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青青子衿pdehxo 2023-07-07 发布于重庆

终于写完了《韩陵之战》,系统显示10083个字,全部看完要50分钟,自己都惊到了,只好分成上、下两集来发,好在是两集连发,不会影响阅读的连续性。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公元532年,闰二月,邺城。

一队骑兵簇拥着一辆油壁马车疾驰而来,在相州长史游京之府门前勒马,一个全身铁甲、虎背熊腰的青年将领跃下马来,手按腰间斩刀,直入府中。

游京之慌忙出迎,道:“诸位军爷,何故来我府中?”

青年将领铁铸一般的面容毫无表情,只一拱手,道:“游长史,末将渤海王驾前都督薛孤延,奉大王钧令,前来迎接令嫒游小姐!”

游京之大惊,道:“错蒙渤海王青眼,前日曾对老夫提起欲聘小女为妾,老夫当面已谢绝了渤海王好意,怎地今日又来接人?”

薛孤延冷冷道:“大王颁下钧令,末将只管执行,哪知是何原委?长史大人可自去向大王询问。”

言罢大步疾行,众军士紧随,铁甲佩刀碰撞,响成一片。

府中人人惊得面如土色,游京之急得满头冷汗,只得一边苦劝,一边随行。

不一时,众军士来到内院,一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少女立在院中,惊惶向游京之道:“爹爹......。”

薛孤延把手一摆,道:“游姑娘,请随我去渤海王府吧!”四下军士一拥而上,将游姑娘围住。

游京之凄然道:“薛将军,我女儿已许配了人家,即将成亲,请渤海王高抬贵手......。”

薛孤延却恍若未闻,见游姑娘瑟缩不行,上前一把抓住她的衣袖,就往外拽。

游姑娘哪里抵得住他的虎力,踉踉跄跄被拖出府来,推上马车,兀自哭泣喊道:“爹爹!爹爹!”

薛孤延跃上战马,一声斥喝,众人泼风似地去了。

高阳太妃游氏,父京之,为相州长史。神武克鄴,欲纳之,京之不许,遂牵曳取之。——《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

转眼来到城中原广平王元悌的王府,现如今已改为了高欢的渤海王府。

薛孤延命军士将马车赶入内院,径自往前殿而来。

殿上高欢、高乾、高昂、封隆之、李元忠、高岳、娄昭、窦泰、段荣、刘贵、孙腾等人都在,薛孤延上前行礼,朗声道:“大王,游氏小姐已带入府中了!”

高欢老脸一红,面现几分尴尬,道:“知道了。”

心中暗道:“这个薛孤延,这等事也不知道私下禀告,粗坯一个!”

封隆之微笑道:“游京之是个老顽固,想必颇有抵触?”

高欢摇摇头道:“不错,前日孤王向他提及迎娶他女儿之事,被他婉言拒绝了。”

封隆之笑道:“无妨,广平(今河北邢台任泽区)游氏的族中耆老都已同意,他一个晚辈岂敢违抗。”

原来,为了加强与河北世族的联系,封隆之、高乾、李元忠极力鼓动高欢迎娶世家大族女子为妻,广平游氏在相州、殷州一带根基极深,故此先与游氏联姻。

不仅是游氏,连已故的广平王元悌的王妃郑大车也已被高欢收入囊中。

四年前,元悌在河阴之难中惨死,年轻貌美的王妃郑大车就守了寡。

但郑大车不是普通人家女子,她出身荥阳郑氏北六房,是已故相州刺史郑道昭的孙女,鸿胪卿郑严祖的女儿。

荥阳郑氏是北魏四大汉人高门之一,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长期与北魏皇族通婚,影响力举足轻重。

故此,有封隆之、李元忠等人的极力撮合,加之郑大车确是艳冠群芳,高欢就乐得顺水推舟,将郑大车拿下。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如今,高欢除了正妻娄昭君外,还有韩氏、郑氏、王氏、穆氏等一众美妾,又得了游氏,齐人之福倒也享得不亦乐乎。

高欢与众人正言笑间,莫多娄贷文大步入殿,道:“启禀大王,刚才洛阳探马飞报,尔朱天光率三万关陇军已出潼关,尔朱兆率五万契胡军已至洛阳。”

“终于还是来了!”仿佛一阵寒风在殿上拂过,众人都沉默下来。

高欢扫视众人,坦然笑道:“该来的迟早会来,也没什么好忧虑的。起兵以来,我就等着这一天。”

高乾接口道:“不错,尔朱氏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我们如今有河北世族全力支持,根本无需怕他!”

娄昭却道:“但尔朱氏毕竟人马众多,尔朱兆的五万人马应该是晋阳契胡军主力,尔朱天光三万军也是关陇的精锐,尔朱度律、尔朱仲远的洛阳军和徐州军也至少有三、四万,敌人兵力至少在十五万以上,我们如今只有两万多步兵,骑兵不满三千,实力相差不小。”

封隆之道:“幸好我们现在据有邺城,不如倚仗坚城固守,他们人马虽多,但粮秣消耗巨大,时日一久,师老无功,自然退却。”

高岳却插口道:“不可守。”

封隆之一愣,道:“高将军,为何不可守?尔朱氏善于野战,不善攻城,我们何不扬长避短?”

高岳缓缓摇头,道:“封大人,尔朱氏征战这么多年,早已不是当年只会在草原驰骋的传统骑兵了。”

高岳转向高欢道:“大王,尔朱氏有洛阳朝廷为后盾,我们只有邺城、信都、广阿、定州四城,如果他们围困邺城,那么不管是旷日持久还是围城打援又或者分兵去攻信都、广阿,都行有余力,我们必将陷入被动。”

高欢道:“依贤弟之见呢?”

高岳语气坚定地道:“主动出击,置之死地而后生,或可一战!”

高欢沉思间,众人纷纷交头接耳,忽听殿外脚步声响,斛律金、蔡俊、厍狄干、斛律光大步走入。

高欢大喜,起身相迎道:“阿六敦兄长,这么快就赶来邺城了,着实辛苦。”

又在蔡俊胸口捶了一拳,道:“景彦,你怎么也来了,是万景(侯景字)叫你来的吗?”

原来,斛律金一直在信都防备幽州刺史李修,后来侯景与斛律金密谋,以三千军奇袭渔阳(今天津蓟州区),生擒李修,彻底将幽州兼并,斛律金这才南下,赶至邺城。

蔡俊依旧是淳朴憨实的笑容,道:“贺六浑,侯跛子叫我来帮你,他叫我跟你说,千万不能死守邺城,要主动出击,才有一丝胜算。”

高欢一惊,情不自禁看了高岳一眼,问道:“景彦,万景为什么要我主动出击。”

蔡俊道:“侯跛子说,尔朱氏兵马虽多,但各自不相统属,绝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只要你能将最强的击溃,其他的必然不战自败。你如果示弱守城,他们信心大增,反而会因为贪功而奋勇争先,所以这一仗,只能攻,不能守!”

斛律金也道:“渤海王,契胡军如今不比以往,特别是经历了陈庆之之乱后,对城池攻守也有了经验,我们一昧固守必然会自陷绝境!此次我带来了信都新训练的三千步兵,还有侯景麾下五千定州精兵,如今邺城已有三万健锐甲士,虽然骑兵不多,有些吃亏,但只要我们将士用命,一样可以与之一战!”

高欢点头道:“不错,被动防御确实弊大于利,我们且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主动进攻!”


时间进入三月,洹水(今安阳河)两岸竖起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垒,无穷无尽的尔朱大军滚滚而来。

其中,尔朱兆率大将慕容绍宗、斛律羌举领五万晋阳军,尔朱仲远率大将步大汗萨领四万徐州军,在洹水北岸驻扎;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洹水,今安阳河

尔朱度律率贺拔胜、斛斯椿、贾显智、贾显度、张欢领四万洛阳军,尔朱天光率大将梁台、赵善、于谨领三万关陇军,在洹水南岸驻扎。

四路大军合计十六万,号称二十万,在洹水会师,距邺城不过八十里。

尔朱世隆担心四王互不相属,又请出太尉、录尚书事、冯翊王长孙稚为使持节、东北道大行台,总督军事。

长孙稚自从卸任雍州刺史,回到洛阳任了个有名无实的太尉,其实一直闲居在家。

对尔朱氏乱政,长孙稚有心拨乱,无力反正。如今尔朱世隆请他出山,他本不想从命,无奈人在矮檐下,怎敢得罪尔朱世隆,只得勉强答应。

如今大军到齐,长孙稚身为统帅,自然要召集会议,布置方略。

不料坐在中军帐中,尔朱四王却一个也没来。

传令兵回禀,尔朱度律和尔朱仲远在营中赌博,尔朱天光去了营外围猎,尔朱兆更是离谱,竟独自率三千骑兵进攻邺城去了。

长孙稚又气又怒,心道:“这打的什么鸟仗?我这还叫统帅吗?”索性不再催促,自也去营中高卧,不再管事。

却说尔朱兆率斛律羌举领三千骑气势汹汹,直扑邺城西门。

出发之前,慕容绍宗曾道:“大王,我军远道而来,贺六浑早有提防,此时奔袭恐怕徒劳往返,无甚效果。”

尔朱兆不听,命慕容绍宗守营,自与斛律羌举来攻邺城。

待到邺城西门,却见城门紧闭,城上刀矛如林,一排排弓箭手张弓搭箭,闪着寒芒的箭镞蓄势待发。

尔朱兆在三箭之地外勒马大叫:“叫贺六浑来见我!”

城上一将却是娄昭,微笑道:“吐莫儿,渤海王忙得很,没工夫见你。”

尔朱兆大怒,就欲攻城,斛律羌举急道:“大王,你看!”只见南面隐隐有烟尘扬起,尔朱兆不禁一愣。

斛律羌举道:“他们早有防备,我军骑兵不利攻城,还是回去与三位大王商议妥当再作打算吧。”

尔朱兆只得恨恨作罢,率军撤回洹水。

其实,尔朱兆看见的烟尘并不是疑兵,而是高欢率高岳、高敖曹、斛律金等人轻骑前往洹水侦察敌情返回。

尔朱兆从西门撤军,高欢正好经紫陌桥(今河北临漳以南五里,漳河石桥)驰入邺城南门。

此前,高岳提出,既然要主动出击,当选一处有利地形进行决战。

高欢也认为眼见为实,当即亲自前往查看。

邺城以南为漳河,漳河以南是五十里许的开阔平原,平原尽头有一片丘陵,丘陵中一座小山名为韩陵山。

韩陵山南麓低缓起复,延伸至洹水之滨。

高欢众人对照地图和今日亲眼所见的地形地貌,反复商议,觉得平原上最利于契胡骑兵冲锋,显然不适合己方布阵;

韩陵山并不是什么险峻高山,也谈不上有什么地利优势;

而韩陵山南有一片方圆十里的谷地,堪堪可以容下三万人,加之四面山岗之上林木茂盛,可以限制骑兵驰骋。

高欢当即决定,把韩陵山南,洹水岸北作为决战之地!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北魏普泰二年三月壬戌日(公元532年3月28日)。

高欢命封隆之、娄昭留守邺城,自率三万步兵,二千骑兵于寅时出发,冒着大雨急趋韩陵。

大军翻过韩陵山,在山南谷地布阵,又命段荣驱赶无数牛羊将身后的韩陵山口堵死,以示破釜沉舟的决死之心。

高欢将所部分为九军,外六军分别由张保洛、贺拔仁、莫多娄贷文、王怀、侯莫陈相、韩轨统领,每军三千人,合计一万八千人,军阵环环相扣,左右相连,呈圆桶阵势;

敕勒悲歌 第45集 血战韩陵(上)

圆阵中又分为内三军:

中军五千人,由尉景、窦泰以及高欢的堂叔祖高盛统领,以高氏宗亲子弟为骨干,如高永乐、高长弼、高显国、高思宗、高思好、高元海、高归彦、高灵山等都在军中效力。

左军三千人,由高敖曹、蔡俊、彭乐统领,以河北汉族兵士为主,麾下有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刘长狄、成五彪、刘桃棒、李希光、刘叔宗、刘孟和等汉家将领。

右军三千人,由高岳、斛律金、厍狄干统领,以敕勒族勇士和侯景的定州军为主,斛律光、段韶以及侯景部将宋子仙、王伟、田迁、王显贵、侯子鉴、郭元建、张化仁都在军中。

高欢在侯深、尧雄、薛孤延、尉兴庆等人簇拥下,在中军坐镇。

出发前,高欢对高敖曹的左军颇有些担忧,曾对高敖曹道:“高大都督,你的部下都是汉人,恐怕战力偏弱,不如我从中军分拨一千鲜卑军,与你的汉军混编,如何?”

高敖曹大怒,亢声道:“我所率的汉军训练已久,配合熟悉,战力岂会弱于鲜卑?万一和鲜卑人混在一起,胜则争功,败则诿过,反而误事!我高敖曹打仗,无需大王操心!”

“敖曹所将,练习已久,前后格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洽,胜则争功,退则推罪,不烦更配也!”——《北齐书·列传·第十三》

高欢虽被高敖曹的吼声震得耳鸣,却也佩服他的豪气,便不再坚持。

长孙稚和尔朱四王听闻高欢领军来迎,十分惊诧,一起整军列阵,在阵前观看。

此时天已微明,漫天雨雾纷纷扬扬,十余万尔朱大军沿洹水绵延二十多里,只是旌旗被雨水打湿,不能随风飘扬,显不出气势。

尔朱兆跃马扬鞭,大笑道:“贺六浑忒也托大,若是据守邺城,我们还要费些功夫,他竟敢出城迎战,莫非是嫌死得不够快吗?”

尔朱众人也纷纷嗤笑高欢自不量力。

尔朱天光身后,征虏将军于谨却道:“陇西王,下官看高欢列阵颇为严谨,排兵布阵极有章法,且兵士目光坚定,斗志高涨,恐怕不是易于之辈,切不可轻敌。”

于谨原在广阳王元深麾下,在平定六镇之乱中立有大功。后在荆州抵御南梁曹义宗,又随尔朱天光入关平定万俟丑奴。此番尔朱天光东来,命他随军参赞军务。

尔朱天光听于谨此言,不以为意道:“高欢新近在广阿获胜,又攻下邺城,士气自然高些,但他终究人马有限,士气再高又能如何?”

他言笑无忌,却提到了尔朱兆、仲远、度律等人最不愿提及的广阿之战,人人顿时心中恼怒。

尔朱兆怒视尔朱天光一眼,也不向主帅长孙稚招呼,径自催马上前,大吼道:“贺六浑,出来说话!”

高欢自不能弱了气势,一催紫骅骝,来到阵前,笑道:“贤弟,招呼为兄有何话说?”言下还在提醒众人自己与尔朱兆的结义关系。

尔朱兆听闻“兄弟”二字,越发怒不可遏,啐道:“呸!贺六浑,你这杀贼,当年我跟你在晋阳对天盟誓,义结金兰,你竟然背弃誓言,公然反叛,你有何面目见我!”

高欢把脸一板,义正词严道:“吐莫儿,我们本在天柱大将军麾下,立志共辅朝廷,你竟然丧心病狂,将先帝掳去晋阳,还将他缢死。我高欢大魏忠臣,你这乱臣贼子又有何面目见我?”

尔朱兆暴跳如雷,怒道:“我没有谋反!是元子攸冤杀天柱大将军,我为叔父报仇,何错之有?”

高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喝一声道:“住口!当年天柱大将军有不臣之心,蓄意谋反,是我亲耳听见,你当时就站在门口,还敢狡辩没有谋反?”

尔朱兆被噎得直翻白眼,还要再说,高欢哪里容他插话,连珠箭般喝道:“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以君杀臣,哪有报仇之说!你心中毫无忠义之心,我高欢大好男儿,岂能跟你这反贼为伍!休要多言,我们今日恩断义绝,多说无益,你尽管放马过来吧!”

论武艺,十个高欢也不是尔朱兆的敌手,论口才,一百个尔朱兆也赶不上高欢。

尔朱兆被高欢疾言厉色一顿训斥,气满胸膛,哇哇大叫道:“晋阳军全军出击!给老子踏平这些贼厮鸟!”

慕容绍宗却看出高欢阵势的古怪,他的圆阵占据谷地中央,谷口宽不过四、五里,周边空间已然不多。

两侧山岗环抱,虽不甚高但长满了茂密的杨树、栗树,骑兵无法驰骋,急道:“大王,谷口狭窄,我军摆布不开......。”

话音未落,尔朱兆已不管不顾,将金刀高举,大喝:“全军出击!”带头冲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