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钱乙的医案可以学到些什么

 熙越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小儿药证直决》分为四个部分:

1、钱乙辨病论治及对应的方剂

2、钱乙的23则医案

3、编集此书的阎孝忠补充的治法与方药

4、经钱乙作后序的“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在此,仅围绕2即钱乙的医案展开,来看看我们能学到点什么。

一、误治之多

我们知道,钱乙的职位是当时的太医院副院长,他所面对的病人,都是皇亲国戚、达官贵族。这些人享有着当时最丰富最及时的医疗资源。然而,读了钱乙的医案后,我对他们只有同情怜悯…

仅仅23个医案里,我大致数了下,至少有17则医案,是经过其他医生误治,再由钱乙接手。其中有两则医案,最终不治,病人(还是孩子)夭折。

剩下的6则,除了一两则的诊治过程全权由钱乙把控外,其余也都是经过与他医的一番争论或美其名曰探讨,才得以使用钱乙的方案。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时那些所谓顶层人士身边的医生们,水平尚且如此,更广泛的平民大众们,更是难遇良医。

当然,作为学医的人来说,比起同情,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从而提升自身的诊治水平,尽量避免重蹈覆辙,提高诊疗的正确率。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范英志老师的讲座,他援引过一篇关于古代失误医案的分析论文。在论文作者统计的《名医类案》中,“诊断失误”占全部失误医案超过四分之三;而其中,最常出现的错误,是“虚实”判断;尤以“虚证误作实证”为最多。有意思的是,这三者的占比都是76%。

相应的,在钱乙医案里,误治的那些医生们,虽然称不上历史名医,但他们的误治,和上述论文中的比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诊断失误最多,其中,虚证误作实证,也最多
正如范老师所言,作为后来者,我们需要谨记,因为这最多的误治情况,即“虚证以实证来治”,后果是比较恶劣的,甚至损人性命。
二、钱乙的用药
我学习古人的原则是,医论医话医方为参考,重点要看医案。因为在具体医案中,才能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医者的学养、思想、以及最重要的,水平。
就好像读过丹溪医案,才会明白他最重视的其实是胃气正气,从他的常用药,从他对病案的分析和对病人的嘱咐,等等。
同样的,在这本《小儿药证直决》里,记录的钱乙经验方剂有122首,但医案中,前后全部使用的方子仅二十多个,除了四五个常用的方子外,其他大多也只出现过一次。
他最常用的方子为:
1、益黄散,也称补脾散
陈皮、丁香、木香、炮诃子、青皮、炙甘草
2、阿胶散,也称补肺散
麸炒阿胶、炒牛蒡子、炙甘草、焙马兜铃、炒杏仁、炒糯米
3、白术散(台湾张步桃先生称其为“七味白术散”)
人参、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热渴甚则去之)、甘草、葛根
4、使君子丸
姜厚朴、炙甘草、诃子、青黛(非热惊不用)、陈皮去白、煨使君子
从方名和组成来看,钱乙多重肺,尤其脾胃,小儿脾肺多易虚,问题也最多。
三、钱乙理念的精髓
这里例举其中几则精彩医案,来展现钱乙治疗小儿的核心理念,即:该补则补、该泻则泻、攻补兼施、先补后泻(再补再泻…)、先泻后补(再泻再补...)。
医案四:
东都王氏子,吐泻,诸医药下之至虚,变慢惊。其候,睡露睛,手足瘈疭而身冷。钱曰:此慢惊也。与栝蒌汤。其子胃气实,即开目而身温。王疑其子不大小便,令诸医以药利之。医留八正散等,数服不利而身复冷。令钱氏利小便。钱曰:不当利小便,利之必身冷。王曰:已身冷矣,因抱出。钱曰:不能食而胃中虚,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即脾肾俱虚,当身冷而闭目,幸胎气实而难衰也。钱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四服,令微饮食。至日午果能饮食。所以然者,谓利大小便,脾胃虚寒,当补脾,不可别攻也。后又不语,诸医作失音治之。钱曰:既失音,何开目而能饮食?又牙不噤,而口不紧也。诸医不能晓。钱以地黄丸补肾。所以然者,用清药利小便,致脾肾俱虚,今脾已实,肾虚,故补肾必安。治之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熙按:
诸医乱治致脾胃重伤成慢惊。钱乙仍先下其积滞,明言瓜蒌根和甘遂“药性虽冷,炒焦用之,乃温也”。而后用益黄散、使君子丸健脾化湿,最后以地黄丸补虚收功。下划线的部分,是钱乙治疗的观念,即重视脾肾正气,不妄攻。
医案七:
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以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其肺,遂愈。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其肺,故不虚也
熙按:
初始的“肺热”,已不能分辨虚实,但他医的用药实在过于生猛,还连用一月,导致小儿气阴大损。钱乙先醒脾健脾,待正气复原后,方泻肺热。下划线部分,钱乙俨然教授模样,或者说,他医水平实在不堪。
医案十一:
皇都徐氏子,三岁,病潮热,每日西则发搐,身微热,而目微斜及露睛,四肢冷而喘,大便微黄。钱与李医同治。钱问李曰:病何搐也?李曰:有风。何身热微温?曰:四肢所作。何目斜露睛?曰:搐则目斜。何肢冷?曰:冷厥必内热。曰:何喘?曰:搐之甚也。曰:何以治之?曰:嚏惊丸鼻中灌之,必搐止。钱又问曰:即谓风病,温壮搐引,目斜露睛,内热肢冷,及搐甚而喘,并以何药治之?李曰:皆此药也。钱曰:不然。搐者肝实也,故令搐。日西身微热者,肺潮用事。肺主身温且热者,为肺虚。所以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胜也。肢冷者,脾虚也。肺若虚甚,母脾亦弱,木气乘脾,四肢即冷,治之当先用益黄散、阿胶散。得脾虚证退后,以泻青丸、导赤散、凉惊丸治之。后九日平愈。
熙按:
又是一个被他医折磨到脾虚的幼儿。钱乙先用益黄散、阿胶散扶助肺脾,而后用泻青丸、导赤散、凉惊丸清热泻肝。
医案十三:
朱监簿子,三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不能食,又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后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此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何如?钱曰:泻心汤者,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而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后与胡黄连丸治愈。
熙按:
又又是一个从热治到寒的可怜患儿。钱乙先用白术散健脾扶中,而后用生犀散清虚热,最后以胡黄连丸治疳。他医的对话,实在荒谬,难怪钱乙都“笑”了。
医案十七:
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使君子丸补脾,退热,石膏汤。次日又以水银、硫黄二物下之,生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十分补而无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即死。当即补脾。若以使君子丸即缓。钱又留温胃益脾药止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曰:脾虚而不能食,津少即哕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熙按:
这里的“众医作惊治”,估计是当成“急惊”而用猛药了。钱乙仍是先补脾,后退热,最后泻下积滞。
医案十八:
黄承务子,二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其证便青白,乳物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病困笃。钱氏先以益脾散三服,补肺散三服,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下之,与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大下,措置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引肺亦虚,补脾肺,病退,即身温,不哽气是也。有所伤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先下必大虚,先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
熙按:
与上案类似,也是积滞导致泄泻,但众医误治致虚极。钱乙先用益黄散和阿胶散辅助肺脾,而后微下积滞,再以益黄散善后。这便是“补-攻-补”。
医案二十一:
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前医以桔梗汤及防己丸,治之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复以补肺散、补脾散治之。或问:段氏子咯血肺虚,何以下之?钱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不吐涎,则为甚便。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痰实上攻,亦能发搐,故以法只宜先下痰,而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为顺治也。若先补其肺,为逆耳!此所谓识病之轻重先后为治也。
熙按:
这里气逆为急,钱乙救急为先,用褊银丸下之,后以益黄散和阿胶散补之。先攻后补。
医案二十三:
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脘内不能消,致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以药冲脾故也,下之即愈。
熙按:
仍是降逆为先,而后以“攻-补-攻”的顺序治疗。
四、白术散和益黄散
台湾的张步桃先生,把四君子丸、异功散、六君子丸、白术散、八珍汤,简称为“四五六七八”,临床最常用来扶正健脾。
书里对白术散的诠释为: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苦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
钱乙有四则医案明确写道用了白术散,其共同的特点是“渴饮”。这里的口渴,是气不化津、气不布津,而导致的口渴。白术散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上了藿香、木香和葛根,芳香醒脾行气燥湿,葛根升津止渴退热。
至于益黄散,钱乙又称其为“补脾散”,医案中,每每提到补脾,就会用它。但究其成分,多为芳香醒脾燥湿,并无现下常规补脾药。可见,在钱乙看来,对于小儿,健脾,即是补脾
钱乙,被奉为古代儿科大家。但坦诚来说,读完他的医案,会发觉古人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都较为简单的缘故,诊治和用药并不复杂,相比现如今而言。
时下的疾病,即便是小儿,其复杂程度已非千年前可比拟。但钱乙的观念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重视正气,轻重缓急,攻补适时。这该是所有治疗的底层共享价值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