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我拜花堂,你入洞房,兄弟,我只能帮到这儿了

 云舒品生活 2023-07-07 发布于黑龙江

话说,在唐朝时期,长安城里正在张贴皇榜。

皇榜前,围得里外三层,忽然一个举子高喊:

“中啦!中啦!胡明礼!李云浩都中啦!”

人们向这位少年投去羡慕的目光。

高喊的正是机灵鬼的李云浩。

得知金榜题名,两个人异常高兴,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俩本就同乡,同乡同中,人生四大喜,两人一下逢了二喜:金榜题名,他乡故知,双喜临门,岂有不高兴之理?

原本胡明理出生寒门,来时的盘缠都是借的,待科举过后就得马上反乡,可在京城遇到同乡李云浩,李云浩很钦佩胡明理的学识,两人逐成了好友,李云浩慷慨解囊,资助胡明理的吃住一干资费。

两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各处游玩,他们来到城郊,看到人们都围着一个告示指指点点。

于是也来凑热闹,一看,一个布告上写着:

“小女惠卿,二八年华,不料身染重疾,昏迷数日,四处求医无果。

陈某悬重赏招天下有识之士,医好小女病者,愿将女儿许之为妻,无能力者勿扰。”

李云浩对胡明理说:“明理,你爷爷不是神医吗?你说他专治疑难杂症,你还跟着学过?”

“云浩!我爷爷都去世了,还提这事干嘛?”

明理打断云浩,提起爷爷明理就很伤感,若不是爷爷过世,他可能就跟着爷爷一直学医了,也不会走科举这条路,没有爷爷领路,他就仿佛没了方向,所以就半路弃医了。

“你就去试试嘛,毕竟是神医后代,见得多!再说,救死扶伤那也是人道!万一你救活了,还直接有了新娘子,也不亏!”

说完,上去就把布告撕了下来。也不听明理说,就拉着明理去了陈府。

陈老爷一看,是两个毛头小伙子,就往外赶:

“年轻人!赶紧走赶紧走!这又不是比武招亲,凑什么热闹?”

这一激,还把胡明理激起了斗志。

“陈老爷,您看这样好不好,我虽不从医,可我爷爷是当地神医,我也跟随他学了些皮毛,我为令爱诊病,不需要任何报酬,治不好,我们走人,治好了,我们也分文不取。”

陈老爷听胡明理这么一说,再细看这年轻人,举止端庄沉稳,倒也不是轻浮之人。

“就是就是,陈老伯,你就让明理试一下吧,万一治好了呢?”

云浩在旁边敲边鼓。

“既然如此,二位就请随我来吧!”

两人随着陈老爷在宅子里兜兜转转,来到了后花园的一栋小楼前。

陈老爷黯然神伤,对两个年轻人说道:

“想当初,女儿惠卿总在园子里和丫鬟赏花游玩,这里很有生机,如今主人病了,花木都不精神了,也懒得修整了。”

“陈老伯不必伤怀,人都吃五谷杂粮,生病也在所难免。”

云浩好说,在一旁劝慰,而明理则观察着小姐绣楼的地处环境,见那绣楼就建在荷塘之上。

上了楼,一股凉意从脚下升上来。

再看小姐闺房,纱幔飘飘,仙气十足,桌子上各种时鲜水果。

原本,陈老爷不想让云浩同去,可是云浩非常想看看明理的治病过程,也想给他壮壮胆子,万一没治好,也能及时想个托词。

“陈老爷,病不忌医,您就把我当成医童,让我一起进去吧。”

就这样三人一同进了闺房,明理说要诊脉,就先净了手,挽起袖子,用小枕头垫在小姐的手腕下,闭目凝神,细心感受。

陈老爷一看这架势,确实像模像样的。

然后,他又问丫鬟,小姐最近是不是月事流血有血块,是不是腹痛难忍,是不是月事不净。

小丫鬟红着脸惊讶地说:“先生说的都对,是这样……”

“取蜡烛来点上!”明理吩咐丫鬟。

丫鬟端来了蜡烛,放在桌子上,不知这小郎中大白天点蜡烛做什么用。

只见胡明理忽然从手指上取下那玫银戒指,用手一缕竟然变成三寸长的一根银针!

他把银针在火上烧过,把过小姐的脚,就在三阴交穴位上捻进了银针。

这动作,实在有点那啥,陈老爷不忍直视,云浩也直冒汗。

可胡明理气定神闲的,扎完针,告诉丫鬟一刻钟后再找他,然后他竟然下楼了。

陈老爷赶紧跟上来,不知他要做什么。

云浩想走,可又想看针灸效果,又不敢喊明理,于是站在门口。

明理见陈老爷下来,对他说:

“其实小姐的病并不难治,以前的医生估计也会开对症的药。”

“那为什么不好?反而越来越差?”

“她这已经成了虚寒体质了,皆因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导致。”

“啊?那小先生的意思?”

“她必须搬离那里,找个向阳,采光好,温暖的居所,水果不易当饭吃。”

“小先生!这!你真不愧是神医呀!这些都看出来了?”

胡明理笑了笑:“略知皮毛。”

“我这女儿,就是嫌五谷鱼肉有杂味腥味,整天以水果为食,愿意幽居,还给自己的闺房取名:水一方。唉,夫人去世早,我这宝贝闺女被我宠坏啦,想做什么我都由着她,结果…”

“所以,您要换她的居所,然后让她吃五谷,俗话说,五谷为养,真正养人的还是五谷。”

“都听小先生你的。”陈老爷一听,这胡明理说得头头是道,就频频点头,此前的那些郎中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问题。

这时,丫鬟跑出来,喊道:

“老爷老爷!小姐醒了!小姐醒了!”

几个人往回返,闺房里只剩下惠卿和云浩。

惠卿醒来,就感觉下体一阵湿热,一股血流出来,月经带都透了。她赶紧虚弱地喊:

“秋红!快!快拿月经带来!”

“啊!?啥情况?啥叫月经带?”

惠卿猛地听见一个男声,大惊:

“你!你是谁?怎么在这里?快出去!”

“我!我是来给你看病的。”云浩只能这么说,他也确实是来看病的,只不过是看人治病的。

既然是郎中,惠卿只好红着脸说,自己流了很多血,要换条月经带,就在衣橱里挂着,麻烦他帮忙拿一下。

云浩去衣橱前,拎起一个他感觉对的东西背对着惠卿放在床上,说了句:

“小姐慢用!”就走出去。

惠卿红着脸赶紧换,心想,这也太丢人了,人病了,尊严也没了。不过刚刚那个年轻人……

假如象父亲说的那样,治好了病就把自己嫁给他,好像也不亏……

胡思乱想时,陈老爷和明理、秋红一行人回来了。

看着夜壶里鲜红的月经带,惠卿红着脸说了刚刚发生的事。

明理说,是宫寒严重,气血凝滞,针灸后,气脉通了,症状就缓解了,瘀血就被清除了,到要想彻底好,必须如此这般,改变自己的生活认知。

然后让丫鬟给惠娘煮些姜枣红糖水服用。

就向陈老爷告辞了。

陈老爷很相中胡明理,虽然这个年轻人穿着粗布衣服,长相一般,但是真有学识呀!

”小先生,这,惠卿的病还有劳你多多关照呀!我说出去的话也不会食言的。”

这是想给明理和惠卿相互接触的机会,也想看看女儿是不是真正被治好。

果然,此后明理又来了几次,不过都是云浩拉着他来的,他对惠卿小姐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反倒是云浩对惠卿很着迷,惠卿每见到云浩也是小脸通红,心跳不止。

陈老爷通过进一步观察,觉得胡明理这后生果然不错,就打算兑现承诺,把女儿许给他。

于是就把话放了出去。得知他们故乡都很远,说是在自己府内替他们完婚。

惠卿得知父亲为自己订下亲事,结婚对象是明理,就怅然若失,对父亲说:

“爹爹,女儿的终身您就不问问我的意见么?”

“问你的意见?以前总由着你,命都快没了!我看这后生可靠,日后家里有个做官的郎中,这不就是捡到宝了?”

“爹爹!可是……”

“这回,听爹的!”

眼看着惠卿就要嫁给明理了,她天天闷闷不乐,秋红整日陪在身边,劝慰:

“小姐,老爷说的也没错呀,那后生知书达礼,又会看病,就是很厉害呀!那天看他给你治病的样子,帅帅的!”

秋红一脸陶醉地陷入回忆。

惠卿看着秋红,顺口就说:

“你觉得他好,你嫁他呀?”

秋红脸腾的红了,扔下一句:“狗咬吕洞宾!我就是多余!”

竟然哭着跑开了。

她这反常的举动,让惠卿下了决心,让秋红陪嫁。

这个太容易了,陈老爷直接答应了。

而在那边,云浩正紧锣密鼓帮明理筹划着婚礼。

明理被赶鸭子上架了。

拜堂,成亲!秋红扶着惠卿进了洞房。

而这边,新郎明理一杯接一杯地给宾客敬酒。

这豪爽的架势超出云浩的想象,云浩赶紧替他当了几回酒,结果两人都半醉了。

相扶着进了洞房,明理也不多说,直接拿下惠卿的盖头。对她说:

“惠卿,云浩喝醉了,他可就交给你了!”

“明理,多谢你的大恩大德!日后定当相报!”

惠卿拉过秋红:“秋红妹妹,我早就看出你对明理的钦佩之情,也问过明理,他对你一见钟情。今晚,你们速速离去,我已经备好了车马在门房等候!”

“啊!?小姐,你这?”

“成全你们,也成全我自己。”

“可老爷发现了怎么办?日后你怎么向人解释?怎么做人呀?”

“秋红,我早就和惠卿商议好了,原本惠卿嫁的就是李云浩!”明理走过来笑眯眯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

“我给老爷报的大名就是李云浩呀,原本我也没想揭那个榜,是云浩非拉着我,要说有缘,就是云浩和惠卿的缘分,这不就成全他们了?”

“啊?明理,原来这样?你可可真是……了不起……这也能让。”

秋红向明理竖起拇指。

“赶紧走吧,别在我眼前秀啦!”惠卿推着秋红。

“对对,春宵一刻值千金呀!”秋红吐着舌头。

原来这都是惠卿和明理暗地商量好的,来个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各得其所。

是夜,秋红随着明理踏上了回乡的路,秋红还问:

“你在婚礼上喝了那么多酒……”

“傻丫头,那是水。”明理狡黠一笑,然后,对着远去的陈府大门说道:

“云浩老弟,我拜花堂,你入洞房,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也算这么多天来,报答你对我的慷慨资助吧。”

而第二天早上,云浩醒来,才知道明理“嫁福于人”的计谋。他竟然被明理算计了!

嘴上埋怨,心里又甜又佩服,这个穷小子,果然胸有韬略,是个人物,这朋友,没白交!

揽着惠卿却不知道该怎么去见岳父。

“怕什么?我嫁的就是李云浩呀,从来没错过,我爹他只好认啦!”惠卿娇嗔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