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葱岁月,第三套人民币,一代人的回忆!

 手写版 2023-07-07 发布于澳大利亚

图片

第三套人民币诞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原计划从国外引进高级印钞机,结果因国际关系紧张而“泡汤”。中国年轻技术员李根绪向北京的苏联专家康诺诺夫讨教,结果这位 “老大哥”连连摇头说:“这是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不能外传。”

图片

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中国制钞专家,横下一条心,战胜一系列困难,反复研制最新工艺,终于使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步跨越了二十年,跻身于当时国际一流水平,结束了依靠外国人印钞票的时代,并于1964年4月断然收兑前苏联代印的3元、5元、10元券人民币。

图片

在困难和曲折中前行


图片

1962年4月,第三套人民币从正式发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渐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在市场上共流通了38年,是现有的五套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也是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人民币,是我国首次完全独立设计、印制的一套纸币。


图片

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刚刚过去,中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紧衣缩食、艰苦奋斗、共同努力,迅速使国民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图片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新体制下,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苦而曲折探索的第一章,第三套人民币诞生于这个时期,与各种票证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艰辛与努力,记录下许多普通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图片

小面额奇珍频现




技术担当:枣红壹角

1962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枣红色壹角券开始发行。该角券是新中国唯一一次使用干纸正背面双凹印刷的纸角币,油墨颜料也是工人们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后来因为枣红色的成本太高,最终定为大家熟知的红壹角券。

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该券币遭到严苛的回收销毁,存世量骤减,因此枣红色壹角券富有技术含量和历史意义,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稀有珍品


图片
壹角-干部参加劳动

收藏币王:背水壹角

第三套人民币中最受追捧的要数“背绿水印壹角”,即1966年发行的1角纸币。背面为绿色且带有五角星和古币两种水印,因流通不便被提前回收而使得其存世量稀缺。

“物以稀为贵”正是其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也成就了其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中的“币王”地位。已升值50万倍,且仍在不断上涨。



图片

短命大珍:古币车工

票券正面图案是车床工人生产作业,象征工业为主导。票面正面主色是墨绿色和黑色,触摸票正面的花纹有极强的凸凹感,背面图案为国徽、石油矿井作业,背面主色为绿色、粉红色、黑色。古币水印存世量相当少,是三版币五珍之一。


图片
贰圆-车床工人

图片
贰角-武汉长江大桥

1964年4月15日,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长江大桥)、贰圆券(车床工人)开始发行。


图片

年代画卷:一代人的回忆


图片

刻满回忆的烙印,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苦故事,一封记录着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时光信闸——第三套人民币,展开了中国人当之无愧、艰苦奋斗的年代画卷。


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迎新风,当时第三套人民币10元的“大团结”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奋斗目标,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那一代人梦想的代名词。



图片

对于祖辈们来讲,那时赚钱、攒钱、存钱的金色记忆会更加深刻,纵然在物质生活并不算太紧缺的现代社会,他们依然习惯性地把钱攒起来,因为那是一种“经历印证”——纸币里蕴含更多的是他们对生活充满的希望


图片

那些充满激情的青葱岁月,怀念一沓沓人民币捧在手心里的安心和幸福,那些钱里承载着他们的梦想,记录着奋斗的艰辛,凝结着不屈的精神


图片

人民币收藏中的热点


图片

停止使用多年后的第三套人民币目前已在收藏市场体现出其收藏价值。货源被钱币收藏爱好者、礼品市场不断收藏消耗,价格也在不断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那些时代刻录的痕迹里,无论是祖辈人生存的希望,父辈人的梦想与奋斗的希望,还是我们朴淳朴的童年回忆,都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见证下讲述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对现代人来说,当年的第三套人民币不仅仅是实质意义上的钱,更是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记录者,当它变成同学会、战友会……饭桌上的回忆,它便有了生命,渗透到每个人脑海的最深处,变成了中国人在金色年华里的最强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