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关陇长风》第十集 天才侯景

 青青子衿pdehxo 2023-07-07 发布于重庆
《新·关陇长风》第十集 天才侯景

上回书说到,宇文泰轻敌冒进,中了侯景埋伏,若非李穆、尉迟纲舍命相救,险些就命丧疆场。

于谨、侯莫陈崇率后军赶来,敌住侯景,此时天色已晚,两军收兵,只待来日厮杀。

次日清晨,鼓角之声大作,东魏这边由侯景为主帅,高敖曹另引一军,总兵力在十万上下,列阵于邙山至河桥之间;

西魏这边是宇文泰亲领中军,从金墉城赶来的独孤信为右军,赵贵率领左军,总兵力也在十万左右。

宇文泰登上高处,眺望敌阵,不禁叹息道:“侯景为将,果然名不虚传,我看他这阵法张弛有度,前后相衔,可攻可守,颇难对付。”

于谨在旁道:“此阵名为七星北斗阵。”宇文泰惊问:“于公知晓此阵?”

于谨沉思道:“此阵乃前燕慕容恪所创。慕容恪绝世名将,他族人奉北斗七星为神,故创此阵,慕容恪曾以此阵击败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当年我在广阳王麾下时,曾见尔朱荣帐下有一人名叫慕容绍宗,正是慕容恪嫡脉子孙,侯景曾拜他为师,故而习得此阵。”

宇文泰犹豫道:“此阵该如何击破?”

于谨道:“我观此阵,尚有破绽。东北角有一军孤悬阵外,不合阵法,我军当猛攻此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可破阵。”

宇文泰命人前去打探,斥候回报,此处为东魏司徒、骠骑大将军高昂的旗号,高昂亲自跨马临阵,在阵前搦战。

《新·关陇长风》第十集 天才侯景

宇文泰面露惊惧之色,问道:“莫非是'陆上猛虎、人中霸王’的高昂高敖曹?”一时颇为踌躇。

于谨却笑道:“丞相勿忧,我闻高敖曹一介汉人,却蔑视鲜卑等族胡人,常常自领汉人单独成军,与高欢手下其他将领素来不睦。他虽骁勇,我军勇将也不在少数,只要我们集中精锐,胜他不难!”

这边李弼大声道:“末将请令,前去会会他!”宇文泰再三叮嘱小心,李弼率军杀出,来战高敖曹。

两人互通姓名,再不多话,刀槊并举,双马盘旋,好一番厮杀。

战十余合,李弼渐有不支,宇文泰急道:“高敖曹非一人之敌也!”乃命达奚武上前助战。三人一槊、一刀、一斧,激战甚酣。

这边高敖曹阵中,大将李猛见主将被围,挺枪上前助战,被杨忠挥熟铜鞭上前敌住。

又有东魏大将宋显觑见宇文泰在阵前观战,一催坐骑,疾望宇文泰冲来。

侯莫陈崇跃马持槊,迎上前去,大喝一声,一槊刺宋显于马下。李猛见状大惊,被杨忠一鞭打死,二人乘势夹攻高敖曹。

高敖曹被李弼、达奚武、侯莫陈崇、杨忠四将围住,兀自酣战不退。

于谨命尉迟纲、窦炽、王杰、高琳四将再上前助战。高敖曹终于力有不济,一着不慎,被杨忠一鞭砸在肩头,只得拨马败走。

此时两军二十多万人已在一百多里的战线全面交锋,宇文泰见高敖曹败走,号令李弼等人务必紧紧咬住高敖曹不放,下定决心要集中精锐消灭高敖曹。

高敖曹耻于向侯景求援,只得纵马奔河阳城(河南省孟县),李弼诸将在后紧追。

高敖曹逃至河阳城下,高叫开门,河阳太守高永乐是高欢的侄子,跟高敖曹关系向来不好,居然不准开城。

高敖曹大怒,拔刀猛砍城门,城门尚未砍开,眼看李弼等人又要追来,高敖曹只得躲进城门吊桥下。

李弼等人追至城下,不见了高敖曹,正在纳闷。达奚武眼尖,一眼看见城下有个高敖曹的随从,手里捧着高敖曹的金带,就把他抓住逼问,这个随从就指出了高敖曹的藏身之处。

这个出卖高敖曹之人叫做京兆,一年前,高敖曹因为他犯了小过,要杀他,京兆说:“我这些年曾三次救你于危难,你怎能因小过便杀我?”

当夜,高敖曹梦到京兆将血涂到自己身上,醒后大怒,就命人将京兆的双腿打断。

京兆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到了报仇的时候,就出卖了高敖曹。

高敖曹见藏不住,就昂首走出,他知道今日必死,索性对旁边一个西魏小兵道:“来吧,给我个痛快,我送你个国公的位子。”坦然受死。小兵鼓起勇气,斩下了高敖曹的首级。

昂走河阳,太守高永乐与昂隙,闭门不受。昂拔刀穿阖,追兵至,伏于桥下。追者见其从奴持金带,问昂所在,奴示之。昂奋头曰:“来,与尔开国公!” 追者斩之以去。——《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

宇文泰欣喜若狂,下令给这个小兵赏绢万匹,每年按量发给,结果直到北周灭亡,大隋建立,赏绢还没有给完。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高敖曹力竭被杀,宇文泰赚得先机。但是数十万人的大战,上百里的战场,某一个人的生死往往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即使是高昂这朵比较大的浪花,也不足以决定整个战局。

侯景当然知道高敖曹兵败身死的消息,但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他坐镇中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目中闪着狂热的光芒,头脑却无比冷静。

一条条战况汇总到他这里,一个个指令从他这里发出,七星北斗阵像一个巨大无朋的机器,高速运转。

枪兵、盾刀兵、短斧兵、掷矛兵、轻骑兵、重骑兵、弓箭兵、弩车兵,各种兵种被他熟练使用,每一声击鼓和鸣金都敲击在最合适的时机,每一个将领被他分派到最精确的位置,这一刻,侯景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天才。

这一刻,他也由衷地感激高欢。

从小时候起,身边的人就看不起自己这个矮小瘦弱、其貌不扬的羯族跛子,唯有高欢对自己亲善有加,这次更是几乎把东魏一半以上的精锐交到了自己手里。

“我一定要打赢这一仗,我一定要让世人知道,我侯景,绝不逊色于古往今来任何名将!”侯景暗暗发誓。

此时战局极为胶着,侯景的左翼在河桥,由韩轨、尧雄统领,对阵的是当年葛荣叛军里的大帅哥独孤信以及大将李远。

对独孤信这个对手,侯景非常重视。

在滏口、在荆州、在沙苑、在金墉城,两人四度交手,他知道,独孤信绝对是一名劲敌,他只是一直运气不太好,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始终不够大而已。

果然,消息传来,独孤信攻势极猛,韩轨阵势渐乱,请求中军派援。

但是中军直面西魏主力,宇文泰挟新斩高昂之威,攻势尤为凌厉。

李弼、侯莫陈崇率领的关陇铁骑剽捷悍勇,冲击力极强,全靠侯景灵活指挥才堪堪敌住,本就十分吃力,哪有余力赴援。

侯景传令:“命万俟受若干领一千骑兵赴援,只要虚张声势,不要投入厮杀,守住即是大功!”

去年,万俟受若干跟随父亲万俟普拨从关中千里来投高欢,高欢对万俟普拨格外尊重,每次都亲自扶万俟普拨上马,万俟受若干感念高欢大恩,曾脱帽跪地叩头道:“愿出死力以报高王。”

如今报效高王的时候到了,当即点起一千骑兵,疾如闪电,赶往河桥。

此时,韩轨、尧雄已敌不住独孤信、李远的攻势,节节败退,败军争相渡过河桥,撤往黄河北岸。

如果河桥失守,东魏这十万大军的归路就要被截断,士气也必大受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万俟受若干见西魏军欲趁势抢占河桥,当即挥军拦住,勒马桥前,大吼一声:“万俟受若干在此,能来可来也!”其声如雷,竟盖住了两岸喧嚣。西魏军见他威猛,一时惊惧,四下溃散。

洛以一军不动,谓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西人畏而去之。——《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待独孤信赶上前来,重新整顿时,那边韩轨也已整军列阵,战事复陷胶着。

后来高欢听闻,极为感叹,命人在此地筑城,名为“回洛”,以纪念万俟受若干。

东线重新稳定后,侯景敏锐地发现,西线出现了机会。

西线即侯景右翼,由厍狄干、任祥统领,对阵的是西魏赵贵、怡峰的左军。

但与独孤信骁勇犀利的打法相比,赵贵军攻势虽猛,却少了独孤信那一份灵动与机变。

侯景略微沉思,命斛律金统领八千重甲骑兵出动,先攻宇文泰中军,气势要猛,但一击即走,真实目的是赵贵的左军。

斛律金八千铁骑是东魏精锐中的精锐,出击时人人沉默无声,并不大喊大叫,但马蹄如雷,水银泻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且阵型极为严谨密集,展现出极高的骑术与军纪。

西魏中军正待严阵以待,摆出防御阵势时,八千铁骑画出一个完美弧形,竟矫夭如龙,折而向西,猛扑赵贵左军。

西魏这边措不及防,被斛律金拦腰突入,赵贵、怡峰虽极力阻拦,却抵挡不住,顿时大乱。

斛律金按侯景之命,将赵贵军一冲两半,立即回军再冲,不让西魏军有时间整顿,厍狄干、任祥又全线压上,西魏左军开始溃退。

宇文泰见状大惊,准备调中军去救援,不防斛律金再次从赵贵军中突出,直扑宇文泰的中军。一时间,宇文泰中军又复大乱。

于谨急命中军收缩,结阵抵御。虽勉强稳住,但整个战局已开始出现倾颓。

这时,宇文泰急于扩军的隐患开始暴露。西魏军力虽不少于东魏军,但来源复杂,互相配合并不熟练,打顺风仗时固然气势逼人,一旦攻势受挫,却因为缺乏韧劲,很容易崩盘。

而东魏军毕竟是以六镇叛军和尔朱氏的契胡骑兵为主,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久经沙场、见惯生死,战斗力极为强悍。

这时,侯景见斛律金冲击宇文泰中军未果,暗叫可惜,当下令旗舞动,命斛律金率骑兵绕过宇文泰中军,去袭独孤信后军,但仍以骚扰为主。

此时,战事已持续一天,双方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厮杀。

东线是西魏独孤信略占上风,中军是东魏略占上风,但在西线,东魏军已取得压倒性优势,而且渐渐向宇文泰的中军合拢过来。

时近黄昏,金乌西斜,大雾渐起,混着漫漫黄沙,能见度急剧下降。

侯景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出击。东魏鼓角震天,攻势骤然加强,西魏军中路和右路也开始松动。

加之斛律金的重甲骑兵往来冲杀,西魏各军之间的联络均被截断,左、右军看不见宇文泰和西魏文帝的旗帜,不知道中军的情况,陆续开始溃败。

宇文泰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西魏文帝开始撤退。

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气雾四塞,莫能相知。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帝所在,皆弃其卒先归。——《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四》

西魏军在绵延上百里的战线上溃退,瀍水桥是撤退的必经之路,幸得大将杨忠,率五名勇士守住瀍水桥,杀得身前尸积如山,守住了这条生命通道,宇文泰才得以渡河西逃。

河桥之役,皇考与壮士五人力战守桥,敌人不敢进。——《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

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原在赵贵左军,被东魏军围住,身负重伤,眼见必死,都督侯伏侯龙恩和弟弟侯伏侯万寿杀入重围,救出了宇文护。

更惨的是西魏光禄勋、太原郡公王思政。

他本是北魏重臣,孝武帝的心腹,鼓动孝武西迁他和斛斯椿出力最大。可是因为和孝武帝关系太好,并不受宇文泰信任。

王思政却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有一次宇文泰设宴,玩掷樗蒲(类似骰子)的游戏。宇文泰解下自己佩带的金带,说:“谁能掷出全黑,这条金带就归谁了。”

所有人掷了个遍也没人掷出全黑,轮到王思政时,他说:“丞相待我不薄,我愿尽心尽力为您效命,如果我这话言不由衷,神明一定不会让我掷出全黑,那我就自杀以谢丞相!”

说完立即拔下佩刀,横在膝上,抓过樗蒲,一下掷出。宇文泰刚要制止,他已经掷出了全黑。

王思政便庄重地向宇文泰叩拜,接受金带。宇文泰心想:“好小子,你怎么不去澳门发展?”不过对他倒也有所改观。

至思政,敛容誓曰:“愿掷为卢,使不作也, 当杀身以谢。”辞气慷慨,一座尽惊。揽摴蒲掷之,周文止,已掷为卢。——《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如今宇文泰兵败逃命,管不了其他人。而王思政一直是文臣形象,眼下身陷重围,只得卸下伪装,大叫一声:“老子不装了!”

只见他手持长槊,大呼迎战,每一击必击倒数人,在乱军中大杀四方。

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不过终究陷阵太深,架不住潮水一般的敌人,王思政身负重伤,晕厥过去。

王思政这人有个特点,临阵时总是穿得破破烂烂,别人常常嘲笑他,现在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那些身着一身名牌的,在战场上往往受到重点关照,不是被生擒就是被斩首,而衣衫破旧的王思政居然逃过了一劫,这也教导我们,平时穿着一定要低调一点。

思政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得免。——《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东魏追杀的主要目标当然还是宇文泰,这也让他体会了一把今天上午的高敖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受,不过好在有义子蔡祐保护,奋力阻敌,才得以逃脱。

此战,宇文泰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洛阳及河南诸地也都被东魏收复。

抛开将帅的表现,其实在综合实力上,此时的西魏还是远远弱于东魏。而宇文泰连胜而骄,对形势产生了错误的估计,才有了这次惨败。

经此一役,宇文泰又该如何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呢?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