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遇事明言 2023-07-07 发布于甘肃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小暑节气到来了。

“小”表示炎热程度,“暑”表示炎热。

小暑的意思就是:

天气热了,但还不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小 暑 时 节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此时节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的到来还意味着两件事:出梅、入伏。

出 梅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结束,即为出梅,又称为“断梅”。

但若小暑节气出现打雷,梅雨又会倒转过来,即“倒黄梅”。

小暑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时节,有些地方多雨,防涝不能少;有些地方伏旱,抗旱要注意。

入 伏

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指“伏邪”。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小暑已经入伏。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每年的7月10日到20日之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也叫头伏、二伏和三伏。头伏和三伏各十天,二伏则根据年份不同,有时10天,有时20天。

所谓 “热在三伏”,小暑到来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很快也会到来啦。


 小 暑 三 候  

小暑至,年过半。

一路攀升的气温带着绵绵不绝的雨水,将我们拉进最具特色的季节。

山风散浮热,不觉夏日长。

夏梦正酣的时候,小暑三候也随之而来。

一候 温风至

大地上几乎没有一丝凉风,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 蟋蟀居宇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墙角下避暑热。

三候 鹰始鸷

因地面气温太高,老鹰飞到清凉的高空活动,姿态勇猛。鸷zhì是指凶猛的鸟。

 小 暑 习 俗  

古人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小暑”谓,何难之有?

倏忽温风至,良辰循流光而凝。庭院清荷香,美景在窗外肆意。

入山驱溽暑,赏心赖灵蝉悦耳。心静自然凉,乐事为半日清闲。

 晒 伏 

相传,在古代,皇帝会在农历六月初六晒龙袍,民间没有龙袍晒,就晒衣服。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因为六月六恰好在小暑节气中,所以又被称为“晒伏”。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晒衣服,晒粮食,晒书籍,防霉去潮。

 吃 伏 羊 

在山东、安徽和江苏一些地区,入伏还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也叫“吃伏羊”。

入伏吃伏羊

伏天炎热,吃了羊肉,喝了羊汤后,大汗淋漓,会祛除体内湿气,感觉浑身舒畅。

 吃 饺 子 

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lào)饼摊鸡蛋”的说法。

入伏后,高温让很多人食欲下降,出现“苦夏”的状态。古人认为,饺子开胃、解馋,便有了头伏吃饺子的习俗。

 食 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

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小 暑 文 学  

碧叶红荷,十里清香山涧莺啼,蝉鸣入堂。

时而云雨蒸腾,时而阳光热浪,这是热烈与温柔并存的时节;雨热同期助力万物生长,这是万物繁盛礼赞生命的美好。

小暑谚语
  •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小暑诗词
     《 消 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 苦 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备注:牖(yǒu)、鹯(zhān)、)、fǔ zèng


 小 暑 自 然 观 察   

满架沉甸甸的番茄,雨后娇滴滴的粉荷,庭院叫唧唧的蟋蟀,怡人香甜的瓜与果,绽放满街的木槿花,都是这个时节的专属场景。

趁着还不算特别热,和孩子一起去有着小溪的郊外,或者索性躺在树荫下的竹椅上,尽情感受那份炎热之余的夏日荫荫。

童年·夏天

那些陪伴着孩子,无忧无虑的痛快玩耍,仿佛童年在田野的开怀奔跑,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却。


荷花开了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开了,为小暑天气带来一丝清凉。

荷叶上有一种蜡一样的物质,雨水落在上面,能形成滚动的水珠,使荷叶好像永远也不会湿。荷花扎根在淤泥里,它的地下茎,就是我们吃的藕。

西瓜熟了
“吃瓜自由”,要感谢吴明珠奶奶!

一种说法认为,西瓜产自非洲,由西域传来,所以叫“西瓜”。另一种说法认为,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一种稀瓜,后来演变成西瓜。

挑西瓜时,要挑瓜皮光滑的,瓜蒂细小枯萎的,手敲能发出咚咚声的。小朋友,你学会了吗?

放暑假啦~

放暑假了,小朋友可以痛快地玩啦!

不过小暑经常发生强对流天气,出现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小 暑 “宜” 起 学 科 学   

童年正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儿童们每天都在玩科学~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几个简单好玩的科学小制作,小暑时节,爸爸妈妈赶紧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吧!


自制手工风扇

夏日炎炎,我们做个小风扇来消暑吧~

【制作材料】

1根竹签、2个木片、1个塑料瓶、1把美工刀、1段棉线绳和1瓶胶水

【操作步骤】

  • 在两个木片中间扎两个小孔,将竹签和两个木片利用胶水沾在一起。(竹片可涂色或绘画,装饰一下哦~)

  • 在塑料瓶的瓶盖、瓶底以及瓶身中间各扎一个小孔。

  • 将棉线从塑料瓶瓶身中间的小孔送入,穿过塑料瓶口,并系在竹签上。

  • 将竹签和塑料瓶组装起来。

  • 将棉线的另一端系在塑料环上。

  • 通过转动风扇将棉线缠绕在竹签上,用手一拉,手拉小风扇就做好了。

【科学原理】

当用手拉动棉线的一端,竹签开始向着一个方向转动,缠绕在竹签上的棉线在拉力的作用下变长;当竹签上的棉线释放完后,棉线又重新缠绕在竹签上,这时棉线变短了;当再一次拉动棉线时,竹签开始向着另外一个方向转动,缠绕在竹签上的棉线又开始变长,就这样棉线在重复的变长变短之间,小风扇不停地转动。


自制荷花图鉴

夏天是一个好吃好玩又好看的季节,除了虫鸣、戏水和西瓜,荷花也是盛夏重要的组成部分。


走进一个季节,从认识一种植物开始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查阅资料,共同自制一份荷花科普图鉴吧~


会发声的蝉鸣器

七月初,小暑节,正值盛夏,做一个蝉鸣器,一起来了解蝉的声音传播以及蝉利用翅膀发声的原理吧~

【制作材料】

木棍、装饰条、尼龙绳、蝉身(小竹筒)、蝉贴纸(眼睛、翅膀)、小木棍、牛皮纸片

【操作步骤】

  • 将牛皮纸中心穿一个孔用尼龙绳穿过、打结

  • 将双面胶贴在蝉身的眼睛和翅膀处

  • 撕开双面胶粘贴眼睛和翅膀

  • 将步骤1制作好的纸片居中贴在蝉口处,并贴上红色装饰条,尼龙绳另一端则拴在带树脂的木棒上

  • 组装完成,手握木棒,挥动竹蝉

【科学原理】

竹蝉是利用摩擦和声音共振的原理完成的,尼龙绳和带树脂木棒摩擦,这种摩擦通过尼龙绳传到牛皮纸上产生共振,这样竹蝉就能发出声音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