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中国古桥——侗族风雨桥

 林春图书馆 2023-07-06 发布于福建

风雨桥则是在侗族地区常见的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风雨桥又叫花桥,是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建筑。它集亭、塔、楼、阁各种建筑形式于二身,以建筑气势雄伟,工艺精湛而著称。其桥墩采用青石垒砌,桥梁、桥柱和桥面等部分则全部用杉木凿榫衔接,整座桥上不用一件铁器,但却坚固耐久。以前,桥上还设有神台祭坛,奉祀着文臣武将,让人们在过桥时,也能进行宗教活动,现在,桥上设置长凳,备上泉水、草鞋等物,以方便过往行人休息取用。桥上也是芦笙比赛,迎送宾客,招待亲朋故友以及年青人谈情说爱之所,是侗族人民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友爱团结的象征。

20100628-8-1

(4-3)跨河风雨桥。画面采用横式构图及金黄色调,展现了跨河风雨桥的婀娜多姿和独特风貌。    

跨河风雨桥位于黎平县城南109公里的地坪上、下寨与甘龙之间,横跨南江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1964年重建,1981年维修。为石墩悬臂梁,上覆桥廊,全长56米,桥廊宽3.85米。桥间置一石墩,左右桥头与石墩互架原木,逐层向外递伸,从而缩短跨度距离,再由二层各4根粗大挺直的杉原木穿榫成梁,桥面上正中及两端分别建有阁楼一座,楼廊相间,组合严谨,亦楼亦桥,造型奇特。    

(4-4)田间风雨桥。画面采取细雨蒙蒙的意境,并有几位小憩的姑娘,以表现侗家的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更显田间风雨桥的秀美、实用。   

田间风雨桥位于黎平县距县城25公里处的高近乡。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该桥置身于田间小溪之上,用长圆木一排简支架设,桥墩用块石砌筑,迎水面作分水,岸墩亦用石砌,其上放置托梁,末端嵌压巨石。为增重量,桥顶中间及两端均建有亭楼,使造型更为完美,结构玲珑精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