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的初冬,吉林一60多岁的老农,正在家中院子里挖菜窖,不想竟挖出了“毒蛇”。 吓个半死的他,刚要挥锄头猛砸,却发现毒蛇一动不动的待在原地。 等了半天还没动静后,他才敢大着胆子,凑近观察。不想这一看不要紧,他竟直接扔了锄头,把“毒蛇”抓在了手中,还咧嘴露出了笑容。 那么,这个所谓的“毒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他又为啥会高兴的不成样子呢? ![]() 这条“蛇”你能给多少钱?1968年,吉林省榆树市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作为平生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的刘老汉。 他的一举一动都看起来格外的外行,在压低声音和附近的摊主搭话时,表情颇有些踌躇不安。
![]() 接着,他轻手轻脚的从怀里摸出,被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蛇”。 摊主眼睛一亮,还没细看,便认出是个贵重物件。见老农面生,又一副并不懂行的样子,摊主压下心中的兴奋,直接给了价:“东西倒是不错,300块钱出吗?” 刘老汉瞪大了眼,因为三百块钱,是他种三年地才能赚到的。不过老汉自认为不傻,看出摊主有意要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把价格定在了五百。 ![]()
有好心人注意到,摊主和老农的交易,及时制止了两人。几个路人被好心人的话吸引过来,看见刘老汉怀中的宝贝,无一不啧啧称奇。 知道生意黄了的摊主黑了脸,沉默着收拾好东西,换了个地方摆摊。 被吸引过来的路人,都对老农的“毒蛇”很感兴趣,他们出的价格,也是一个比一个高。 ![]() 见宝贝如此受欢迎,刘老汉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被那个缺德的摊主给坑了,“蛇”的价值,其实远超他的想象。 听见价格越喊越高,老汉动了心,他想出手但又害怕再被骗。于是在刚才那个好心人的建议下,老汉带着宝物去了,整条街装潢最气派的文玩店。 据说这家店的老板非常豪爽,如果他看上了你的物件,便会花高于市价好几倍的钱来收购,完全不用担心被坑。 ![]() 刘老汉刚进门,热情的店老板就吩咐服务员,给他沏了杯上好的茶。当老汉拿出布包里的“蛇”,见过大世面的店老板,还是发出了惊叹。 看见店老板的反应,刘老汉心里乐开了花,他认定自己能够大赚一笔。 在刚才那场“竞拍中”,已经有人把“蛇”的价格给到了四位数,如果这个老板真的像,他听说的那样大方,肯定会出更高的价格。 ![]() 店老板叫员工取来专业的鉴定工具,戴上手套反复摆弄观察,这只栩栩如生的“蛇”。看完后却直皱眉头。 老汉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莫非东西不值钱?他不安的开口:“老板,您看这物件是有什么问题吗?” 店老板小心翼翼的把“蛇”放下,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宝贝,自然想把它留下来,可惜经过刚才的观察,店老板可以肯定这个宝贝,历史特别悠久,绝非市面上能够随意交易的古玩。 ![]() 店老板又试探的问道,这个东西是不是,老汉家里祖传的。刘老汉支支吾吾说不上话,店老板心里也猜了个七八分答案。 虽然有些遗憾,但店老板还是如实的告诉了刘老汉。 如果“毒蛇”不是老汉祖上传下来,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是不能够私自交易的,他这里不能收。建议老汉带着宝贝去文物局做个鉴定。 ![]() 刘老汉本来只想卖掉“毒蛇”赚个钱,一听不能卖,还要跑去文物局,直接拿起宝贝就要走。店老板连忙拦下他,告诉老汉私藏文物是犯法的,如果情节严重,老汉可能会因此坐牢! 听见要坐牢,刘老汉彻底慌乱了,那么这个“蛇”到底是什么宝贝?而老汉是咋发现它的呢? ![]() 挖菜窖吓个半死东北的冬天是寒冷且漫长的,为了存储过冬的蔬菜,当地农民会在家里挖菜窖,来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低温。 住在吉林榆树刘家乡福利村的刘老汉,早早打理起自家的菜窖。但由于今年是个丰收年,旧地窖装不下那么多蔬菜,刘老汉不得不再挖一个新的菜窖。 刘老汉和他的老婆轮番上阵,可是老两口都过了六十岁,体力已经早不及年轻的时候,老人挖挖停停,小小的地窖耗费了他们半个多月。 ![]() 这天老婆出去走亲戚了,刘老汉只得一个人气喘吁吁的挖一整天。 挖着挖着,过度劳累的刘老汉只感觉一阵头晕,双眼也迷迷糊糊看不清东西。他停下动作,杵着锄头刚想歇一歇,就看见一步距离有一个黑色的蛇影。 刘老汉瞬间头皮发麻,小时候被毒蛇咬过的阴影,瞬间浮现心头,吓得他拿起锄头,就要奋力向毒蛇砸去。 ![]() 可没想到对面却是一动不动,感觉有一丝不对劲的刘老汉,躲到一边观察了半天,才敢弯下身子去看。 只见一个“蛇头”正闪着黑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他。
刘老汉伸手抓住“蛇头”,金属冰凉的质感让他确定,这东西并不是真的蛇。 ![]() 他用锄头小心地抛松两边的土,手一用劲,整个物件就露了出来。 这是一段金属,拿到手上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它有着一个蛇头,蛇身雕刻着复杂的花纹,上面点缀了金、银、蓝三种颜色。 刘老汉把宝贝翻过来,又看见背后写了,几个不认识的字。虽然看不懂,但刘老汉还是可以肯定,自己挖到宝了。 ![]() 珍惜的把它装进怀里,刘老汉扔下锄头就跑回了家里。他用清水将这条“蛇”,从头到尾擦了一遍,干净的“蛇”显得更加华贵,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 等刘老汉的老婆回来,看见了这跟好看的金属蛇,也吓了一跳。 ![]() 听了刘老汉讲述了发现“蛇”的经过,刘老汉老婆和他商量着,把东西卖了换点钱。正好儿子谈了女朋友快结婚了,老两口也给他们置办置办物件。 于是刘老汉才去了文玩市场,没想到第一次去就差点被骗。 ![]() 专家上门鉴“蛇”店老板的话让刘老汉很纠结,他原本想卖了宝贝换钱,给儿子儿媳买礼物,没想到这下不但卖不了,还可能把自己搭进牢里去。 听店老板后面说,“蛇”很有可能是国家级文物。那么珍贵的东西现在放在自己手里,就像一块烫手山芋。 老汉一会儿怕家里进贼把东西偷走了,一会儿又怕家里的狗,把东西叼走了,整宿整宿的胡思乱想,也没睡个好觉。 ![]() 经过再三思考,刘老汉还是决定,把宝物上交给国家。天一亮,他就收拾好准备出门,还没出巷子,就遇见一群公职人员。 莫非是来抓自己坐牢了,刘老汉吓得忙往后面跑,却被年轻的工作人员追上了。 几人询问老汉逃跑的原因,刘老汉把发现“蛇”,到去古玩街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 ![]() 大家听后告诉老汉不用怕,他们不是来抓他坐牢的。他们是接到店老板的反映,知道这里可能有文物,才特意来刘老汉家做个鉴定。 原来那天老汉走后,店老板怕刘老汉被黑心摊贩,骗走“蛇”导致文物流失,于是跟文物局做了汇报。 ![]() 知道几人不是来抓他的,刘老汉才放心带着众人进了院子,给几位文物专家支了小凳,随后进屋把“蛇”拿了出来。 专家们做足了准备,拿出专业工具,就在老汉家中的院子里研究起来。几位专家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讨论,最后确定的告诉刘老汉,这东西确实是国家级的宝贝。 知道真相的刘老汉,很庆幸自己没有把东西卖出去,自己要真弄丢了国家的宝贝,那可真要蹲大狱了。 ![]() 国家一级文物——丙午神钩原来刘老汉口中的“蛇头”其实是鹰头,这是一种被古籍记载为“鸟喙神人”的造型。 神钩的名字,源于背部雕刻八个字“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它的通体镶嵌了黑宝石、绿松石和蓝宝石等十一颗宝石,钩体的花边,采用了错金银的手法。 神钩的全称叫做,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勾。 ![]()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用一种叫带勾的物件,配合着腰带一起固定衣服。换句话来说,带勾就相当于,我们皮带上的金属扣。 带勾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到了战国中晚期,带勾才开始作为男性腰间的饰品,被广泛使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带勾还可以象征使用者的身份。 ![]() 据说曾有一位诸侯遭遇刺客暗杀,多亏有带钩挡下刺客的致命一箭,诸侯才得以成功活了下来。 正是因为这个传说,带钩格外受到王公贵族的追捧,带钩也因此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 身份越高的人佩戴的带钩也越高级,他们往往喜欢在带钩上,镶嵌宝石,镀上金银,雕刻一些极具艺术价值的文字。 到了汉代,带钩愈发流行。下至平明百姓,上至王公贵族都离不开带钩。 ![]() “丙午神钩”就是,东汉皇帝赏赐给夫余国的。夫余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分布在如今吉林省长春一带,在公元494年被高句丽灭国。 虽然曾经谷物丰盛,繁荣一时的夫余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庆幸的是,夫余国遗留下来的文物,得以传承下来保留至今。 ![]() 现在“丙午神钩”作为镇院之宝,被保存在吉林省博物院。我们还可以通过“丙午神钩”,去探索消失的国度所留下的痕迹。 最后,刘老汉成了整个刘家乡的榜样,他配合上交文物的行为,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和国家的文物部门的物质奖励。 ![]() 后记刘老汉挖到的宝物果然价值连城,可是他并没有为了一己之私,卖掉这么珍贵的文物,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还是选择了后者。 正是因为有刘老汉、店老板、文物专家这样的人,我们才有机会观瞻历史的礼物,才能更充分的去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