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亩园墅】零碳社区IP产居一体的可行性研究

 王欣荣rhdvlfqi 2023-07-07 发布于北京

原创 一亩园墅 一畞園墅 2023-07-02 02:24 发表于浙江

房地产的消退和消亡,大城市的生与死,封控的疫情和开放的“抑情”,乡村的无人与城市的拥挤,高楼的囚笼与健康的住宅,市井烟火的消失与无人问津的商场......失业率越来越高,气候变化越来越不确定,未来的经济,产业的发展,现在的城市,健康的住宅,他们都在哪里?未来都会是什么样的业态呈现?我们所处的城市很多城中村,或者村中城,城郊乡,乡中村......这些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有亚健康,不可持续。

再有科学表明, 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房屋的建设尽可能地减少使用能源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等。

由此,【一亩园墅】的零碳社区,IP产居一体的城乡结合的模式油然而生,以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宜养一体化,赋予“村中田,田中村,城中山,山中城,城郊乡中村” 的空间特征,重构生态文明,市井文化,绿水青山的田园城市,挖掘乡村文化遗产、打造乡野农业景观,营造科学与自然交融、工作与游憩共享的田园绿色空间,导入零碳产业IP,延续[一亩园墅】品牌文化理念,把这种稀缺的绿水青山打磨成金山银山!

零碳社区(ZERO CARBON COMMUNITY)是指在通过在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和农村社区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社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社区零能量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等多项指标,实现城市社区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零碳社区包括:净零场地能源(Net Zero SiteEnergy),净零能源资源(Net Zero Source Energy),净零能源消耗(NetZero Energy Costs)和净零能源排放(Net Zero Energy Emissions);以及在社区场地内实现碳排放和碳汇的中和,在森林覆盖率较高和化石能源消费量相对较少的地区,通过节能减排措施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如果在场地内无法碳中和,则通过碳补偿(Carbon Offset-ting)手段在场地外进行弥补(如植树造林和投资绿色技术)。

零碳社区由零碳细胞(居民),零碳单元(家庭)和零碳场景(社区)三部分构成。零碳的集成应用百余项绿色低碳技术,聚焦云碳智慧平台、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绿色建筑、资源再利用等,突出社区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社区韧性、海绵社区,绿色社区,凸显社区的包容性和宜居性。

零碳家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单元。宜从不同的家庭特征、居住条件、建
筑物特征、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碳排放识别,从能源、资源利用、碳普惠等方面设计零碳家庭的减碳路径和方法:
  • 将可再生能源供能、微网储能、分布式用能形成完整闭环,确保家
    庭用能的绿色和清洁;
  • 从餐厨垃圾、废水等资源再利用的实施,保证零碳家庭的资源再利
    用能力;
  • 从智慧家电、家庭智慧能源管理角度建立家庭碳资产管理能力,形
    成家庭减碳和低碳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 通过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绿色出行等设施联动,形成家庭与社区的
    零碳互动;
  • 通过碳商城、碳积分等的互动,促进家庭成员长期参与零碳的意愿
    和路径,从而在整体上达到零碳家庭效果。

社区中的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主要包括:
  • 在居民衣着方面,鼓励居民参与旧衣回收,使用可持续原料生产的衣被。

  • 在居民饮食方面,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号召光盘行动。

  • 在居民居住方面,鼓励节约用水、电,在家中完成生活垃圾分类。


零碳细胞强调居民的碳足迹,碳账户,碳管理,碳币、绿色出行等,提高零碳生活方式的需求满足程度,提升个人对零碳生活的接受度建立 社区碳普惠制度,引导居民选择零碳生活方式。

零碳社区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绿化、管理监控等综合手段,来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建构双重循环的社会经济体系,核心建设是零能源消耗系统。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社区能源完全由场地内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建筑对热力和电力的需求降低到新的层次,社区内的可再生能源中心提供的电力足以满足整个小区的生活和工作的电力需求,以及每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等。

开展零碳建筑试点,在社区中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促使居民了解并参加低碳活动,在家庭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是控制居民生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手段,是探索社区低碳化运营管理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零碳社区的基本要求:

(1) 社区在全生命周期内各系统产生的碳排放为净零; 
(2) 社区在全生命周期内各系统产生的剩余少量净碳排放通过场地外的碳补偿方式中和; 
(3) 社区在运行阶段各系统产生的碳排放为净零;
(4) 社区在运行阶段各系统产生的剩余少量净碳排放通过场地外的碳补偿方式中和;
(5) 社区在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由通过场地内或场地外的无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满足, 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为净零。

 零碳社区层级为  :

  • 零碳社区 (全生命周期零碳) 
  • 碳中和社区 (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 零产碳社区 (运行阶段零产碳) 
  • 产碳中和社区 (运行阶段碳中和) 
  • 近零碳社区 (运行阶段零能耗) 。

零碳社区概念的定义需要一个缜密且灵活的开放框架, 根据项目需求、目标及条件 (如经济条件、气候, 减碳需求或者当地可再生能源特点等) 适当调整 (或增减) 内容, 在保持框架整体性的前提下综合不同的要素, 形成因地制宜的零碳社区模式。

“零碳社区”的概念的特点和辨析: 

(1) 社区减碳目标的设定; 社区在零碳规划建设或零碳化改造之前的策划阶段通常设定明确的减碳目标 (碳排放为0) ;

(2) 社区碳排放的碳排放边界; 零碳社区目前大多讨论的是社区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 (社区在运行期间维持不产生碳排放的状态) , 且主要关注社区能源系统的碳排放问题 (如社区的能源需求能够通过可再生能源就地满足) , 但对于社区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及社区其他系统 (如废弃物处理系统、水系统、交通系统等) 碳排放核算的研究较为缺乏, 因为该部分的碳排放内容过于庞杂, 且多项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 通常需以专项形式的碳排放清单编制开展;

(3) 社区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 (如Marique以该方法将社区年度建筑的能耗和日常出行的能耗求和, 再将社区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产生的能量求和, 最后两者相减, 根据结果大致判断是否实现零能耗) , 考察零碳社区碳排放的时间单元通常以年度为单位 (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用周期一致) ;

(4) 社区减碳的策略。社区零碳策略较为多元化, 但大多把社区能源系统规划的整体性方案 (包括减少能源需求、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作为社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

零碳社区从社区总体尺度关注社区碳边界和碳总量、碳排放及碳消纳,包括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等。在此基础上,突出社区可持续发展内涵,包括社区韧性、海绵社区,绿色社区,凸显社区的包容性和宜居性。

社区碳排放边界包括两个维度:

a.社区生命周期的维度 (社区发展过程中哪些阶段应纳入碳排放计算) ,
b.社区系统的维度 (社区系统的哪些子系统的碳排放应纳入计算) 

社区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指的是如何对社区减碳效果进行量化。社区减碳策略则包括社区减碳的规划设计, 技术措施和实施管理等内容。

零碳社区是以实现零碳为目标导向, 以整体性的社区能源方案为重点, 以碳排放为核算评估手段的新型社区, 其零碳概念存在多种层级。在理论上, 如果能把社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碳排放纳入碳排放的界定边界, 对社区的碳排放进行系统地计量, 就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评价低碳社区/零碳社区的碳排放, 特别是对于新建社区。

零碳社区成功案例:

  • 英国BedZed太阳村项目美国纽约Ecovillage
  • 亚利桑那州Civano社区
  • 芬兰赫尔辛基Viikki
  • 瑞典马尔默Vastra Hamnen
  • 斯德哥尔摩Hammarby Sjostad
  • 荷兰伊科鲁尼亚小区Ecolonia
  • 格林威治世纪村Greenwich Millennium Village
  • 阿联酋阿布扎比Masdar零碳城市

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南部萨顿区贝丁顿地区,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该社区由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建成于2002年,占地1.7公顷,包括82个单元(271套公寓)和近2400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社区内通过巧妙设计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措施,成为英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曾获得可持续发展奖,被列入“斯特林奖”的候选名单

贝丁顿社区总览模型图
该零碳社区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污物回填地,萨顿区政府为了将废地充分利用起来,决定在此开发生态村项目,希望建造一个“零化石能耗发展社区”,即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满足居民生活所需的能源,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居住的解决方案以及减少能源、水和汽车使用率的各种良策。
这一理念提出后,伦敦最大的非营利性福利住宅联合会Peabody信托开发组织和环境评估专业公司生态区域开发集团于2000年开始联手打造贝丁顿零碳社区,并于2002年建成。社区建筑设计由英国著名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完成。在碳中和理念兴起后,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零 碳 技 术 体 系 

1、能源供应零排放

用水用电是居民生活中必须的能耗。贝丁顿零碳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尤其是其热电联产工厂CHP(Combined Heat and Power)使用木材废弃物、附近地区的树木修剪废料等替代化石能源作为燃料发电,是一大亮点。CHP的燃烧炉是一种特殊的燃烧器,木屑在全封闭的系统中碳化,发出热量并产生电能。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其净碳释放为零。CHP生产的热水通过保温管道输送到每户核心位置的热水罐中。在寒冷季节可起到暖气的作用。
CHP木材的预测需求量为1100吨/年,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为此,社区有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因此它是一种零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能源。

2、采暖系统零能耗

社区建筑的绝缘水平远高于建造时强制性建筑标准的要求。朝南立面上的窗户是双层玻璃,而 BedZED 朝北、东、西的较小窗户是三层玻璃。外墙在外砖层和混凝土砌块内层之间有 300 毫米厚的岩棉绝缘层。相同绝缘层安装在地面混凝土地板和屋顶下方。混凝土地板和天花板以及外墙上的混凝土砌块,连同其结构钢框架,为建筑提供了大部分热质量。这有助于全年将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水平。除此之外还包括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等。
屋顶上装有以风为动力的自然通风管道——风帽。它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旋转,从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引入室内。通常室内温度较高,“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因此室内温度不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有所下降,借助自然通风系统实现了最小化通风能耗,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此外,屋顶的风动换气系统利用热交换原理,保证在空气流通时可保持50%~70%的空气湿度。

“风帽”结构示意

在减少热损失的同时,贝丁顿零碳社区的建筑还注重增加得热,每户住宅都设计有朝阳的玻璃房,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带来的热量;屋顶采用太阳能板,退台的建筑形体减少了相互遮挡,以获得最多的太阳热能。每户玻璃房还是重要的温度调节器:冬天,双层玻璃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来提高室内温度;夏天,将其打开变成开敞阳台,组织建筑散热。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灯具等各种设施、人体及其活动和生活用热水产生的热量。

建筑采光通风及太阳能利用

房屋使用了可积蓄热能的材质建造,温度过高时,房屋即可自动储存热能,甚至可以保留每个家庭煮饭时所产生的热能,等到温度降低时再自动释放,以此减少暖气的使用。

社区建筑的屋顶还种植了大量的半肉质植物植物,以达到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冬日,景天类植物就是防止室内热量流失的绿色屏障;夏天,这些隔热降温的绿色屏障上还会开满鲜花,把整个贝丁顿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

零能耗的采暖系统还有在建筑墙壁的厚度超过50厘米,中间还有一层隔热夹层防止热量流失,在无暖气和空调的情况下,夏季室温为20℃--25摄氏度,冬季室温为10℃--15℃;

3、示范建筑成本低廉

社区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了节约能源,建筑的95%结构用钢材是从35英里内的拆毁建筑场地回收的。
4、居家生活资源消耗少
零碳社区在水资源、能源、交通、土地、选材、教育等方面都涉及了低耗的设计,具体节能措施例如:零碳社区全部使用低能耗灯具和节能电器;厨房的电表、水表、天然气表可以让居民对自己使用的能源量一清二楚。厨房的橱柜由四部分组成,方便了居民对物品进行归类和循环使用。其他一些环保措施还包括能将用水量减至最低的低压淋浴设备。
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建有独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生活废水被送到小区内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部分处理过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被储存后用于冲洗马桶。其后,这些水即可进行净化处理,并在芦苇湿地中进行生物回收。而多余的中水则通过铺有砂砾层的水坑渗入地下,重新被土壤吸收。
所有马桶均采用控制冲水量的双冲按钮,一次冲水量比普通马桶节水5~7升;采用节水喷头,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喷头少6升;节水龙头装有水流自动检测功能,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水龙头少13升。
雨水系统的基础结构非常简单:通常是从屋顶上,用一根下水管收集雨水,将水引到一个水箱(现在由集雨模块拼装的水池代替)里,再从水箱泵送到一个小储水箱中以便使用,旱季储水箱还会自动供应自来水。系统中所有的传感器,泵和阀都可以通过一台专用雨水系统控制器进行监控。
这套系统对多雨和干旱的地区同样适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使用它来节约清洁水,饱受水患的区域可以用来收集雨水,防止下水道系统超负荷运转,同时避免雨水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5、雨水源头减排与收集
屋顶雨水收集:每栋房子的地下都安装有大型蓄水池,屋顶雨水通过过滤管道流到蓄水池后被储存起来。蓄水池与每家厕所相连,将雨水用于冲洗马桶(雨量的计算)。
住宅的屋顶雨水缓滞:用半肉质植物减缓雨水流到地表的速度,防止因雨水流速过快导致地表积水。

停车场雨水收集:用带孔地砖铺砌,以减少地面径流。
雨水传输与调节:经屋顶花园、路面和铺地流走的雨水被排向社区入口一侧曾经干涸的渠道里,形成水景,增添野趣。
废水利用
每家都安装了小型生物污水处理设备,称作“生活机器”(Living Machine)。可以将污水中的养分提取出来作为肥料,污水处理后与收集的雨水一起用来冲洗厕所。
冲厕所后的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一部分用来灌溉社区里的植物和草地,一部分重新流入蓄水池中,继续作为冲洗用水。
节水措施
在厨房中安装醒目的水表,以鼓励节水。节水装置:节水喷头(每分钟水流量为14升,普通20升),节水龙头(每分钟流水量为7升,普通20升),双冲马桶(一次冲水量2~4升,普通9.5升),使用小容量浴缸
整体量化结果
从量化的节约能量上来看,根据入住第一年的监测数据,小区居民节约用水50%。

建筑采光通风、热量调节及水处理循环机制

6、二氧化碳排放及能耗

来自加热和热水排放的二氧化碳

基于每千瓦时天然气产生 0.185kg/CO2/kWh的转换系数,这相当于:

1.0kg CO/人/天

652.3kg CO/住宅/年

8.9 kg CO/平米/年

如果 CHP 正在运行并使用 Defra 的 0.25kg/CO2/kWh 生物量转换系数(运输距离小于 30 英里),这相当于:

0.1kg CO/人/天

88.2kg CO/住宅/年

1.2kg CO/平米/年

7、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为减少居民乘车出行,社区内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公寓和商住、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使这些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减少社区内的交通量。同时,为减少居民驾车外出,物业管理公司为社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顶的设计,为每一层公寓提供了露台或花园的空间,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还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安装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8、快乐社区节俭环保

节约环保的居家生活并不意味着清贫简朴的“苦行僧”生活;恰恰相反,这里所有的房子配套设施都非常完善,既有电脑、网络和高级音响,又有各种小家电。社区环保而且舒适。与其他社区相比,该生态社区住户的采暖能耗降低了88%,用电量减少25%,用水量只相当于英国平均用水量的50%,汽车行驶里程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7.1吨。

在零碳社区中,居民和组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零碳社区也注重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电动车辆的使用,以减少交通产生的碳排放。

  •  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车位,鼓励采用环保电动汽车。

  •  汽车俱乐部提倡汽车共享以及租用等形式。

  •  自行车博士提供自行车的修理维护,举办各类自行车赛事。

  •  促进自行车使用及满足彼此间了解。

  •  针对新入户居民,每月举行欢迎晚会并提供公共交通信息。

    这些措施促使贝丁顿零碳社区的小汽车使用量减少了65%,大大改善了空气环境质量,降低了其油耗能。

9、创建个人碳账户

近零碳社区线上平台为社区的居民住户、虚拟社区的访客均提供了个人碳账户。根据不同能源类型和低碳活动属性,计量累计的碳减排量,并构建个人低碳减排行为模型,计量个人行为的减碳量。以此对个人的低碳行为进行计量、并发放碳积分;对碳积分的消费进行管理。碳账户支持多账号体系,区分游客、家庭、企业、商户等账号类型,并实时以社区为主体,统计碳积分的产生、流转、消费情况。

低碳活动形式多样

近零碳社区平台可支持社区运营方组织集体形式的低碳活动,也支持居民自下而上地自主打卡“每日低碳好行为”。在近零碳低碳社区平台,个人通过参与发起的低碳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的碳积分将可以用于活动奖品的兑换,形成正向循环,从而激励个人更积极地响应低碳。

绿色循环激励

每个用户的个人碳账户记录了低碳行为获得的碳积分,碳积分随着活动奖励发放而增加,在低碳商城权益领取时进行兑换。用户进入低碳活动页后选择自己意向参与活动,当低碳行为被认证成功即可获得相应的碳积分。

低碳商城支持个人用户在查询可以使用碳积分兑换的所有商品,可以查询单个商品的图片、描述、兑换所需积分、兑换地点等详情信息。商品兑换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商品进行线上下单,并支持个人用户查询使用碳积分兑换的商品的全部记录,按兑换时间倒序排序,并支持查询商品领取的状态。

实践证明 ,与同类居住区相 比,以上的方案的实施 ,能效大幅提高 ,节能成效明显。住房取暖能耗减低 88%,用电量减 少25%,用水量只相 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 50%,减少车辆及使用率 65%,而这些节能 目标 的实现都建立在并未影响和下降居民的生活品质 的基础之一 。除节能环保 以外还产生多重效应 ,如贝丁顿社 区居民平均交往 28个朋友 ,是英国一般社 区居 民交往朋友 的4倍多 。由于交往增多 ,从 而减少犯罪率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经济效益方面考察 ,整个 贝丁顿项 目成本为 6亿英磅 (2004年统计 ),外加 3800万英磅 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费用 ;但因减少停车位等措施 又收人 1800万英磅 ,收支品迭 ,迄今为止仍有 3%资金的缺 口。于社区居 民,以每户 4口人计 ,每年开支约为2.1万英磅 ,而一般家庭则为 2.3万英磅。社区居 民节省的费用主要是来 自运输费用的减少。百瑞诺公司虽然在贝丁顿项 目中未实现资金的平衡,但是他们用贝丁顿试验 的“一个地球生活”的理念 、做法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 ,在英 国南部布莱顿建设了上万套公寓 ,整个建筑全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节省50%的建筑成本 。现在以一个地球生活为理念 的建筑模式已成为英国建筑的主流,也是英国目前卖得最好的房产。此外 ,百瑞诺还在利用个地球生活”的模式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建筑商合作 。如在美国加州 ,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有项 目。在中国广东省番禺与房地产商合作 ,做了一个金山项 目,目标是要把当地居民现在的生态足迹是 2.2个地球的生活方式下降到只有一个地球的生活方式。他们从减少私家车的数量着手 ,回推应该用什么项 目来实现 目标 ,他们 的追求是不仅要保护环境 ,缓 解全球变 暖 ,还要 为居 民提供 更好 的生活。所 以要把生态、经济 、社会指标进行统筹 ,综合考虑 。此外还通过改善教育方式 ,从树立低碳理念、增强社区居民尤其是儿童零碳 回收 的良好习惯等方面抓起 。

贝丁顿零碳社区项目荣誉获得:

  • 英国最大的碳中和社区
  • OPI计划的第一个实现项目
  • 2004年公众信任可持续发展奖
  • 2003年副首相可持续发展社区奖
  • 2003年斯特灵奖
  • 2002年世界人居奖
  • 2002年环境全球奖
  • 2002年施工服务创新奖
  • 2001年英国太阳节能奖
  • 2001年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奖
零碳社区对人类健康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改善空气质量:零碳社区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健康问题。
2. 促进身体健康:零碳社区鼓励可持续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这有助于增加人们的身体活动量,降低慢性病的风险,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3. 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零碳社区注重绿色建筑和环境友好设计,使用无毒建材和室内环境优化措施,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有助于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其他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保护自然资源:零碳社区采用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策略,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健康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服务。
5. 社区参与和社交联系:零碳社区鼓励居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决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交联系。这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减少社会孤立感,并促进居民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

6. 减少噪音污染:零碳社区采用了一系列噪音减少措施,如智能建筑设计、绿化带和交通管理等。这有助于降低噪音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睡眠障碍、压力增加和心血管疾病等。

7. 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零碳社区倡导可持续农业和当地食品供应,鼓励种植有机食品和社区农园。这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减少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增加居民对健康食品的获取。

8. 支持健康意识和教育:零碳社区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这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9.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灾害:零碳社区的建设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灾害尤为重要。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强抵御能力,零碳社区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保护居民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社区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10. 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和影响力:零碳社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可行性研究,零碳社区可以向其他社区、城市和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整个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总体来说,零碳社区的建设对人类健康发展具有多重影响。它改善了居住环境,减少了污染和健康风险,促进了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社区参与。通过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零碳社区为人们创造了更健康、更宜居和更可持续的居住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此可见,【一亩园墅】零碳社区可形成碳中和的产业园,同时又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宜养一体化的新商业经济综合体,融入中国市井文化,耕读文化,凝聚民族生活烟火气;它是一个产生强大经济效益回报和社会价值的圣地;一个为世界提供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集群;一个低能耗、零碳污染的绿色生态无碳乡村、城中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