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滋牛长岭抗战丰碑

 松滋新镇 2023-07-07 发布于湖北

 松滋史记  

石碑,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外,均刻有文字。它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用以记事歌功颂德,也用于昭告天下,如纪念碑、工程碑、告示碑、牌坊、墓碑等,松滋市“牛长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
牛长岭位于松滋市街河市镇牛长岭村,红东公路穿岭而过。“牛长岭阵亡将士纪念碑”就坐落在牛长岭的公路边。
由街河市籍人李文清将军于1997年秋题写的“牛长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松滋境内由中共松滋市委、市政府为昔日国民党军队所树立的唯一的纪念碑。不计前嫌,尊重历史,乃执政党的坦荡襟怀!
牛长岭大捷在中国抗战史上,算不上著名的有影响的战役,但它在松滋抗战史上,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对入侵外敌予以沉重打击的一场重要战事,在松滋抗战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光辉一页,值得铭记于世,彪炳青史!
1943年5月,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与海上通道,以策应配合太平洋战争和印缅作战,处心积虑地发动了“鄂西会战”。
参战的日军13师团在我县西南刘家场山区遭受国军重创后,败退到街河市牛长岭、文公山一带,挖掘战壕构筑工事。
6月中旬,国民革命军74军51师151团团长王昌奎率部队从湖南澧县奔赴街河市集结待命,寻机夺下日军盘踞的牛长岭、文公山阵地。
战前,王团长向部队全体士兵发出了铿锵誓言:国之将亡,家之无存。大敌当前,我不保国谁保国,我不护家谁护家,我不杀敌谁杀敌?好男儿当誓死以赴!
战幕拉开了……
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头戴钢盔,骑战马,挎“三八大盖”步枪,军刀出鞘,刺刀寒光闪闪,追击炮狂吐火舌。受过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浸染的日军士兵哇哇乱叫地杀向中国士兵。
中国将士们同仇敌忾,奋猛争先,英勇杀敌,生死不惧!
敌我双方,为了各自的民族自尊,拼尽全力地厮杀,进攻与反攻、占领与溃退,拉锯战一直持续不断,反复争夺不已。
炮火的碰撞搏弈,是灵与肉的浴血绞杀!一时,牛长岭、文公山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杀声撼地,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国军排长岳辞庭、张永发身负重伤,纱布缠身,仍力却强敌,反复冲杀,后两人均殉身沙场。
最终,中国军队经过殊死拼杀,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消灭在牛长岭、文公山的沟沟岭岭、坡上坡下。这些日军士兵们成了“武士道”精神的殉葬品。
该役,抗日勇士们,共歼灭日军第十三、十九两个联队500余人,日军指挥官华林三郎,联队长均毙命。还俘获日兵 12 名,缴获轻机枪19 挺,重机枪11挺,步枪200余支,并获取大量马匹、粮草等军需物质。
国民党爱国官兵 114 人阵亡,受伤 57人。战斗中,在进入白热化的白刃格斗时,双方都在等待援兵,以求胜局。
在此决定成败、千钧一发之际,当地数千民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下,手持梭镖长矛、锄头大刀,奋力助战,和国军一道打垮了凶焰万丈的敌兵,取得了牛长岭战斗的全胜。
除了敬仰这些抗日英雄外,在这里,我们还要着力彰昭一位国军上尉连长刘亦高。安徽岳西县溪沸乡人,牺牲时,年仅26岁。
1937年(民国26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战乱中,从安徽迁徙到湖南洪江国立第八中学就读的刘亦高,目睹日军暴行,忧国忧民之心日增,毅然投笔从戎,考人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湖南分校)。毕业后,进入陆军51师某团任排长。
民国31年秋冬,51师与日军周旋于湘鄂之间。刘亦高因杀敌有功,后升为连长。其间,部队曾一度驻于湖南衡山县石湾。他在此寄回家信一封(他安徽家乡一直保存该信至今)。信中附有一诗:“驰驱南北击东西,露宿风餐笑灭夷。国土未收军务偬,亲恩未报子心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943年5月,在牛长岭之役中,刘连长所带领的五连官兵伤亡过半,阵地一度失守。刘鼓起斗志,重整队伍,手持大刀,率部再度杀人敌阵,连劈敌军多名。激战中,刘头部、腹部先后三次中弹,他仍持刀奋呼,冒死勇进,终使阵地失而复得。刘英雄因失血过多,捐躯疆场。倒在了异域松滋大地上。马革裹尸、长眠青山。
据此,当年7月20日天津《大公报》以《民族正气》为题盛赞刘亦高的英勇壮举。只可惜远在安徽家乡的年迈父母、倚门翘望的妻儿再也盼不回亲人回转家门、为他洗涤征衣了。
为了旌表忠烈、激励后进、永世缅怀,国民党战区特拨款立碑建公墓两座,以安埋忠骨,使英魂永驻、垂世千古。
真可谓,视七尺男儿,生能舍死。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在牛长岭红东公路北侧,公路边一块高悬醒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将我们带到了经重新修葺的抗战烈士墓园。
纪念碑墓园占地大约1000平方米。墓园肃穆宁静、方正庄重。沿着20级台阶拾级而上,只见园正中高高耸立着由李文清将军手书的“牛长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大石碑,石碑后面坐落着一座圆形大坟冢。墓前黑色大理石上书“抗日阵亡将士之墓。另一大理石幕墙上镌刻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的题诗:“日本鬼子犯我土,中华儿女不可侮。奋勇杀敌奏大捷,爱国精神扬千古!”一块黑色大理石背景幕墙上刻有“牛长岭大捷”碑文。幕墙右侧,立有四块黑色大理石小石碑,碑上刻有原国民党报刊当时对牛长岭战事及一位抗战勇士的生平简历。
墓园中还立有原市政协主席裴光奇撰写的“建碑始末”石碑,以及街河市镇镇政府、市政协街河市联络处所立石碑一块,上书:浩气干云因报国,丹心映日为安民。
整个墓园由青石板铺就,园内植有花圃草地,四周栽有香樟翠柏。
站在松滋这唯一的国民党抗战将士墓园前,仰望这高高的纪念碑,感到犹如一个颀长的感叹号直插云天,它似乎在惊叹抗日将士的不朽功勋,让烈士们的精神永存天地间;俯视这圆圆的墓冢,宛如一个巨大的句号,那些年轻的生命,在此定格在永恒中!
祈望这些英烈们在这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的捐躯之地长眠安息!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教科书,更是财富。有了国魂国威,人民必将勇往直前,无往不胜!

附记

身临其境,感怀之余,稍有一点缺憾,本人担任(山鸣)杂志校对多年,经手过数百万字的文章校对工作,出于“职业敏感”习惯,在这留给后世人上了“铜板册”的牛长岭石刻碑文中,竟然有几处明显的错误。其一,“硝烟四起”的“硝”错为“消”;其二,“舍近求远”的“近”错为“进”;其三,“鄂西会战”错为“西鄂”。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彭昌义

名誉主编:覃章海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谢   军    

编      辑: 邓呈静    邓永解            

编       审:胡文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