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碱:古老的神奇药物

 小药士 2023-07-07 发布于云南


------------“if that's all we have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药频道!
小药今天起给大家更新一些重点药物的基本API,给大家罗列出其中涉及到的四大药的相关考点

每天一个药点,每天进步一点~



盐酸麻黄碱

NO. 59

这节开始我们介绍肾上腺素能药物

盐酸麻黄碱
 1.结构特点: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结构特点:含手性碱,左旋体活性强,但常用外消旋体。2个手性碳,4个光学异构体,只有(-)-麻黄碱(1R,2S)有显著活性。

 2.合成机理及代谢:

麻黄碱可以由苯丙胺和苯甲醛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得到。麻黄碱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去甲麻黄碱和去甲氧基麻黄碱,有活性代谢物。

 3.作用特点: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有抗哮喘、缩血管和提高血压的作用。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轻度支气管哮喘,预防哮喘发作,治疗鼻塞等。长期使用可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被滥用为兴奋剂,目前按Ⅱ类精神药品管理。


研发背景

盐酸麻黄碱是一种从麻黄类植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药物,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盐酸麻黄碱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麻黄的药用价值,用于治疗哮喘、感冒等症状。中国人最早发现了麻黄的药用价值,将其用于治疗哮喘、感冒等症状。《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都有记载麻黄的功效和用法。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典籍,记载了365种药物的名称、性味、功效和用法。其中,麻黄被列为上品,即“无毒,主治诸病,久服轻身不老”的药物。《神农本草经》对麻黄的描述如下:“麻黄,苦,温。主治寒热邪气,咳逆上气,喘息气满,温中去寒,出汗恶风。久服轻身不老。”这里提到的“寒热邪气”、“咳逆上气”、“喘息气满”等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温中去寒”、“出汗恶风”等都是麻黄碱的药理作用。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记载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其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风者,喘息之本也。”这里说明了风邪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黄帝内经》认为风邪可分为外感风邪和内生风邪两种。外感风邪是由于外界寒暑湿干等气候变化而侵入人体所致,如感冒、流行性感染等;内生风邪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内在因素所致,如肝阳上亢、血虚生风等。《黄帝内经》对治疗外感风邪的方法是“以辛散之”,对治疗内生风邪的方法是“以甘缓之”。麻黄碱正是一种辛散之品,能够驱散外感风邪,解除呼吸道阻塞和炎症。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的传染病学典籍,记载了伤寒、温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伤寒论·太阳中风脉证并治》篇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论·太阳中风汤证并治》篇说:“太阳中风汤主之。”这里提到的“太阳中风”是指外感风寒邪气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寒、发热等,其主要治疗方法是用麻黄汤。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的一种经典方剂,其中麻黄是君药,即主要药物,其作用是发散风寒,通利鼻咽,止咳平喘。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全面的药物学典籍,记载了1892种药物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其中,《本草纲目·草部·麻黄》篇说:“麻黄,辛温无毒。入肺经。主治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肌,通利鼻咽,治喘咳气逆,温中散寒,止汗恶风。久服轻身不老。”这里对麻黄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强调了其轻身不老的特点。

到了19世纪末,日本化学家长井長義首先从麻黄中分离出了麻黄碱,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曼斯费尔德和洛伊斯合成了人工麻黄碱,并发现了其对映体之间的活性差异。此后,盐酸麻黄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运动医学领域,但也因其滥用和不良反应而受到限制和监管。

药物化学

盐酸麻黄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5NO·HCl,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含有手性碱,左旋体活性强,但常用外消旋体。可从麻黄类植物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常用其水溶液或注射液,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药理学

盐酸麻黄碱是一种交感神经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α和β胆碱受体,也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增强其效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提高警觉性和抗疲劳。对心血管系统有增加心率、收缩血管和提高血压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扩张支气管和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抑制胃肠蠕动和分泌的作用。对泌尿系统有收缩膀胱括约肌和松弛膀胱壁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有增加血糖和血乳酸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

盐酸麻黄碱可经口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口服吸收较差,皮下注射吸收较慢,静脉注射吸收最快。在肝脏中主要被N-去甲基化为去甲麻黄碱和去甲氧基麻黄碱,这两种代谢物仍具有活性。部分原型药物和代谢物随尿排出,半衰期约为3~6小时

药物剂型

盐酸麻黄碱有片剂、水溶液、注射液等剂型。片剂为8mg或25mg;水溶液为0.5%或1%;注射液为1ml:15mg或1ml:30mg

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盐酸麻黄碱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悸、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焦虑、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出汗等。长期使用可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被滥用为兴奋剂,目前按Ⅱ类精神药品管理¹²。盐酸麻黄碱的禁忌症有对盐酸麻黄碱过敏者、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糖尿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潴留等患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临床应用

盐酸麻黄碱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治疗低血压和休克等循环系统疾病。在运动医学中,盐酸麻黄碱可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但也有可能导致兴奋剂检测阳性

药物相互作用

盐酸麻黄碱与其他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合用可增强其效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合用可增加心率和血压;与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等合用可减弱其效果;与α-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等合用可降低血压;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合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与拟胆碱能药物如毛果芸香碱等合用可减弱其效果

药物分析

盐酸麻黄碱的药物分析:盐酸麻黄碱是一种手性药物,存在两种对映体:(R)-盐酸麻黄碱和(S)-盐酸麻黄碱。两种对映体的药理活性和不良反应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盐酸麻黄碱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毛细管电泳法(CE)、核磁共振法(NMR)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HPLC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利用手性固定相或手性移动相来实现对映体的分离。例如,可以使用含有手性氨基酸衍生物的硅胶柱作为固定相,以正己烷-异丙醇-三氟乙酸为移动相,进行HPLC分析。也可以使用含有β-环糊精衍生物的溶液作为移动相,以反相C18柱作为固定相,进行HPLC分析。
GC方法需要对盐酸麻黄碱进行衍生化处理,例如使用三氟乙酰氯或三氟乙酰吡啶进行酰化,然后使用手性毛细管柱进行分离。CE方法可以利用手性选择剂如环糊精、冠醚、蛋白质等来改变对映体在电泳介质中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NMR方法可以利用手性溶剂或手性助剂来诱导对映体之间的化学位移差异,从而实现鉴定。

— GO FOR PROGRESS—

一起药学吧~

点击关注我们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