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多或者过少地接纳自己,都有问题!

 揉揉人人 2023-07-07 发布于四川

揉揉人人:

我挺讨厌接纳自己这个说法的,可能是太多人说了

接纳自己的一切就是死亡

Naiiilp

你说这个我体会还挺深的。

不是在知识层面理解很深,而是体会很深。

尤其是这两周的实践体会。

概括来说,是这个命题:

很多时候,自己想要克服掉的事,用蛮力克服是没用的。反而你去试着接纳它,它就会自己消失。

Naiiilp

从这个意义上,接纳是克服的有效手段之一。

揉揉人人:

是克服的欲望消失了,而不是要克服的事情消失了

Naiiilp

不是的

我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消失,不是相对欲望的消失

是绝对的消失

我继续根据这个命题的衍生推理的结论会是这个:

很多需要被克服的东西,之所以存在,核心原因就是你不接纳它。

揉揉人人:

比如说,我酗酒,我想改变,但我接纳了自己,酗酒依然存在,我只是不想改变酗酒了

Naiiilp

不不,你没get到我说的。

你这个判断,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

但我体会到的神奇之处,恰恰就在这儿:

你接纳了自己酗酒,你就会慢慢变得不再酗酒。

当然我不敢说它适用于所有领域

揉揉人人:

真的假的

Naiiilp

到真的就这么神奇

揉揉人人:

我咋感觉会更变本加厉

Naiiilp

真的!

让我思考这个问题,我也会得出你这个结论。

Naiiilp

但神奇之处就在这儿。

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反智,而是有一些比【欲望-克制】更深层的机制我们没意识到。

揉揉人人:

但是更客观的也能改变吗?

比如我秃顶,然后接纳自己秃顶

你不能说没长出头发说明不够接纳[旺柴]

Naiiilp

肯定是不适用于所有。

这又不是魔术。

我还没仔细探究领域,但领域应该可以圈定在心理范畴,不是客观世界范畴。

我看过很多宗教的东西,比如薄伽梵歌,涅槃,其实都有暗示这个事情。

Naiiilp

心灵范畴

揉揉人人:

你实践是怎么体会的

Naiiilp

我就真有这个神秘体验

比如内心的傲慢,接纳自己的傲慢了以后,就真的觉得自己好像不再那么渴望胜利了。

接纳内心的胜负欲而不去克制它,去争的欲望反而没那么强了。

揉揉人人:

我也想试试

但没找到啥目标

Naiiilp

去接纳自己被分手,自己过去的遗憾就是遗憾,就是无法被弥补。

就真的平和了

接纳自己的悲伤情绪,任自己悲伤,就真的好像没那么悲伤了

揉揉人人:

有一点理解了

Naiiilp

当然,这个不一定是接纳机制造成的。

也肯定是因为对自己的宽容,给了自己一定的治愈效果。

但神奇就是神奇

我发誓绝对没有为了【语出惊人】而编造自己的体验

揉揉人人:

说回了接纳,我感觉有对某些事的不接纳,有改变的欲望,才有活着的感觉

Naiiilp

嗯,我能理解,我有过体会。

但现在完全不是这样。

但我确定,并不是失恋让我变得这样。

揉揉人人:

比如你体验那个西部游戏,不是体验很深而幸福吗

Naiiilp

接纳和改变可能不像逻辑中的那样,是冲突的。

接纳一定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改变的工具。

揉揉人人:

接纳成就了改变,如果我的初始目的就是改变,为了改变而接纳,还能改变吗

Naiiilp

我自己也捋不清,这些事对我来说完全是超越表面逻辑的。

可能这个领域逻辑就失效,也可能是有一些深层逻辑机制没被我探查到。

我不清楚,没体会这么深。

不过宗教里,都说不能

我倾向于认可。

不是逻辑上的认可。

是相信。

相信不经历消亡,就没法涅槃

相信不放下执着,就无法得到

想要的不会来,不想要了,自然就来了。

这一点,我绝对有亲身经历

在感情中,在游戏中。

我甚至觉得这是神秘体验。

当然不是我们最鄙视的那种,变魔术般的神秘体验。

我真的没有为了押韵或者说high了而瞎说。

比如游戏。并不是我不想中奖,然后就抽中奖了这种脑残言论。

而是一些类似于空洞骑士之类的,很难的游戏。我去想着怎么操控,怎么躲招式,就是过不去。

我忘掉操作本身,全情投入,通过率极高。

揉揉人人:

我理解接纳就是放弃改变了

Naiiilp

嗯,我觉得这个理解没错。

事情到你说的这个环节,神奇的事还没发生。

神奇的事发生在你放弃改变之后。

放弃改变的结果是【成功改变】

揉揉人人:

我试着总结一下:放下过度的执念,才能表现更好

但不是完全放弃

比如,游戏还得继续操作,弓也要继续射

揉揉人人:

我总结三种

偏心理和情绪类的,放弃执念就药到病除,比如分手、抑郁、焦虑

偏行为类的,放下执念,但还是要继续尝试,适度紧张而不是过度紧张,可以让动作更完美

客观现实类的,接纳无助于改变

Naiiilp

你这个结构很棒,有助于分析。

现在我就觉得,第二点更贴近第一点

你觉得第二点更贴近第三点

揉揉人人:

一二最重要的区别是放弃不放弃

用分手举例,彻底放下然后离开是1,放下了执念但没放弃挽回的是2

我觉得我太胖,接纳自己后不觉得胖了,是1;我觉得我太胖,接纳自己顺其自然饮食运动而不焦虑,是2

Naiiilp

我大概想明白差异了。

我强调的是理论,是哲学观念,而不是实践。

我却错误地在用这个理念来试图拟真实践。

实际上它的神秘性是不存在的,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我错误地把理念的极限值代入到了实践中的【极限不可触达】环境中,产生的冲突。

只能说,保留尽可能小的执念,才能尽可能大概率地实现目标。

原理还是可以用【专注】来进行逻辑通顺地解释的。

揉揉人人:

纠正一下

如果要行动,最佳执念不是0,如果要放弃才是

Naiiilp

我觉得不对。

我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要行动,最佳执念理想中的情况最好是0,但因为实际情况中,如果真的达到了0就不会去行动了,而且也没办法真的达到0,所以最佳执念只能是无限趋近于0的值。

揉揉人人:

趋近于零也就动力很小了,执念带来动力

我觉得有个最适値

Naiiilp

有道理。

刚才那个模型的假设是:执念带来的全是阻碍。

如果执念带来的不全是阻碍,就有两个自变量乘积,变成二次方程了。

就不是单调函数了

揉揉人人:

你真的是文科生?我咋有点无法理解

Naiiilp

啊?我理科生啊

执念带来的如果只有阻碍,那么这个函数是单调的,执念越少效果越好,这个能理解吧?

揉揉人人:

我的警惕心起来了,二次函数和这个没关系,不过不重要

Naiiilp

我是确实觉得有点关系,你听我说哈

如果执念带来阻碍的同时,还有一个正面效应。

这个正面效应也是随着执念变化的因变量

Naiiilp

1,执念是自变量

2,执念带来的阻碍是因变量

3,执念带来的动力也是因变量

揉揉人人:

阻碍和动力的关系是加还是乘,还是其他

Naiiilp

最终的效果,取决于f(自变量·因变量)

所以是二元了。

揉揉人人:

我认为是加减,但动力和阻碍相对于执念的函数不是一次的

Naiiilp

对,这么看,有可能失去单调性,也有可能不会失去。

也不一定是二次。

与横轴执念相关的两个因变量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加减关系也可能不是)决定了纵轴效果的大小。

这个能确定单调性吗?

好像无法确定是否有极值

揉揉人人:

一次函数,执念越大动力越大,特别大的时候有动力极限但不太重要

Naiiilp

嗯,的确定义域有限,但我们只考虑定义域内的情况

一次函数是个可能性,也可能是三次函数

如果考虑边际效应递减或者递增,函数不一定是直线

揉揉人人:

动力在执念刚产生的时候增速较快,适度的欲望促成行动,但随着执念增加增速放缓(水平直线是一种可能,也可能是比较平缓的增长)

阻力在执念刚产生的时候可能也有,但增加的很小,随着执念继续增加突然快速增加(此时动力的增加已经不明显了),最后遇到一个现实极限,就是因为执念已经完全瘫痪

行动=动力-阻力,执念刚产生动力大于阻力,随着执念增加行动也会正比增加,但很快遇到了阻力快速攀升的阶段而动力增长不足,行动逐渐增速放缓-见顶-减少-变负,

有几个细节我觉得挺拟合现实的

1,执念初期,动力增速快,而阻力增速慢甚至无增长,执念和行动是正比的

2,阻力会遇到第一个增速拐点,增速大大增加,人的抗压能力不是线性的,越过某个点后就会压力暴增

3,动力和阻力都有极限,但动力的极限先到,阻力的极限后到

4,动力的极限小于阻力,当执念无穷大的时候,阻力大于动力

做下差,行动曲线就有了

重要的是两个拐点,峰值是最有利于表现的,应该追求;零点是警惕值,此时行动已经无法产生,警惕继续滑坡。

而极值是固定值还是无限负,不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