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毛主席的逆袭之路,我才明白:忍耐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与春天同行 2023-07-06 发布于青海

图片




1

“据中国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

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同志是被称之为朱毛红军的政治领袖。他在其领导的范围内完全执行了共产国际六大和中共六大的决议。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可能根本不会想到,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居然会亲眼看到自己的讣告!

讣告是共产国际发的,起因是国民党的造谣,说他已死于肺结核。

未经核实,共产国际居然就真信了。

我不知道毛泽东在看到这条“被死亡”的假消息时,作何感受,是哭笑不得,还是五味陈杂?

或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毛泽东确乎得了一场大病,患的是疟疾,但好在,他最终挺过了这道“鬼门关”。

患疟疾期间,毛泽东在一个叫苏家坡的村子里休养。

那时,正值1929年秋。

图片

他和妻子贺子珍住在村子里的“树槐堂”。

这是当地一位乡绅的住宅,建于明末清初,屋内总体面积很大,按理说,毛泽东住在这里,算是享受了VIP的待遇了。

但现实是,毛泽东夫妻二人,只是住在这所宅院最后面左侧的小阁楼上。

屋内采光不好,暗且矮;

木梯并不结实,狭而窄。

陈设上,除了一床、一桌、一灯、一砚,并无多少身外之物,端的是一个“家徒四壁”。

没有枪,也没有警卫员。

有些朋友可能会奇怪:

像毛主席这样伟大厉害的人物,为何会遭遇如此窘境呢?

这样问的朋友,或许将“厉害”与“顺境”挂钩了。

以为厉害的人,必然总是一帆风顺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不少成功学的书籍,似乎也是这么灌输的。

但现实果真如此么?

当然不是。

翻看党史就会知道,毛主席的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生离死别。

陈毅说:

“毛主席是一个受过侮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撤过职,受过党内审查,被宣布为机会主义者,蒙受耻辱,被送往后方休养。没有人去看望他,因为谁也不敢接近他。”


1929年的毛泽东,被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红四军选了出去,遭到排挤。

正常的人反应,肯定会感到烦闷。

毛泽东也不例外。

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

他虽有负面情绪,但却不耽于负面情绪。

在“树槐堂”后的山上,毛泽东偶然发现一个天然岩洞,觉得这里僻静隐蔽,便常来此处读书思考。

这跟王阳明龙场悟道、曾国藩丁忧三年后顿悟的经历很像,他们都是在遇到人生巨大挫败的时候,经过一番深刻的反思,才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觉悟,也即一些人所说的“王阳明时刻”。

在苏家坡的山洞里,毛泽东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王阳明时刻”。

他开始反思自己为何会被排挤出队伍,为何自己接近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的建议得不到认可和落实……

终于,他想通了,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或许有些太过于坚持自我,而忽略了他人感受,没有团结大多数。

用毛泽东后来所形成的思想来解释就是:

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想通了,接下来就是做出积极的改变。

这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

在某件事上遇挫了,我虽感到不爽,但不会因此就一直躺平摆烂,而是选择反思,找寻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他还通过创作诗词的方式,直出胸臆,自我疏导: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谁能想象这是一个身患重病,备受打击之人写出来的传世佳作,朗朗上口,又催人奋进?

图片

这就是毛泽东,一个虽遇万千挫折,却从不轻易放弃的斗士。

关于苏家坡的故事,我在之前写的文章里,或多或少都有聊过。

今天再次分享,其实想说明的是,在面临逆境时,毛主席之所以善于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这背后可能根植于一个底层的核心能力:

忍耐力。

换个说法,就是“逆商”(AQ)。

也即人在面对逆境时,应对和摆脱它的能力。

纵观党史,看毛主席一生起起伏伏,尤其是革命战争年代,你会发现,他虽然也有自己的脾气,但他大多数时候,都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个忍耐力极强的人。

人一旦蜕变了,很多局面就打开了。

苏家坡的经历,是毛泽东蜕变的一个重要开端,而后续的两件事,则让毛泽东开始真正的逆袭。

一个是遵义会议;
一个是北上斗争。

图片


2

虽然在苏家坡的经历,让自己若有所悟。

但直到遵义会议前,毛泽东的日子仍不很好过。

之前古田会议上建立起来的一些影响力和威信、在几次反围剿斗争中所作出的努力贡献,被占据领导地位的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们,批得体无完肤。

什么“狭隘经验论”、“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根本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这完全是农民的落后思想”吧啦吧啦之类的。

毛主席后来对人讲:

“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缸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

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遇到这样的困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是只身选择与整个组织对抗?就这样一刚到底?

对不起,这无异于以卵击石,找死。

那难不成就选择躺平摆烂?

也不行,这叫温水煮青蛙。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看毛主席是怎么做的。

经过苏家坡的顿悟,他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真理再对,也要依托大多数人,支持你,才有将事情推进下去的可能。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试图以单体对抗总体,这不叫勇敢,这叫憨。

最明智的做法是:

沉住气,避其锋芒,默默积淀,静待机会。

图片

毛泽东的操作很有层次。

一面,是服从党的组织纪律,相关安排;

一面,又在争取王稼祥、张闻天等较为开明的具有话语权的留苏派。

“吃”好了这两碗面,才提高了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逆风翻盘的可能性。

乍一看,是“事”的问题,其实到头来,全是“人”的问题。

在解决了人的问题之后,毛泽东自身的能力,才有可能得以彰显。

试想,要是一开始就闹脾气、耍性子,你觉得当时那种情况下,会有人理你么?

几乎没有可能。

打推塔游戏也是这样,能力再强,不会猥琐发育,不会与队友配合,频频失误,等级起不来,只有被吊打和消灭的份儿。

在与张国焘进行北上斗争的时候,毛泽东依旧处理得相对得当,有干脆利落。

在充足的忍耐力与强大的决策力执行力之间,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

当时,张国焘自恃兵强力壮,公然向中央要权,得寸进尺。

面对弱势,毛泽东等人没有选择硬钢,而是选择了必要的妥协。

要官,让你当总政委,要人,给你派得力的干部。

面对张国焘的无理取闹,一般人估计早就炸毛了,但毛泽东还是尽最大限度保持了耐心,做细致的说服工作。

在毛泽东看来,只要不触及根本底层的大原则,能团结,尽量团结。

但,忍耐力强,不代表忍耐力是没有限度的。

你张国焘给脸不要脸,反而还要蹬鼻子上脸,耽误了红军北上的战略行动,甚至还要威胁分裂党中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曾经挽留劝解的时候,有多耐心;

如今选择离开的时候,就有多坚决。

这就是毛泽东,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不仅体现在做人上,亦体现在做事上。

成大事者不纠结。

毛泽东的身上所存在的种种特质,注定了他是一个能成事、不断成事,且成大事的人。

时隔多年的今天,毛主席身上的这些特质,包括但不局限于忍耐力,依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图片


3

外部世界是不确定的,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变量。

想要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谋求一丝确定性,或者说,让自身能够走得稳一些、持久一些,好的忍耐力,必不可少。

它代表着一种确定性,是一个不断扩展发展的关键常量。

在充满变量的世界里,抓住核心的常量,并注意基于实际情况,将常量与变量相互结合,努力过好这一生。

那么,如何用好忍耐力呢?

结合毛主席的故事,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要耐得住性子。

第二,要耐得住步子。

耐得住性子,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加深对人性和其他事物的理解,抓住规律,按规律办事,注意磨砺自己的性格,去处妄念,沉下心来,以静制动,不慌不忙。

耐得住步子,就是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行动节奏,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步子该慢一点,该快一点,该慢慢调适一点,该当机立断一点,都要有一个较好的把控。

唯有如此,才可能做到: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觉想到近期发生的一件令人感到叹息的事。

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英年早逝。

希锐我作为97年生人,本应对李玟不甚了解,但当年动画片《宝莲灯》里的那首插曲,《想你的365天》,着实成为了我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而“李玟”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算是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的文化代表。

她的离去,是抑郁症,当然,背后还交织着种种复杂的原因,包括健康、婚姻、爱情、家庭、事业等等。

在表示惋惜的同时,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人间虽苦,有太多的不美好,但我觉得,人间一趟,依旧值得。

也许有人会说我太年轻,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个后生大谈“忍耐力”的重要性,可当你遇到问题时,又你会如何应对呢?

坦率地说,一路走来,我也确实经历了许多坎坷,大起大落,甚至一度感到莫名的迷茫压抑,焦虑痛苦,但我比较认同一个观点,“活着就是熬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或许,这是人生存于这世上,所必经的过程吧。有时候,我们看起来的光鲜亮丽,背后,其实有着说不清的心酸苦楚。

关于李玟,我用作家蔡崇达在《命运》中的一段话表示怀念:

“我想看到从过去到将来,所有人的灵魂上所有的伤口,一起像花一样盛开,开得漫山遍野、震古烁今。

或许当我尽可能地努力后,依然无法说出一二。但我想,或许到那个时刻,我能真正明白,这人间从来没有生离,没有死别。这人间不过是,天上的人来了,天上的人回天上去了。

——《命运》 蔡崇达”


陶叔专门在公众号【陶然纪】撰文,纪念了这位善良优秀三观正的歌手,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叹李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