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子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二课时)——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老王带你学Chem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重点提要
1.基于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认识化学键的极性对分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引起键的极性改变;
烃基越多,推电子效应越明显;羧基中O-H键的极性越小;极性越小,O-H键越不易断裂;H不易电离,酸性越小,pKa越大
随着烃基加长,酸性的差异越来越小:这种影响沿分子链迅速减弱,实际上经过3个原子之后,此种效应已很微弱,超过5个原子便没有了。

随着Cl的增多,酸性逐渐增强:Cl越多,吸电子效应越明显;羧基中O-H键的极性越大;极性越大,O-H键越易断裂;H易电离,酸性越强,pKa越小。F的电负性比Cl大,吸电子效应更明显,羧基中O-H键的极性更大,更容易电离出H+,所以三氟乙酸比三氯乙酸酸性更强。

2.认识分子的极性对分子物理性质的影响

分子中极性较大的基团具有亲水性,极性较小的基团具有亲脂性或疏水性
依据经验,提出“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氨、乙醇等极性分子易溶于水;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
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极性分子比非极性分子有更高的熔沸点。

······················

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

分子的极性等于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