梁成为枓栱的一部分,而释迦殿的梁头是压在枓栱之上,不再参与枓栱的结构,也是从唐到宋建筑结构演变的例证。 ![]() ![]() 四椽栿和乳栿水平对接 ![]() 剳牵之上托举平梁 ![]() 47 潞城原起寺大殿 北宋 元祐二年 山西长治市潞城县辛安村东风凰山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大雄宝殿、献亭、配殿、青龙宝塔。寺内存唐代经幢1座,北魏残百佛碑1通,造像碑1通。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原起寺坐北朝南,横向开间,南北长22.3米,东西宽32.7米,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 ![]()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天宝六年,经历代多次修缮现呈现北宋早期建筑风格,青龙宝塔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再结合唐代的经幢和北魏残百佛碑、造像碑,被称为“原起寺四宝”。 ![]() 正面图 ![]() 侧视图 ![]() 剖面图 48 泽州青莲寺释迦殿 北宋元祐四年至崇宁元年 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寺南庄硖石山,青莲寺,原名“硖石寺”,因地处泽州县东南硖石山麓而得名,为北齐僧人慧远禅师(523~592年)所建。 ![]() 慧远,俗姓李,祖籍敦煌,后迁居上党高都霍秀村(今泽州县霍秀村),13岁出家,16岁随湛律师赴邺学法,学成后返回高都,草创硖石寺,即今古青莲寺。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一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后移居长安净影寺,因此后世又称其为“净影慧远”。 ![]() 藏经阁,又称弥勒阁,楼阁式建筑,为寺内贮存佛经的场所,初建于唐大和年间,数百年间一直是上寺中心;北宋崇宁年间,主持鉴峦大师将弥勒阁改建为藏经阁,楼下供奉,楼上藏经。 ![]()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拱单杪单下昂五辅作,用材硕大,昂与耍头均做批竹式,补间无斗拱,只做隐刻。建筑用材合营造法式六等材。疏朗雄大,飞檐腾空,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 ![]() ![]() ![]() 49 高平米山镇玉皇庙正殿 北宋崇宁元年 已毁 山西晋城市高平县米山镇 ![]() ![]() ![]() ![]() ![]() 50 高平米山镇玉皇庙山门 北宋崇宁元年山西晋城市高平县米山镇(注:此建筑不知道是否还存在,如果知道请留言,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