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决战的台前幕后精彩纷呈!这一战不仅仅是打军事仗,更是打政治仗。黄桥一战几乎是当时特殊环境下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样板,也是在复杂环境下处置突发事件的光辉典范。 这一战宣告新四军从江南到江北立足成功;这一战打开了新四军、八路军的关联通道;这一战扭转了华中被动形势;这一战充分展示陈毅元帅纵横捭阖的外交家潜质;这一战让中共第一战将粟裕牛刀小试、惊艳登场! 黄桥决战事关新四军发展大局。我们先将新四军的基本情况梳理一下。 一、新四军处境艰难 西安事变后,全国形成统一抗日战线,国共双方约定:除八路军外,将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不含海南)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共计1万多人。这就是新四军最初的家底,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壮大,出现5支队、6支队及其它纵队等。 1937年12月14日,中央设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随后,新四军1、2支队挺进江南;3支队在皖南发展;4支队,也就是高敬亭部在豫皖坚持。 与八路军相比,新四军生存境地更难一些。 一是国民党认为南八省是他们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二是南方游击队三年内那么少的人,却让国民党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一出场,才发现原来总共才1万多人,心里就有些痒痒的:当年怎么就没把他们做掉呢!?这时候,国军内心有欲除之而后快的欲望。 但在抗战初期,国军不敢做得太过分,毕竟,不太好找借口,轻易动手很容易招致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成为众矢之的。再笨的人,在那时也不会干这蠢事! 西安事变结束后,老蒋被迫与我们联合抗日。但内心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我们,“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从来没有在他脑海中消除!因此,主席是人间清醒,一直强调独立自主原则,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把自己的命门捏在人家手里。 很可惜,国共合作抗日开始起初,除了贺龙、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等部分人外,好多人在认识上是模糊不清的。尤其是王明从苏联回来后就大肆宣扬“两个一切”,许多人包括不少高级领导人,对独立自主认识不是很到位! 国军对新四军一直虎视眈眈,不断挑起摩擦。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个比较有名的摩擦事件:一是虹桥机场事件;二是确山惨案。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下与黄桥决战有关联的虹桥机场事件。 虹桥机场事件。1939年春,新四军第1支队的叶飞挺进建立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叶飞带领江抗袭击日军虹桥机场,歼灭日军20多人,烧毁车站,炸毁铁路,烧毁敌机4架。而在叶飞带兵袭击日军虹桥机场时,国民党的“忠义救国军”竟然袭击江抗后方,造成很大损失。 为顾全大局,“江抗”决定在1939年10月西移,挺进苏北。可在1939年9月21日,“江抗”主力在江阴县顾山南麓又遭到“忠义救国军”袭击。叶飞率领江抗顺势北渡,在苏中吴桥一带发展。 二、叶项部、陈粟部在犹豫,李品仙和韩德勤却下黑手了 考虑新四军处境危急,中央军委于1940年3月21日发出八路军增援华中新四军的指示。 就在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的第二天,即1940年3月22日,国民政府军令部制订下达了《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说白了,就是要对新四军下手,同时消灭来华中增援的八路军。 主席对老蒋的花花肠子了然于胸,立即向新四军和中原局示警,并要求:“ ……陈毅部队立即应当向苏北发展。……军部及皖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 ……向苏南陈支队靠拢,再向苏北转移。” 一句话,陈粟的苏南部队准备往江北发展,而皖南的叶项部队往苏南发展。” 叶项、陈粟分别回电,表示了不同意见。 项英的意思是:将江北叶飞部调回江南;然后大家合力发展皖南。 陈粟的意思是:将江北叶飞部调回江南;然后皖南苏南的部队合在一起,共同发展苏南。 皖南新四军军部北面面对长江,长江对岸就是日伪军占领区,南面是国民党顾祝同司令部驻地,东西两侧是国民党军队防区。因此,皖南新四军军部四面受敌。 经权衡,延安认同陈粟意见,主席于4月26日回电两部:“苏北部队……可酌情抽调一部分加强苏南。皖南军部以速移苏南为易。” 项英不愿放弃经营多年的皖南根据地,找各种理由解释。项英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有皖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等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我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清。说简单点就是对国民党包藏的祸心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 就在新四军叶项部、陈粟部和延安在讨论下一步怎么做的时候,人家下黑手了! 1940年3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5000余兵力,向津浦路西驻定远县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中共中央中原局及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新四军5支队主力遂增援。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乘5支队主力西援作战时,于3月21日调集一万余兵力,向新四军第5支队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发动大规模围攻。5支队留守部队奋起反击,开展了以保卫半塔集为中心的反摩擦战斗。 23日,驻扎在吴桥的叶飞奉陈毅电令,率挺进纵队1、2团各两个营和特务营,西渡运河,穿越天扬公路,昼夜兼程弛援。叶飞部在增援半塔途中,4天打了3个胜仗。26日,叶飞部占领马集一线。 4、5支队主力胜利后,回师与叶飞部联手击退韩德勤进攻。 叶飞援助成功后,与胡服同志盘桓月余,回师吴桥。人还没到吴桥呢,叶飞接到了情报:吴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革命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