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文革时代的1974年春节,观众在影院能观看到哪些新片呢?

 星河岁月 2023-07-06 发布于江苏

从1966年6月起,国内所有的故事片生产都停止了,文艺领域进入了一片萧条时期。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极少数国产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等,还有一些从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友好国家引进的电影,但人们的精神需求还是得不到满足,观众迫切想看到国产新电影,一味禁止电影生产也不是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1973年,周恩来提出要大抓电影工作,恢复故事片拍摄,重拍一部分建国后的优秀影片,另外拍摄一部分紧贴时事的新故事片。于是在这一年,电影的产量一下上来了,在1974年春节来临时,全国各大影院都推出了一批新片上映,我们来看看下图。

文章图片1

这年春节上映了四部新生产的故事片,一部现代戏曲艺术片,一部木偶片,两部纪录片、六部科教片,不论是数量还是影片的题材、种类都是非常丰富的,春节期间好多人都是在影院度过的,好好的过了一把瘾。四部故事片中《青松岭》和《战洪图》都是长影重拍文革前的作品,前者是承德话剧团演出的同名话剧搬上银幕的,主要演员与文革前版本基本一致,但文革前版本没有上映,所以对观众来说,这就等于是一部新片了。

主题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歌词与第一版相比也作了一些变动,更加有气势有战斗力,符合当时的需要。蒋大为的演唱高亢有力,传唱度极高。但影片完全是按照三突出原则拍摄的,张万山、秀梅、方书记等的演出,眼神、造型、说话口气等,不可避免地带有样板戏的影子。

文章图片2

《战洪图》的情况与《青松岭》基本一样,也是文革前夕拍摄的,没有上映,此次是重新拍摄,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六十年代初,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华北爆发,海河地区冀家庄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大队党支部书记丁震洪的带领下,广大社员暴雨加固、加高大堤,两次战胜洪峰,保住了公社大田。当然里面少不了阶级斗争的内容。1974版的《战洪图》和1966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王茂从一个思想落后的富裕中农,变成了暗藏的阶级敌人,一个隐姓埋名,逃亡到冀家庄的伪军官。王茂所做的一切,就是破坏抗洪。

文章图片3

电影《艳阳天》是根据浩然同名小说改编的,其实在这之前,还拍过一版,但没有拍完。影片突出了农业合作化期间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反映了我国广大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成功地塑造了以肖长春为代表的贫下中农的英雄形象。影片推出了新人张连文,成为70年代银幕上最为走红的男演员。

文章图片4

电影《火红的年代》是根据上海儿艺话剧《钢铁洪流》改编的,由上影厂拍摄,著名演员于洋主演,讲述了1962年发生在上海某钢铁厂的故事,它通过炼钢工人炼出了“争气钢”的战斗过程,成功地塑造了赵四海这一具有高度路线斗争觉悟的工人阶级典型形象。那个时候工人和农民阶级是电影的主角,所以最早复产的影片中,这两类人物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文章图片5

这个春节上映的戏曲片《沙家浜》,可不是1971年长影拍摄的那版,而是珠影拍摄的粤剧现代戏,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主演,故事也是围绕阿庆嫂带领沙家浜人民群众照顾新四军伤病员,并帮助他们脱离敌人围困,最终歼灭敌人这一主线展开。

文章图片6

由于京剧版的影响太大了,以致于一般观众都不熟悉这版,这也是珠影厂在文革期间拍摄不多的影片之一。

木偶片《小八路》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虎子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明白,要报仇恨,必须依靠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战斗,并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强的八路军战士。影片充满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为节日里的孩子送上了一份精神礼物。

文章图片7

这些影片当年你在影院看过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欢迎说说当年的往事和趣事,与大伙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