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文旅街区案例分析:项目亮点与经验借鉴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核心提示

近年来,打造文旅街区是城市更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举措。2022年1月及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经评审分别公布了第一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57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目前,大部分城市开始在文旅街区上发力,期望通过打造成功出圈的街区项目,从而建立起城市新地标或打造旅游新名片。

案例一

岚山根·运城印象步行街

岚山根·运城印象步行街地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距运城市区15公里,街区占地面积1980亩,是集农、旅、文、商一体化,融吃、游、玩、住一站式的特色旅游体验地。

街区依托运城历史文化底蕴,构筑了“五街两馆一园一中心”的街区景观,分别为作坊街、美食街、台湾美食街、文化街、酒吧街、王家茶馆、图书馆、古中国文化园和全民健身拓展中心,孕育了“文旅农商融合、同富裕”的岚山根发展模式。

此外岚山根还以极具年味的运城民俗文化为核心,精心打造了岚山根“运城品牌”街,一店一品,汇聚了178个来自山西、陕西等地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具潮流风味。

最后街区还从旅游、美食、购物、娱乐、住宿、演出等多方面推出了文化产品,以运城在地文化为主要内容,推出了常态化夜间演出、季节性夜间演出、沉浸式体验剧,以运城品牌街为体验场景,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备受消费者青睐。

借鉴分析:项目以乡村旅游综合开发为核心,依托运城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岚山根现有的人文、美食、游乐等旅游资源和客流量,形成具有河东乡村民俗文化内涵,真正让游客体验乡风、体验美食、体验运动、体验康养、体验文化的休闲旅游体验地。

案例二

昆明茶马花街

茶马花街位于滇池西岸,由云南城投集团、西山公园联手打造,街区全长约300米,兼顾了众多文化元素展示和休闲业态的布局,汇聚各色美景、美食、美宿、美物,再现民国老昆明风貌。

区别于传统文旅街区,茶马花街以“民国风、民族味、民俗情“为精神内核,融合云南美食、民间小吃、传承手作、新型文创、百乐剧场、主题酒吧六大主题文化。同时,在建筑规划上将民国老昆明风貌与现代商业元素融合于建筑之中,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云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传统风格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的风情。

此外,为了让外地游客可以一站式感受昆明传统文化的魅力,茶马花街大力扶持诸如滇剧、花灯、茶馆等老昆明元素,定期开展祥狮启瑞、民族舞、孔雀舞、舞龙表演、民乐四重奏等民俗活动演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茶马花街凭借自身丰厚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一个长期的云南扶贫产品展销基地,让云南省88个贫困县、4277个建档立卡村的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借鉴分析:项目以“民国风、民族味、民俗情“为精神内核,依靠众多文化元素的展示以及休闲业态的布局,还原民国老昆明风貌,并通过民俗演绎,街区NPC,放大昆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消费者沉浸式参与进来。

案例三

湖北十堰西关印象旅游休闲街区

西关印象街区位于房县城的核心区,全长1680米,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7年经房县县委、县政府批准,街区正式开始改建,历时两年半修复改造,于2020年9月27日,全面建成。

街区按照“修旧、饰旧、保旧”的理念,将忠孝文化、黄酒文化和茶马文化与诗经文化紧密融合,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地标,如建设了以关雎楼、周南广场、凤鸣阁等为内容的“诗经文化”地标、以黄酒工坊为代表的“黄酒文化”地标、以黄孝子祠为代表的“忠孝文化”地标、以“川陕锁钥”、土城门为代表的“茶马文化”地标、以雷天明烈士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地标,构健老街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画卷。

此外街区用力深耕文旅融合,坚持以品民俗文化、观民俗演艺、吃民俗小吃为基调,突出游览、休闲、娱乐功能定位。街区涵盖非遗零售、特色小吃、主题餐饮、休闲娱乐、文化驿站、主题住宿等6大业态消费体系,汇集全国10余省市特色。借着“夜经济”东风,培育了集夜演、夜读、夜游、夜展、夜购、夜宴、夜市、夜宿等为一体的文旅新“夜”态。

最后街区精心策划举办文化活动,以民间民俗传统节日、国家重大节日为契机,将文艺演出、民间节庆等活动有机融合,创编一批以诗经、黄酒、忠孝、红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文艺精品,带给游客穿越千年古城的沉浸式体验。

借鉴分析:西关印象通过修复建设,突出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突出“房县特色、全国唯一”文化定位,让整个街区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力量,并依托非遗+旅游和非遗+研学,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自我造血功能,填补十堰文化旅游品牌的一项空白。

案例四

启新1889文化旅游街区

启新1889文化旅游街区由诞生于1889年的中国第一座水泥厂——启新水泥厂核心区更新改造而成,以启新原有历史和水泥工业风貌为依托,以文创为载体、业态为流线、展馆为媒介,以吃、行、娱、游等多种旅游休闲方式,融合文化体验、旅游、餐饮、娱乐、购物、展览、文化体育等多种文旅休闲业态,形成了文化空间、旅游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目前,街区现有商家180余户,文化特色的业态比例达60%,其中,特色的有唐山市第一家国学体验馆、唐山市第一家专业攀岩项目、唐山市第一家机车小镇、唐山市第一家设计师集合店;集图书、咖啡、文创生活于一体的24小时书店——树上时光等。街区通过多种业态,在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的同时,突出深度特色旅游体验,吸引和留住外来游客。

此外,启新1889基于历史文化和业态资源,还成为京津冀地区知名的研学游项目,街区研学游年接待超15万人次,街区整体年接待量约100万人次。

借鉴分析:项目以启新原有历史和水泥工业风貌为依托,以文创为载体、业态为流线、展馆为媒介,打造文化空间、旅游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并基于自身历史文化和业态资源,打造研学游项目,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成为唐山市旅游新名片。

案例五

合肥罍街

合肥罍街位于合肥市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口,面积达2.2万平方米,包含文化创意、美食街区、旅游、绿地公园、创客空间、艺术家村、文创街区等多个范围。

打好“文化牌”,是罍街的立街之本。在文化内涵上,以“罍”文化为核心,从立项后的规划定位开始,就积极挖掘本土文化,以安徽出土文物“罍”为载体,结合合肥“炸罍子”的风俗习惯,寻找合肥记忆、安徽特色、舌尖美味,充分挖掘“罍”文化,由此而拓展延伸产品业态。

业态方面,街区以复合型业态为主,入驻商户40家,以老字号和特色餐饮为主;同时,打造3000平方米安徽早餐街——罍街·早点来,聚集安徽各地特色早餐共24家,涵盖了合肥本土、皖南、皖北特色早点等品种达150余种。

此外,为更好彰显饮食文化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罍子喷泉广场、罍子形象墙、罍子历史介绍、罍街大舞台、罍街美食文化地图等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徽派饮食文化特色。

借鉴分析:项目深挖合肥特色地域文化,以“罍”文化为核心,结合合肥本土风俗习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时打造特色餐饮业态的集大成者,涵盖了合肥本土老字号和特色餐饮,以及皖南、皖北各类特色早点,将合肥性格和合肥记忆向市民游客展示。

案例六

天津意风区旅游休闲街区

意风区旅游休闲街区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是全球唯一一处除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落,凭借独特的意式风情建筑群落和业态集聚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商业街、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殊荣。

在建筑方面,意风区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涵盖了哥特、罗马、巴洛克等建筑风格,街区存有不可移动文物7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梁启超故居、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市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在业态方面,为进一步丰富街区文化体验、满足市民游客多元的消费需求,街区引入了特色餐饮、文化演艺、沉浸体验、文化旅游、休闲购物等体现意欧文化及天津本土特色的消费业态,形成了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同时街区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先后举办、承办了多项重要文化活动及街区特色主题活动,街头乐队、阳台歌剧、戏剧巡游等沉浸式演绎节目,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

此外,街区还围绕曹禺旧居、曹禺剧院、梁启超纪念馆等文化建筑,开发文化博览、艺术展览展示功能,做深“洋楼+文旅”消费市场,打造“洋楼”文化消费名片。

借鉴分析:项目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存的意式风情建筑群落,充分挖掘天津本土特色文化,打造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文商旅相宜发展的特色文旅休闲街区。此外,围绕文化建筑打造“洋楼+文旅”的IP名片,提升街区知名度。

案例七

重庆弹子石老街

弹子石老街位于有“重庆外滩”之称的南滨路上,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全国首个以开埠文化为主轴的百年老街与现代都市景观结合、并以九级坡地方式立体呈现的集历史文化、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80米高差的长弹子石老街上按照“一街两埠四院十景”的景观打造。“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指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十景”则是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

老街致力将文化与场景深度融合,打造了4个主题街区:乐购老街、巴渝老街、寻味老街、情定老街。每个主题街区都有故事可讲,有文化源头可溯。

老街并不一味卖“老”,而是推陈出“新”,打造文艺地标集群,国家级文物高宅·法国水师兵营,浪漫教堂一德堂,四合院里的书店-大众书局,西南首个艺术影院先锋艺术影院,全球顶级IP“熊本”的中国首家全业态旗舰店KUMAMOTO MILK TEA & STORE,网红气质文艺打卡地标一个接一个。

此外,老街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打造“景区+商业”的模式,除了再现百年老街的历史风貌之外,还配套购物公园、引进了杜莎夫人蜡像馆、海洋探索中心等丰富的旅游元素。

借鉴分析:项目以开埠文化为主轴并与现代都市景观结合,利用重庆独特的地形高差打造独有的景观布局,同时将文化和场景深度结合,打造不同的主题街区,创新“景区+商业”的商业模式,配套购物公园等,丰富旅游元素。

案例八

武当不夜城旅游休闲街区

武当不夜城位于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项目共分为两期,项目一期于今年4月30日正式开街,街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延展区域25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

街区深入挖掘、传承和活化演绎武当文化、荆楚文化、武侠文化、汉水文化、郧阳抚治文化,打造集精致国潮、时尚演艺、数字互动、沉浸光影、美食小吃、潮玩商业、衍生文创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商旅街区。

同时项目将与龙韵村结合,开创研学、休闲、“乡村游+夜游”模式,丰富文旅消费内容。

此外,在消费场景上,项目活用武当山IP,实现对武当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武当山“丹墙翠瓦”为视觉符号,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灯柱,以汉水文化为底色,打造国内首创的《玄武当道》AR剧本杀游戏,《武当动八景》当代艺术雕塑,《太极三丰》《九歌山鬼》《奉天造人》《九阴真经》《梨花传奇》《在水一方》等十余组精彩绝伦的行为艺术演艺,以及体验30余组网红打卡装置和互动娱乐设施,开启文化体验新纪元,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

借鉴分析:项目成功抓住属地文化链接,打造特色文化价值,把十堰市所有的文化装在武当不夜城这个容器内。同时,项目依托属地文化,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以及体验内容,使得项目能够在众多“不夜城”赛道一马当先。

案例九

江苏盐城唐渎里

盐城唐渎里位于项目位于大洋湾湿地公园南门,建筑面积22000平方,是一个集大唐风情、人文古韵以及休闲美食为一体的沉浸式的文旅综合街区。

街区以大唐古装盛典为主题,中国主题文化美食为主业态,汇集了各类特色网红小吃,将通过传播汉唐文化、演绎汉唐文化等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充分体验和感悟旅行的新概念、新元素。

同时,唐渎里文旅街区还建设打造了动物博物馆、八大碗食材体验馆、盐雕展示馆等,不仅可以让游客充分了解盐城的文化、历史、美食的发展历程,还可以让游客亲身体会和品鉴中国悠久的文化和美食,使唐渎里成为科教基地。

此外,街区以汉唐演绎、汉服文化、国学体验等内容,打造研学游主题活动,通过文化传承、感恩课程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知识的乐趣、成长的乐趣。

借鉴分析:项目以大唐古装盛典为主题,中国主题文化美食为主业态,通过传播演绎汉唐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街区。同时充分挖掘在地文化,通过打造博物馆、体验馆、展示馆,让游客充分了解盐城的文化、历史、美食的发展历程,并依托汉唐文化打造研学游主题活动,丰富街区内容,使唐渎里成为盐城的城市新名片。

案例十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

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钟楼附近,依托著名秦腔科班易俗社为中心,融合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也是中国首个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化街区。

整个项目打造了以“街、坊、巷、院”为基础,以“秦腔之心”作为构想的多层次活动空间,采取色同形异,新旧交融的设计手法,通过博物馆、戏台、街巷、广场等多层次的活动空间,包含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室外戏台、西安老字号商业聚集区、秦腔精品艺术酒店等内容。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古老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还能吃到西安各类的特色小吃美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在地下打造了复古街区,通过沉浸式场景演绎,真实还原80年代西安的生活场景。

借鉴分析:整个项目以百年易俗社为核心,将融合秦腔艺术展演、秦腔博物馆群落、戏曲文化创意为一体,通过“馆、展、演、商”四位一体的展现方式,更好地展现了古老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文化街区的时尚气派,同时配套老字号商业聚集区、艺术酒店等多元消费业态,成为西安发扬秦腔艺术、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新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