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心而行之安阳殷墟

 新用户2022gC7Q 2023-07-07 发布于河北

我说,我有一个梦想——去很多很多的地方,然后写很多很多的文章。

事实上,我根本没去过多少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远方的向往。

其实,对于远方,我们都只是一个行人,或者说,一个过客,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对心中的远方只能浮光掠影地打量一番的过客。真要写出关于它们的文章,实在是一件难事——我们不是余秋雨,没有机会来一场真正的“文化苦旅”;也没有读真正多的书,也没有深刻而透彻的思考,何来好文章?虽写不出好文章,但总有想写的愿望,那就随心而记吧。

今天,就“浮光掠影”记一记殷墟之行。

殷墟博物馆,国家5A级风景区。当然,这风景不在秀美山川,而在厚重历史。

对于殷墟的向往,源于央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央视的纪录片,你知道的,片片都是精品。当动心去看看殷墟时,一搜车程,居然不过一个半小时——原来,3000多年前的历史,就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去吧,去吧,去浸润一下遥远的古文明吧!

其实,整个殷墟博物馆的构造我到现在也不甚明白,这些百度都有。是啊,谁能比度娘有更全面的介绍呢?可是,度娘却不会有我这样近距离的打量。

省去路程,直接来看殷墟博物馆藏品(百度说,殷墟任何一件藏品都是国宝级)。

进入展厅,最先看到的是陶器。

这个粗粗笨笨的是陶瓮。陶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文明。殷商的文明之中就包括陶器。

陶瓮是一片片拼接而成的,每一片都是历史。个别地方还有修补的,修补给人些许遗憾,但这遗憾又给我们一段完整的历史。

参观时,我很好奇这些是不是真的。看见旁边有个安保人员,忍不住询问。年轻的姑娘说:“展品只要没写仿品,就都是真品。”我再一打量,发现陶器展区几乎没什么仿品,忍不住啧啧赞叹。

看过陶器,接下来就是举世闻名的青铜器。

大家都知道的司母戊大方鼎在殷墟博物馆的是件仿品,而和它和只有一字之差的司母辛大方鼎实实在在是真品。不知为何,我总是觉得仿品差了那么一些,还是真品看起来有感觉,有吸引力。

我就是觉得神奇而恍惚,它在地下伴着主人妇好沉默了3000多年,却有一天带着满身的神秘被静静安放在博物馆里,用它那斑斑锈迹昭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是一个青铜的王国,名称你叫不上来,样式你数不过来。

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铜牛。见了实物,你是真佩服殷商时期工艺的精湛啊!旁边游客说:“这是一头笑眯眯的憨牛。”你怎么看它都在对着你憨笑,这种憨,真是活灵活现!我又忍不住赞叹了!

铜矛。这就是《诗经》中“岂曰无衣,修我戈矛”中的“矛”——不知道它们当年被我在谁的手中,又曾经刺伤过哪个儿郎。

这是铜镞。就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镞,秦没有消耗一点这小小的“镞”,而天下一定。镞和天下相比,足见秦之强大。

……

这繁多的青铜器里,有权利的象征,有身份的代表,有战争的遗迹,当然,还有残酷和野蛮。

这是残酷的人头祭。这个也没有标仿品,铜器连同里面的骷髅都是真的了。——上古时期的文明,总是伴随着残酷和野蛮生长的,无法苛求,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在厚重而深沉的青铜展区,时不时会有各种精巧的饰品,给你与青铜器截然不同的美。

骨的,石的,玉的,铜的;兽,鱼,龙,笄……琳琅满目,又是赞叹不已!

其实,玉应该单独拿出来聊聊。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想了解可观看《中国通史》第8集)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殷商时期的货币——海贝。这要属于商业文明的范畴了。

除此之外,殷墟博物馆还有宗庙遗址,甲骨文馆,妇好墓等。每一处都值得看。说实话,一次根本看不明白,所以只能叫“浮光掠影”!

记得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自己当初在殷墟盘桓了很久,做学问,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去沉潜的,而我,只是个过客。

但是,即使是过客,匆匆一瞥,也会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匆匆一行,万卷书渐渐会变成万里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