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Karl 2023-07-07 发布于云南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伟大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等思维战略上,还有他能够慧眼识人,使天下贤才各得其用的用人之道。

“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一”

毛主席深知人才有长有短之理,取人之所长,补人之所短,将人才的长处发挥充分,这是毛主席关于人才“长短”的思维。

对于毛主席的用人之道,晚年叶帅这样说:“如果不是跟着毛主席,我的一生会很平庸,或许会在南洋做生意,或许会在家里教书”。刘伯承元帅也说:“我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给我的”。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人曾让毛主席三次重用,他的晚年这样说:“没有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究竟有何能力,会让毛主席三次重用他?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无坚不摧的黄克诚

黄克诚1902年10月份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20岁那年考上了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也是在这时候,黄克诚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5年,黄克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克诚参加过北伐战争,在1928年又参加了湘南起义。

他曾在长沙战役和中共苏区多次反“围剿”的作战之中,以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地完成任务,但是也因为自身的视力很差,在几次战斗之中也险些丧命。

他多次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一次战斗之中,部队伤亡很是惨重,且当时腹背受敌。

黄克诚在多次请求撤退没有被准许的情况下,他直接说服之后率领部分部队一起杀出了重围,也因此,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情形,他有勇有谋,同时,知进退。

他直言不讳,在临时中央提出夺取中心城市的方针之时,他表示了强烈的异议,之后,又对“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批判,在被批评之后黄克诚拒绝认错,因此,黄克诚还遭到了降职的处分。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1934年,他率领部队作为前卫开始长征,之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

他率领部队曾浴血奋战于湘江的南岸,在枪林弹雨之中顽强地抵抗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掩护了军委和中共中央纵队渡江。

1940年8月,黄克诚率领部队和新四军苏北部队会师,一起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局面,也由此,华中抗战的新局面被打开。

1945年,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3师主力顺利完成了挺进东北的战略任务。

他住的院子因为常年失修,而常常漏雨,若是雨下得厉害,他自己的卧室漏雨更为严重,那时,他就会找几个脸盆接雨。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管理部好几次劝说黄克诚换个住处,这个房子实在是年头久了,问题很多。

黄克诚却说:“那得需要多少钱,现在很多群众住房都还很困难,我们住得要比他们的强很多倍,还是把钱省下来给他们吧”。

1986年的黄克诚重病缠身,或许已经察觉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无论医护人员和亲朋好友再怎么劝说,黄克诚依旧拒绝进行治疗,他说:“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不能为党工作了,不能为人民做什么了,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

黄克诚的智慧和胆识自然被毛主席看在眼里,黄克诚曾向毛主席提出一些意见,毛主任认真分析完之后,将黄克诚的很多宝贵意见全部采纳。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毛主席知人善用,曾经三次对黄克诚委以重任。

其一,在天津解放战争结束之际,需要一名在军中有威望,且又有长远目光的人来主持天津的工作。

黄克诚成为了毛主席心目之中首选之人,黄克诚率领部队打过众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他的指挥能力和个人在生活上的清正廉洁是有目共睹的,让黄克诚负责天津的工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件事。

黄克诚也不负众望,解放战争结束之后,黄克诚率领一众干部去了天津,他们对天津的种种情况做了详细地研究,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天津的生产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

其二,黄克诚在天津的工作再次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天津的生产步入正轨,平稳发展的时候,毛主席的觉得还有一个地方此刻更需要黄克诚这个人才——湖南。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黄克诚便是湖南出身,湖南的种种情况黄克诚再熟悉不过,在黄克诚的主持下,天津可以有效地恢复生产,那么他在湖南一定也可以将湖南的生产发展搞好。

黄克诚又一次没有辜负毛主席和民众对他的信任,他兢兢业业,在湖南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

毛主席第三次对黄克诚委以重任是在1952年,毛主席让黄克诚去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兼任总后勤部部长。

之后,他一丝不苟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他而言,万事一定要严谨和公正,他生活朴素,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国家和人民上。之后,又陆续担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晚年的他曾说:“革命年代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伟人的用人智慧

毛主席伟大和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发现人才,在贤才还没有显山露水的时候,毛主席便能看清其平静的外表之下所蕴含的能力和智慧。

秋收起义之时,部队中有一个读过大学的文化人叫做罗荣桓,因为读过很多书,当时她也负责管账,但是,一个不小心,他负责的钱箱被别人骗走了。

这时,毛主席便注意到了这个别人纷纷指责的“文化人”,他觉得罗荣桓革命意志坚定,并且勇于承认错误,是个诚实和踏实的人。果然。罗荣桓在之后的表现也没有让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失望。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他认真负责,战争时勇于冲锋,关心爱护下属,事事先考虑别人,几年后,罗荣桓被毛主席委以重任。

毛主席还能看穿别人的长处与短处,并且很好地发挥其长处,弱化其短处。

陈毅善于带兵,且陈毅在部队很受大家的尊崇,但是在军事指挥之上,毛主席明确指示,要粟裕多负责,陈毅和粟裕的配合,可谓是在战无不胜。

另外,毛主席还将做事更为谨慎的刘伯承和勇于冒险的邓小平放在一起,两人的搭配称得上是珠联璧合。

再有便是不问出身,唯重视人品和能力,革命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毛主席在乎的是革命的意志和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坚定信念。

此外,毛主席能够容人所短,且不以成败论英雄。

毛主席在读《资治通鉴》时这样批注:“观人观大节,略小故”。另外,在成败上,毛主席觉得再有能力的人也不能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做成功,一次,徐向前回到延安,众人纷纷指责他把几万人马都弄光了,就一个光杆司令回来有什么用?

徐向前很是自责,毛主席宽慰他,胜败是兵家常事,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有蛋呢?”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写在最后

有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在山之巅,是因为他看得更远和对世事洞穿,毛主席扬长避短的用人之道和其观大节、略小故的容人雅量都凝聚着深刻的智慧。

而取人之长,补其所短的用人智慧可以说是将不同的音调构成了最佳旋律。

“不知老至共开怀,长短随人各尽才。”沈尹默先生的这句诗用来说明毛主席扬长避短的用人之道再合适不过了。

毛主席用人之道,曾三次重用一人,他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