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zqbxi 2023-07-06 发布于江西

     “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之故典出自《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周群, 字仲直, 巴西阆中人, 官至蜀儒林校尉, 同传亦载张裕。 张裕, 字南和, 蜀郡人, 三国时任蜀郡时州(今四川茂县一带) 后部司马, 亦通占候,据载, 天才过群。 时刘备欲与曹操争汉中之地, 而问周群, 群对曰:“当得其地, 不得其民也。 若出偏军, 必不利,当戒慎之。 ” 张裕上书谏言亦曰:“不可争汉中, 军必不利。 ” 可见当时周、 张二人审时度势, 蜀前又皆为益州牧刘璋从事, 并不主张刘备与曹操争汉中郡, 以其民心之不易得。 然而, 刘备并未听从二人之谏, 而是与曹操争汉中, 致伤亡惨重, 最终汉中郡仍从属曹魏 。 刘备是以举周群茂才 而未言及张裕。

      张裕其人绕须, 满面尽毛, 概今所谓脸上留“络腮胡” 者。 刘备入蜀,与刘璋会于涪(今四川绵阳一带) , 当时张裕仍为刘璋谋臣而侍坐于旁。 其间刘备曾讽喻张裕:“昔吾居涿县, 特多毛姓, 东南西北皆诸毛也。 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 ” 张裕自恃多才,听此不屑之语, 反嘲之曰:“昔有作上党潞长, 迁为涿令者, 去官还家, 时人与书, 欲署潞则失涿, 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潞’ 为'露’ 之谐音) 。 ” 刘备本涿县人, 脸上无须, 故张裕以“有须”对“无须”。 二人一个是“诸毛绕涿居”, 一个是“潞涿君”, 表面听来似是文化人之间的相互对侃,实则暗藏深机, 喻意深刻, 二词皆颇为不雅。 

      后刘备定蜀, 张裕归蜀  , 张裕又曾私语人曰:“岁在庚子, 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 主公得益州, 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 ”“人秘白其言” , 私下里悄悄议论此事。 最终刘备是以张裕出言不逊(“忿其漏言” ) , 又以其谏言征讨汉中不验, 将其治罪,下狱并欲诛之。 诸葛亮闻之, 急上书请谏, 以其多才, 请免其罪。 而刘备不允, 曰:“芳兰生门, 不得不锄! ” 意指张裕纵使有天大之才能, 然而却如芳草兰花, 当门而生, 挡我道路, 虽馨亦除! 于是张裕终被弃市 。

       张裕通晓占候, 又自恃才能甚高,狂傲不已, 故而每想刘备称自己“诸毛绕涿居” , 举镜视面, 自知将刑死, 扑之于地, 又将奈何? 刘备, 蜀汉之君, 深知张裕多才, 而亦置诸葛军师上书谏言于不顾, 诛之以除心头久存之不快。 以后如“魏氏之立” 、“刘备之薨” 等, 亦皆被张裕言中!“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之典故于是由此而得。

     刘备, 祖籍河北涿郡涿县, 被张裕反嘲为“潞涿君” , 实因“涿” 之字音而引发的问题。

   “涿” 音“浊”( zhuo ,入声) ,《广韵》 : “竹角切, 与独通。 ”《周礼・秋官・序官注》:“……故书'涿’为独” , 可见“ 涿” 、“ 独” 二字同音假借。“涿” 古音当为“独”(duo ,入声) 。 由此可知 ,“蜀 ” 之古音必有读“独”(duo) 者,“蜀国” 以三国时音, 必有读“独(duo) 国” 者,“涿郡” 有读“独(duo) 郡” 者。 又如:《中文大辞典・潞涿君》 条载:“《迩言》记曰: 今吴中亦有是语, 而'涿’ 则读若'’ 。”“” ,《说文》 :“厚也。 从亯, 竹声。 读若笃(duo) 。 ”《集韵》:“都毒切(入声) 。 ”《段注》 曰:“'’ 、'笃’ 古今字。 ”《山海经・海内经》亦载:“有国, 名曰朝鲜天毒。 ” 郭璞注:“'天毒’ 即'天竺国’ 。 ” 可见,“竺” , 古音“毒”(duo, 入声) 。 此处涿、 独、 、 毒、 竺、 笃字皆一音也。     “涿” 音“独” , 从古文字学角度来讲,从蜀、 卖、 叕、、 度、 出、 多诸字, 多发此音, 如: 髑、、 椟、 犊、 读、 掇、 铎、踱、 柮、 哆等字。 又, 今山西、 陕西等地方言称人体及动物臀部仍为“ 子” ,“小儿光屁股” 即曰“赤子” 。“” ,“豚 ” 之俗字, 或作“” , 此处指臀部。《广韵》“丁木切, 音'独’(duo,入声) ” , 本意指“尾下窍也” , 会意字。“窍” ,《说文》:“空也。 ”《广韵》:“苦吊切(去声) ” , 音“翘” 。“空” 即“孔” , 二字音假, 亦指“穴” 。“尾下窍” 即指“尾下孔”。 又“潞”,《说文》:“从水, 路声。 ”“路” , 方言有读“露(lou, 去声) ” 者, 二字谐音。 可见,“潞涿君” 实音“露(lou)(duo) 君” 。“” 实指人体或动物肛门, 而“潞涿君” 之意自明, 何庸绕舌哉!

      以此,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涿”古音“独”(duo) , 故刘备“称” 张裕“诸毛绕涿居” , 张裕反嘲刘备“潞涿君” 。 刘备本河北涿县人, 张裕是四川本土人, 说明至少在三国之时,“涿” 音“独” 在河北、 四川两地必为通用, 否则张裕绝不会面对刘备对自己的嘲讽而作出极快的反应。

     第二, 从训诂学角度来看,“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中的“涿” 字, 意指“” 。“” 之本意“尾下窍也” , 实指人体或动物肛门。 故得出二人之言皆为嘲讽对方之词, 颇为尖刻, 且刘备先辱对方, 说明刘备有极轻视对方之意,实则已“隐约” 显示出刘备对当时益州牧刘璋的极为不敬, 及刘备入蜀的意图实为夺取并占有益州等地, 从而为建立蜀汉政权作好充分之准备。

刘备终年六十三岁, 于章武三年(223) 病死于白帝城, 从而推证出刘璋迎刘备入蜀至涪, 乃至发生以上“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之事件, 当时刘备之确切年龄为五十一岁, 即建安十六年(211) 。 说明当时刘备年龄尚不算老, 脸上无须或微须, 故被张裕嘲之为“潞涿君” 。 史籍不见有此处年龄之记载, 于此可知。

是以, 刘诛张实出有因, 而张裕之言又或为无意, 无论怎样, 结果都是张裕不免一死, 而刘诛张之故, 实因一“涿” 字耳!“诸毛绕涿居” 与“潞涿君” 之典故, 表面看来虽是三国时期流传至今发生于刘张二人之间的一个故事, 但事实上引发的却是有关于文字学上“古音” 、“古义” 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且此字之古音及其方言流传区域甚宽, 说明古今音之间于今虽已相去甚远, 但某种程度上, 实仍存在很大之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