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商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社区商业如何创造“新15分钟消费圈”?


回归社区本身,对于社区居民来讲,“社区店”是“商场”的反义词,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小店,它们藏在小区门口或街头巷尾,有着落胃的味道和温暖的人情。如果说商场是“第三空间”,那社区商业就是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

如何做火一盘社区商业,除了合理的定位、规划,以及那些便捷的功能性业态布局之外,其持久运营的核心是社区商业的“柔软”指数,也就是我们经常能够聊到的,这里是否能让人感受到幸福,是否具有烟火气和一份城市温度。

案例/1

老巷子里的社区生活创意

玉林路是成都最具有烟火气的代表之一,而位于成都玉林路的玉林二巷,最近在举办一场生活展,老巷子里的生活创意正在发生。

在老旧的巷子里,陈列了很多具有生活气的物件,比如给小凳子织上毛衣、给小坛子穿上衣服、菜板不一定用来切菜、门可以不被安装在墙上、“我家的”饭桌可以变成“大家的”麻将桌、挂在墙上的锅碗瓢盆,明天也许就换了雨伞和花盆。

生活物件,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形成了复杂而默契的暗默约定,公共与私人的界限也被这些多样的情景所定义。这次展览的很多物件都是由附近居民提供,展览的成功展出,是建立在和周边居民保持持续联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每一件物件都有专属的故事,代表着人们如何共处的生活,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

从上述这个邻里中心展览的案例,我们能看到成都玉林二巷居民的日常,满满的市井烟火气。但烟火气绝不是老破旧,作为当下城市美学表达的一种方式,烟火气里承载着生活的真实日常,又承载着亲切的共情力。在生活日常里的内容创作,就像是给本身生活加了一层滤镜修饰,因此形成的新烟火气,格外让人动容。

案例/2

如何养成最具公共感的社区?

玉林路也是成都最具公共感的社区。成都玉林路建造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时期的建造公寓被小路连接起来,新建筑与旧建筑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玉林。

在参差不齐的社区街道现状下,社区的更新需要有效组织和利用城市规划盲点中的剩余空间,实现开放性和持续性。而且社区的公共服务合适的商业模式要互相结合,与当地社区共同变化、融合、成长。

玉林路的更新策略明确且条理清晰:

设置核心功能,精细规划特定功能所需的公共空间。

剩余空间是没有定义的可能性空间,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密度和公众行为的产生。

通过灵活的设计和有机的规划链接后,空间布局变得清晰起来。社区场景的界限是模糊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享受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感受他人的生活方式,有友好相处的空间。因此我们今天再去逛玉林路,小店的门都是敞开可以随意进出的,穿梭在各个小店之间,也能在不经意间瞥到房背后打牌的爷爷奶奶们。这种场景放在商业里就是十足的市井感、烟火气。

玉林路更新后,新增了特色商业与公共空间:

例如艺术展览馆、社区工作站、工作坊、集市、艺术书店、社区食堂、摄影院、咖啡烘焙店、主题活动场等。有动有静,热闹是日常,也提供一方清净之地。

从玉林路的更新剖析,我们能看到梳理目标、重塑空间、交通引导、文化传承都是带着运营前置的思维打造的。商业激活只是更新工作中的最后一步,通过整体空间的重塑优化,对生活氛围进行发挥和创新,化解原空间的痛点,并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消费建立更优的链接。

社区商业究竟是什么?

不得不与住宅配套的底商、一个下沉式的广场、一些成片的独栋建筑群、一条开放的商业街或者一座不足5万方的盒子?无论何种形态,标准化已经解决不了社区商业落寞的问题了,也许一个大体量的超市的入驻可以激活一部分周边客群,但不能保证持久性。

目前,就连传统的菜市场都在发生着创意式的更新,那些经改造后的菜市场更具精致的烟火气,“在菜市场中办展”的行为根本是在本地生活的基础上融入在地文化,有了精神和情感共鸣的场所,才能吸引当下的消费者。

社区商业是距离人们生活最近的地方,因此社区商业需要的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大商超,最核心的是需要扎根本地,养成并增加自身的“柔软”指数。那是一份与周边居民的链接、也可以是一份烟火气、一份任何可以带给周边居民的幸福感。

我相信未来的社区商业一定有另一种可能性。而在当下,做社区商业,可以先来成都的玉林路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