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景的发展及经典案例分享

 秦兆海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筑声阁

声学/剧院/专项/设计

一、声景的发展

1967年,Southworth提出“声景”(soundscape)概念, 指景观中全部声音信息的总和, 在城市规划(Southworth, 1967)、建筑设计(Thompson, 2004)、音乐作曲(Truax, 2008)等领域均有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 加拿大作曲家Raymond Murray Schafer主持实施了首个声景研究项目“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并创立了声学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 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中声音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Schafer, 1969, 1970)。

2002年6月,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正式出版《欧盟环境噪声评估与管理指令》(The EU Directive Relating to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Noise),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要考虑整体声环境并对特定类型的声景进行保留;每个城市需确定并保护安静区域(quiet areas)。法案首次将对声环境的策略从传统上的噪声“控制”转变为噪声“治理”,将环境声视为“资源”而不仅是“废物”,意味着对城市声音包括噪声的态度从以往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革命性地转变为通过优化声环境。此立法令声景在欧洲得到空前重视,并驱动了声景学科的高速发展。

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创建声景标准委员会ISO/TC43/SC1/WG54,专门探索声景的标准化问题。已出版:ISO12913-1:2014第1部分:定义声景的概念框架(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SO/DIS12913-2:2017、2018第2部分:数据资料收集和报告要求(Data Collection and Reporting Requirements);ISO/WD TS12913-3:2019第3部分:数据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

2011年,Pijanowski等沿用从声音来源角度描述声景构成的方法(Krause, 1987), 将声景分为3个组成部分 : 生物声音 (biophony), 物理环境声音 (geophony, 如风声、雨声、流水声), 以及人造声音 (anthrophony)。

2016年,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城市声环境舒适度为目的,基于声环境对人主观感受的影响,开展声景观设计研究。”

二、声掩蔽与环境掩蔽

声景观的研究摒弃了以降噪为中心的研究思路,而是注重各种声音之间的平衡,以及声音与环境、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声掩蔽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听觉现象之一,是指由于一种或多种声音的介入而使另一种或多种声音不可闻或部分不可闻的现象。掩蔽效应不能直接降低所感知声音(如交通噪声)的响度,但可以显著减少该声音的干扰。在声景设计中,通过有益声音来掩蔽噪声的设计手段已得到广泛认可。

环境(主要指视觉景观)可以影响声音(声景)的效果。已有的感知实验证明,自然景色可以使声景更为自然宜人,减少人们的烦躁感, 这一效果可以视为注意力转移而进行的掩蔽。因此声景设计应重视环境与声音的协调配合,即“有声有色”当是对优秀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这种配合能激发人的联想,使得声与景互为增长,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声景的经典案例

在不同的空间场景中,人们有不同的声音偏好。一般来说,自然声(风声、水声、鸟鸣虫吟等)是最受青睐的声音之一。而在自然声中,常应用于景观设计实践中的水声和风吹树叶的响声又最为人们所喜爱。李渔《闲情偶寄》中就写到:“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1.漱石枕流

南北朝文学家孙子荆在向朋友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时,由于口误,将他希望过“枕石漱流”的隐居生活,误说成“漱石枕流”,朋友非常诧异,他将错就错地解释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来“漱石”与“枕流”就成为了向往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的代名词。以“漱石”“枕流”为设计主旨的实例,一般强调听水“音”,又强调见石“形”。体现了人们在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其意境的追求。如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枕流,为电影《庐山恋》外景地。后人常将玉代石,命其为“漱玉”,以增添形象之美,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漱玉泉,泉水自池底或池壁涌出,然后由南侧的自然石上漫石穿隙,如同漱玉,汇入一自然形的石砌水塘。

图片

白鹿洞书院——枕流

图片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漱玉泉

图片

自然界的风声、水声堪比乐器发出的乐声,让人陶醉。西晋左思《招隐二首》中写道,“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宋苏辙在《题问政山岁寒亭》中写道,“长官不用求琴谱 ,但听风吹做弄声”。苏州沧浪亭翠玲珑楹联有云,“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风声、水声、鸟鸣虫吟等自然界之音,皆可为住居生活带来听觉之乐。

2.古建筑屋檐角下的风铎

古建筑屋檐角高高挑起,下面吊上一个风铎(也叫风铃),随风摇摆发出悦耳的声音。声景设计中可以在凉亭下悬挂风铃,风之所过,就会产生“叮铃叮铃”的音响,清脆而动听。

图片


图片

3.苏州的听枫园

同样是以风声为主要声景来源,造园师把院子围合后,在植上若干的枫树,令风不仅只有风吹过的声音,还有吹过枫叶清脆的声音,再搭配上围合院子的声音反射,声景的层次就十分丰富。

图片


图片


4.苏州拙政园的松风水阁

松树叶细如针,风吹叶动会发出平缓而柔和的“哗……哗……”声响 ,酷似波涛之声,因此“松涛”也成为历代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追求。苏州拙政园的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当风吹过,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


5.扬州个园的风音洞

在冬山南墙上,开有二十四个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就如笛子一般。当冬天来临北风呼啸,风声在孔洞中产生共鸣,发出呼啸之声,营造了寒风料峭的氛围。

图片


图片

6.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是无锡市寄畅园的景点之一。总长36米,深1.9米至2.6米,宽从0.6米至4.5米。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其命名是说它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图片


图片

7.英国谢菲尔德的谢夫广场 (Sheaf Square)的声景

英国“钢都”谢菲尔德市的火车站外嘈杂无序,设计者用一道不锈钢墙将噪声区和火车站隔离,并在广场上建造了多个喷泉,成为进出谢菲尔德市的人们难以忘怀的视听风景。刀刃将外侧噪音阻隔,内侧流水引入沁人心脾的声响,刀刃水帘幕、喷泉与跌水的声音,层次丰富,有遮有显,在广场周围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声音景观。不锈钢雕塑水帘幕,其南端呈圆柱形,并在另一端逐渐演变成令人回味的刀片状横截面。长约300英尺,高约16英尺。巨大的多层水瀑布,它使水流平静地流下一系列梯田。广场的各种水景在频谱和声级动态范围方面都很丰富,各种心理声学指标如响度、粗糙度、尖锐度和波动强度等都被运用其中并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场“音乐会”。问卷调查显示,水声并非所有声音中最响的,但却最能引起游人的注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8.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室内瀑布

新加坡樟宜机场将繁忙的商业空间和环境宜人的森林花园融合为一个整体。花园将被建在机场中央的玻璃穹顶下,各样的植物层层延伸向上,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降下人造雨灌溉植物。这片郁郁葱葱、光线充足的环境,是为了让过境的旅客感觉放松。为了维持植物能一直欣欣向荣,他们透过人造雨维持植物的生长,同时也从屋顶收集雨水流入瀑布中。“雨旋涡”——全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达40公尺),瀑布除了可以起到为景观环境降温的作用,还遮掩了室内轨道交通的噪声。

图片


图片

9.伊拉凯勒水景广场的瀑布

图片


图片

10.大理的小院子中区生活体验中心/MANG漫格景观

图片


11.禹洲朗廷府/安道设计

 把鹅卵石用一根根不锈钢铁丝支撑起来,石头就会随风摇曳,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图片


图片

日本园林常用的声景器具是惊鹿与水琴窟。这种器具采用了借和反衬的手法,用清脆且带回音的声音令人联想到禅意,为借;时不时的一声打破园中寂静,此乃反衬。

8.日本园林——惊鹿

惊鹿是通过杠杆原理,利用流水注入竹筒的一端,这端竹筒因重量增加而向下运动,倒出筒中的水后,因重量减轻而抬起,竹筒的另外一端敲击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图片

9.日本园林——水琴窟

水琴窟是指一种日本式花园装饰和乐器,其结构包括一个倒转的密封缸,流水通过缸上部的一个洞口流入缸内的小水池,从而在缸内产生悦耳的击水声音,其音像铃声或日本琴。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  者:杨志刚

编  辑:林忆宁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

2.百度百科

3.邱坚珍,康健,吴硕贤. 欧洲声景研究与实践进程. 中国园林,2022,38(12):58-63.

4.赵莹等. 声景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生物多样性. 2020,28(7):806–820.

5.王琛,刘润泽. 声景学视角下传统住宅声环境设计特色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Vol.10 No.6 2020:52-56.

6.鹿先森. 声景——听而未觉的声音. 知乎.

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795193009197508&wfr=spider&for=pc「知识分享」你所不知道的“声景”

8.http://www./ganhuo/show-1257.html.这就是设计师“先声夺人”的爱!

关注筑声阁

获取噪声与振动控制、建声、扩声及剧院设计资讯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