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玲珑君 2023-07-07 发布于天津

图源网络  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李涯
只有结果,没有细节与过程的幻想注定只能是幻想。未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由一个个现在去实现的。

              ——题记

我1987年大学毕业时,原定是去重庆市委组织部。 

这是我们中文系的惯例,每年组织部都会录用两三个优秀毕业生,当年因故临时取消,所有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我伤心欲绝,躲到学校山坡的树林里痛哭一场,然后背着行囊回家。 

家乡三所学校递来橄榄枝,一是我毕业实习的学校,二是市里最好的高中,三是一所职业高中。 

我去市教育局报到前夕,职高的校长,也是我高中同学的父亲登门造访。 

那所职高位于郊区,是由原来的一所市属普通高中改的,底子薄,条件差,那时职业教育也刚刚起步,不为毕业生看好。那位校长却为我描绘了一幅职业教育的美好蓝图,我听得心潮起伏,热血澎湃,就选择了职高。 

我去学校报到完毕,总务主任递给我一把钥匙说,你住徐家花园6号,我不禁一喜。 

到了才发现,这是一U形建筑,土墙青瓦,中庭有一个花园,种些桃李,原是一徐姓地主房产。共九间,每间住两人,里面昏暗潮湿,常有老鼠造访,每到下雨天就变成水帘洞,为此,我们还在宿舍中央挖了一条小小的排水沟。 

我就是在那里扬帆起航,开启了职业教育的漫长旅程。

我带的首届学生是汽修专业的,全班共48人,男生就占44人,最大的年龄只比我小四岁。 

班里抽烟、喝酒、打牌、打架现象严重,特别是打群架全校闻名,老生也甘拜下风,甚至过去常来敲诈勒索学生钱财的小流氓,也对他们敬而远之。 

那时我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早操后,都带着他们迎着朝阳晨跑,下午放学后和他们一起在篮球场挥汗如雨,晚上要等住校生进入梦乡,我才回家。 

那时师生关系也很纯粹,我真的是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有学生病了,我端去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有学生家境贫寒,我掏钱为他购置校服;有学生触犯了校纪,我痛心疾首。 

一次,我正在吃午饭,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有个同学在学校工地脚手架上玩,结果摔下去了。 

我急忙赶去,一个男生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我把他背起就往医务室跑,到了才知头摔破了,血把我衬衣都染红了。 

当校医清洗伤口时,我凑近一看,只觉得天旋地转,身体一软就倒了下去,后来才知道自己有晕血症。 

我教学生语文,每个单元都要写作文,我就熬夜写好范文,贴在教室里供学生参考,常常引来其他班学生围观,班上学生很是自豪。 

我很快就把这些野马般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学校各种比赛和集体活动,我班都名列前茅,建校劳动更是其他班级望尘莫及。

我写了《青春无悔》、《野马不野了》、《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等多篇教育手记和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其中前者发表在《四川日报》副刊。 

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1994年我荣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优秀教师称号,享受政府津贴,两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青年教师夏令营。 

有一次,市教育局组织到港澳考察,其他人都顺利办成港澳通行证,我却被要求写保证,并要单位盖章,原来我进入省人才库,怕我离境不再回来。 

1995年,学校接受“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评估验收”(以下简称“国重”),我时任办公室主任。 

为写汇报材料,我和校长提前半个月住进办公室。那时还没有电脑,全靠手写,我写一页,校长修改,交打字员打出来,再校对。困倦熬不住了,就在地上的凉席睡一会,醒了又继续,窗外是满天的星光。 

评估验收前夜,我熬了个通宵。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会议室的布置,专家组接待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评估验收合格,获得十三所“国重”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当时重庆还未从四川分出去,那是相当的不易。 

1996年,我作为主研人和执笔的教育科研课题《构建职业学校新型管理体制的研究》获省政府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那是教育界的诺贝尔奖。 

该成果被浙江大学职教学院收入培训教材,我因此与浙大结缘。

1997年,我一路过关斩将,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那年,全省语文学科只有两个破格名额,竞争异常激烈。 

我还记得,当时我在南京开会,突然接到学校电话,要我马上去省教厅参加答辩。 

我匆忙赶去,另外一个已经进去答辩,我就坐在外间等候。过了半个多小时,那人才出来,大约五十岁年纪,头发稀疏花白,耷拉着脑袋,一脸的沮丧。 

我暗叫不好,心想答辩肯定很难,我又没一点准备。我忐忑不安地进去,不料很顺利,不到一刻钟就通过答辩。 

那时我刚过而立之年,是我们当地最年轻的高级教师,想到很多人为了这一职称拼得头破血流,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我真是感慨万千啊。

2000年,我被省教厅聘为“国重”评估验收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六所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负责撰写评估报告。 

那是一个技术活,必须站在省教厅的高度,既要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概括其办学特色,又要找准其问题与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我白天要忙于查资料,实地考察,评估打分,撰写报告就只能利用晚上。 

每天晚上都是一杯浓茶、一盏孤灯相伴,待完成报告,推开窗,往往天边已经泛白。 

评估验收结束,我受到省教厅表彰,撰写的报告评为优秀案例。

2006年,我调到教育局任副局长,分管业务,又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近花甲之年。 

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呆过无数工作岗位,班主任、专业部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职教学院副院长…… 我最欣慰的不是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绩,而是一生坚守初心:奔走红尘,不忘曾经是书生。 

     二O二三年六月


作者简介:李涯,1966年生于四川酒城泸州,喜书香胜于酒香。大学学历,在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业做过管理工作,爱好读书、写作、音乐、旅游、健身,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数十篇。奔走红尘,一直不忘曾经是书生。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 请大家给我们公号标记星号,
不然公号更新平台不会提醒。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