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开头的写法

 杏坛归客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我们知道格律诗是讲究起承转合的,“起”就是诗的开头,绝句的“起”称为起句,律诗中的“起”是指首联。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起”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演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关于格律诗起句式的起法很多,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种,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

起,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惊醒全篇,求“意在笔先”之效。起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以形式分类

1

对仗起法

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给承句埋下了伏笔。

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工整的地名对,“城阙”句是近景,点名了送别之地。“风烟”句是远景,写去的地方的遥远,点明离别之意。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营造了气势恢弘的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

2

比兴法

即用他物兴起本意。它的好处是起句很自然把所比的物的特点附于被比的物上,不用再多费笔墨。兴中有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兴中有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更有诗的意味。

如: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蝶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中“锦瑟”是一种装饰华美的弦乐器,它是由锦瑟这个物起兴。它又是我们能看到物。下分句点明“思华年”的主旨。锦瑟有五十根弦,与自己年龄相仿,一弦一柱都唤起自己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3

时、地、景起

这种方法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辞藻,可是只要读了这个开头,就知道下文主要写什么。它就能起到渲染气氛,自然引人入胜的效果,为全诗的铺设。

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题目里已经交代了地点钱塘湖,时间是春,行就是游览。所以下面对于时间、地点、干什么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直接写所见所感。首联先交代诗人游览的地方和具体方位,再点明诗人在登临名胜后看到湖水初平,水光潋滟,与白云相互连接、相互映衬之景。

4

兴起

兴起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如:

高启·梅花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

二、以写作手法分类

古诗“起”的方式还有很多。它主要归类如下几种起的形式:

1

明起

明起就是直截了当,落笔扣题。即首句触物起情或者触景而起情,情景交融,极富共鸣性,容易触及诗歌的主题,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联“独有”两字当头,“偏惊”两字相衬,在这里用了强调语气,表现诗人宦游江南那种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也有个性特点。“独有”反映作者的感慨之情。

2

借景抒情起

如:

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借景而抒离情,写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更多的是家国之恨。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

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如: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首联单写兰桂而不写人,到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这种起法不见感遇情景,完全符合暗起要求整齐的偶句。是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不见题字写法。

4

托物起兴起

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的开头以严整的对偶将题目具体化,不明说与杜少府离别,只是描画出“城阙”这个地方就在长安城的形势和风貌。用了托物起兴手法,“风烟”点明友人前往的地方远在四川腹地。画出了两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惜别的情态,时而回顾那雄伟城阙,时而瞻望迷茫遥远的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

5

写景生情起

先咏叹事物,后抒写情怀,即景生情。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如: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用十四字切入六幅画面:急风、天高、渚清、白沙、啸啸的哀鸣的猿声,鸟低空盘旋的飞,下笔高远,声色兼备,而且情寓于景。那哀哀猿鸣,已是令人闻而泪沾衣裳,再加以急风扑打中的飞鸟那无所依托之状,就更让人睹后面生怜情。句中“急、高、哀、回”几个字,一连出现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还有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的形、声、色、态。勾画出一幅秋肃的动人图景。

6

引事起

一开始便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如: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外。

7

抒情开头起

开头先抒情,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启开写作天地。

如: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抒情起一开始便倾出心中之慨,营造一种淋漓酣恣,畅快无拘而不可遏止的气势。

8

引起

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如: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首联先从户外四周所见景色着笔,不说出题目。而是从眼中所见的春色引出正意。这些是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的写法,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9

反起

一二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如: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题旨为“喜”,而作者前半首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而点出后半首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感,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10

开门见山起

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在这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11

问答发问起

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

如:

欧阳修·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何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

12

先借他物或他事起

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如: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引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13

陈述起

用来表达真实,确定的客观事实过程。

如: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一开头就如一则记事,开门见山,平静而自然。由故人“邀”而作者“至”的陈述,对于后面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做了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14

今昔对照起

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

如: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5

陪起

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

如: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由来写眼前之景色,从而引出题。

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是为全诗定调子,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者一开始就能被吸引。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主讲 华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