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年轻人总嚷嚷不婚不育

 阿文日记diary 2023-07-06 发布于湖北

#1

今天午餐跟琳达一起吃的。

琳达是位健谈又聪慧的漂亮姑娘,聊着聊着,她聊到婚恋。

一听是这个话题,我很警觉,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稍不注意一句话就可能引来年轻人电光火石般的回击。

嘿嘿,我才不愿意多事呢。

琳达毕业于985大学的本硕,从小就成绩优异,从讲述中得知,她在大学期间谈过一个男友,后来分了。她说以后不会结婚,也不会生孩子。

她感叹“从小到大追我的人都好丑,而凑合找的那个带给我很大阴影,我失望了”,孩子更不需要,管自己都管不过来

她说身边女生跟她想法差不多,同时她也表达了焦虑,说做过问卷,男生都喜欢找温柔的,尤其喜欢找老师。像她这类独立有个性的并不吃香。

听到这我乐了!我说那是男生幼稚,等成家后就知道了,能找个一起分担家庭重任的女生是多么有福气。

#2

琳达希望听听我的看法,并写写我们当年的情况。在此我就随意几句个人观点,见仁见智,不喜请忽略

人们对于时下年轻人不婚不育的潮流,普遍认为是生活压力大。

但我觉得并不全是。要说压力,我们以前压力也没钱、没房、没挣外快渠道能弄到个没厨房厕所的单间都欢天喜地,但还不是个个争先恐后结婚生子。

年轻人说不婚只是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而已,说不育只是觉得没孩子更自在。

为何难找合适的?

我感觉跟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有些关系。

独生子女从小被六个大人捧在手心里,是一路听着“你是最棒的”长大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棒,要遇到心中同样最棒的另一半,难度就大了许多。

而我们那代人大都来自多子女家庭,从小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家里经常出现各种矛盾。我们从小就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家人尚且如此,对另一半就没过高期待。

我们受的教育是人无完人、要懂得谦虚,所以我们更多是反思自己够不够好?是不是值得爱?

#3

如今时代不同了,自我意识变强了,每个人都希望另一半给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

都想索取,都不想付出,这自然又增大了择偶难度。

年轻一代经历少。

从小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一直读到大学,参加参加社团活动。等到工作后,同事之间又鲜少交流。受影响最大来源始于网络。

成长过程中他们被长辈保护得太好,极少经历难事,并不明白遇事时有人帮扶的重要。

我有位朋友,是典型的丁克一族,半年前家人出了车祸,她说“天哪,那一刻我居然庆幸我结婚了!因为一个人根本搬不动”,后来她说在考虑要小孩。

所以,与其着急,长辈们不如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下一代的事,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做。

#4

说到生孩子。

我们刚当妈时还不是天天叹气,觉得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所以年轻人说不育,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孩子生下来后,那就是命根子了,而且越养越觉得生活有希望。等到我们现在这个年纪,如果没个孩子恐怕早躺平了,挣钱都没有动力了。

有的女生说想找个女生一起过。

这话我们以前也经常说,觉得女人更懂互谅,一起干家务,一起带孩子,和谐多了。

但其实,如果真是两个女人组织家庭,过起来怕也会是矛盾重重。

像我和我姐关系那么好,小时候都还打架呢。

#5

说来说去,其实这话题不过是年轻人在网络上的吐槽,只是个想法,并不代表行动。

我朋友的孩子,近来好几对都结婚了,其中在上海打拼的一对,男生还经历了裁员,两个人不离不弃共闯难关,那份懂得和包容,一点不亚于曾经的我们。

父母不必太过担心,更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作为长辈只需告诉孩子,不婚不育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好,结婚生子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

每代人每代人的彷徨,我们不干涉,我们相信、尊重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没成也没啥大不了,人生是个感知的过程,感受多元,感受快乐……形式各异,顺其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