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肤品搓泥的三种形式,你知道几个呢?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上一篇内容我们主要对护肤品搓泥进行了探究,护肤品搓泥现象相信很多勤于护肤的宝宝们都曾遇到过。

使用护肤品搓出来的一条一条,或是一坨一坨的类似白色脱屑物,我们统称之为搓泥,然而搓出来的泥却是有多种多样的,或长或短,有的偏干一些,有的偏湿一些,有的颜色是白的,有的颜色略深一点。



搓泥是一个统称,凡是用护肤品保养皮肤过程中“用”出来的“泥状物”,都会被称之为“泥”。这些东西有一些是高分子的聚合物,在产品干后形成胶状物,或半干的状态下与其它产品糅合在一起形成的有些条状胶状物的东西,或是一部分产品与另外的产品成分不“兼容”,皮肤角质层过厚不“吸收”,只能在皮肤上自行阴干形成残留物。
 
关于为什么会搓泥」,我认为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还是十分有必要继续聊聊。
 
搓泥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里鱼儿就不继续探究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链接点击进入:护肤品搓泥是不吸收吗?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

搓泥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AA型搓泥、AB型搓泥、ABX型搓泥。

  • AA型搓泥/自搓泥



 最基础的就是AA搓泥,也就是产品自己能跟自己搓出泥来。
 
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归功于产品本身停留在皮肤表面的物质。
 
为了增加使用感,护肤品中增稠剂比较多,使得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胶状物,出现自搓泥交叉搓泥现象。
 
凝胶类 、大分子聚合物等产品最有可能会出现搓泥现象。

 
比如某些高分子成分,或用于保湿,或用于增稠,这些高分子本身能够抓取水分子(甘油等多元醇类),水分子被抓住了变得不容易跑(流)动,变得“厚”起来。既不能被皮肤吸收,有些还不能友好的附着在皮肤上,不能乖乖的待在皮肤表面。
 
等水分蒸发干了,这些高分子材料本来的面目就暴露出来了,在肌肤上形成一些絮状沉淀,也就是搓泥
 
大家耳熟能详的玻尿酸就是大分子结构,玻尿酸本身是固体粉末,因其具有很好的抓水能力,同时吸水后本身也变得浓稠,故经常被添加在护肤品中作保湿剂和增稠剂使用。
 
较高浓度的玻尿酸,在干后会在皮肤上慢慢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透气薄膜,造成“皮肤被收紧”的感觉,这个时候只要你用手轻轻搓一搓脱屑(完全干了)或者起泥(不完全干)。
 
同理,这种高分子聚合物也可用于发用定性成品上,比如我们常见的定型啫喱,这些产品的定型成分就是高分子聚合物,定型啫喱的白色发胶也可看作是一种AA型搓泥。
 
除了玻尿酸外,还有很多其它的高分子化合物也容易搓泥,包括黄原胶、卡波姆(这个相对要好一些)等等,一些增稠乳化剂搓泥也是类似原理。
 
所以:搓泥,只是产生的护肤品的絮状沉淀,不是营养物质也不是我们自己的角质。
 
解决建议:首先同学们不要恐慌,含有增稠剂并不会对皮肤产生多大的伤害,只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精华液浓就是好)而已。使用时可以用爽肤水进行稀释,然后少量使用,可以减少搓泥。
 
还有一种搓泥,是因为护肤品添加了大量的硅油类成分,特别是硅弹性体添加太多了。
 
当有机硅弹性体粉末分散性较差时,其添加在化妆材料中产生的凝聚体耐冲击性极差、延伸或滑动性等感触也会跟着变差,这个时候,只需你用手捏一捏,它自己就能和自己搓起泥来,根本不用你操心。
 
由此可见,这个原料大量用在配方中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后果。
 
这一类搓泥的特点,产品本身能够搓泥,配方中硅类成分添加量越高,你在脸上使用的量越大,搓泥越明显。
 
不过,在实际中,更多的是A产品与搭配使用的B产品之间产生的AB型搓泥。

  • AB型搓泥/互搓泥


AB型搓泥,又可以称之为互搓泥」、「交叉搓泥」。
 
当一个有搓泥倾向的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搓泥。但可能与其他产品一起使用时,发生炽烈的AB互搓泥现象。
 
防晒霜在涂抹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层防护膜,还没有形成膜之前急着用BB霜、粉底时就容易搓泥
 
这是因为防晒、隔离霜中通常含有钛白粉或者二氧化钛水溶液,这和油不太相容,不兼容就很容易形成“泥”或者“白屑”。(物理防晒中的防晒粒子,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都是白色粉末,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堆面粉。面粉混上一点油或者水,再那么一搓用脚趾头想都会知道,不搓泥才有鬼
 
产品互搓出来的白屑状的泥,其实就是产品料体!
 
这类型AB两个产品产生搓泥,本质原因还在于A产品使用后,已经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产品膜,占据了皮肤的皮沟皮丘,而后面再使用产品B时,B无法被皮肤“吸收”,也无法与A很好的兼容在一起导致的。
 
解决方法:油和水是无法相容的,如果前面使用了油基产品(或是油份含量非常高的产品),后续最好使用含一些固态的油脂,然后再用水剂产品,油水混在一起,最有可能导致一些泥状物的产生。

  • ABX型搓泥



 
我们把搓泥产生中最重要的因素归类于AB两种因素,其它的因素都用X表示,这样X包括含粉体类,固体油脂、硅油类成分,多元醇含量、乳化剂、增稠剂、以及使用时PH值,离子强度的变化造成原有产品结构的坍塌,产品使用方法等等多种复杂因素。

  • 产品不兼容


底妆、防晒与保养品不兼容。产品都没有问题,但混合在一起使用就出现了问题,分分钟搓泥。

 
容易互相搓泥CP组合:

① 增稠剂聚合物(卡波姆、黄原胶、玻尿酸等)+粉状物(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硅粉、氢氧化铝、氧化锌等);
② 凝胶或精华液里高分子物质和增稠剂过多,与粉底或是防晒乳等含二氧化钛、氧化锌等金属离子成分凝絮,产生“泥巴”。
③ 含有过多“硅油”(如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等)的产品“滑感透感”都很好,但是往往会和油脂丰富的产品不相容,产生“泥巴”。
④ 含芦荟胶、果酸、水杨酸等的产品,与隔离乳等带有氧化锌成分的产品,也易产生“泥巴”。
总之,搓泥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护肤品使用不兼容现象。当你使用防晒产品搓泥了,除了与自身防晒产品配方有关外,还与前面的打底所用的水乳产品,以及后面的跟妆使用的产品有关,也与脸上的角质情况,使用时的手法有着重要联系。
 
为什么搓泥在现代护肤品中越来越严重?
 
搓泥的问题,要比二三十年前严重得多。二三十年前,全球护肤品原料种类都没有现在丰富,研发护肤品配方也还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是要考虑和精确计算油脂的各项指标,做各种测试,而如今护肤品研发成分越来越多,护肤品工艺也越来越先进,乳化技术的发展让配方设计时计算油水平衡成为历史,增稠乳化剂给护肤品研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一个刚入门的小朋友不用乳化剂,用增稠型乳化剂任意放一点油脂都能做出一款稳定的配方。然而增稠乳化剂大量使用带来的问题就是搓泥。
 
与此同时,各类护肤品喜欢以超长成分表,产品配方作为吸引点,成分越多,搓泥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人们越来越追求使用感,肤感,因为护肤彩妆产品使用硅油类、粉体成分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成分能够很方便地给产品带来好的使用感,但代价是更容易造成搓泥的问题。
 
而消费者端,可供选择的品牌越来越多,使用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彩妆产品的使用,几层,甚至几十层产品叠加在脸上,搓点泥也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搓泥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就不难解释了。
 
最后,说说你最难忘的搓泥产品或组合,让其他人少踩一些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