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哲学系列04】什么是正义,强权即正义吗?

 小播读书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什么是正义?强权即正义吗?

我们继续分享柏拉图的经典代表作《理想国》,上一期内容,我们分享了关于正义的第一种观点:正义就是惩恶扬善。

这是我们通常秉持的“正义观”,但苏格拉底通过不断举例和推理,驳斥这种正义观背后的四种假设。

正义是好的结果,正义有好的功用,正义能区分好坏,正义能伤害他人。

苏格拉底论证了在这四个方面,这种正义观都是站不住脚的。

那今天我们介绍另外更具代表性的正义观,强权即正义。

而在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在讨论的时候,在人群中有一位智者色拉叙马赫斯已经忍不住要加入讨论了。

他首先指责了苏格拉底只是发问和反驳,但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色拉叙马赫斯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他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正义观,现实的规则和秩序好像是由强者制定的,所以,符合强者利益的就是正义的,这是色拉叙马赫斯的观点,强权即正义。

强权即正义,这好像不太符合,把正义作为一种美德的道德直觉,但是想想其实我们很多人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或者组织中,都是能力更强的人常常是制定规则的人。

色拉叙马赫斯说,一个国家有统治者,贵族和平民,他们制定了法律告诉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谁就违背了正义,就会以正义之名将他们被绳之以法。

在一个国家中,法律代表正义,而法律通常是强者制定的。

所以,他说在一个国家中,所谓正义就是当权者的利益。

如果把这个逻辑推而广之,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其实就是强者的利益。

把正义和权力结合起来,这也是很多哲学家持有的观点。

在这种观点中,正义并不是一种先天的或者永恒不变的公理,而是一种人为规定的法则,尤其是以权力为基础和前提构建的规则体系,这种观点其实首先否定了正义的客观性。

色拉叙马赫斯把正义,强者,权力和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观点,正义是强者的权力所规定的,所以,正义是符合强者利益的。

但是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漏洞,被苏格拉底抓住了。

首先,强者制定规则和规则符合强者利益,这之间的因果必然性是有问题的,因为他假设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制定的规则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苏格拉底抓住了这个逻辑漏洞,举了一个反例。他反问色拉叙马赫斯,医生是为了挣钱还是治病救人?

色拉叙马赫斯承认,医生是替人治病的。同样,其实教师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每一种技能都有一种目的,或者提供了一种利益,但是这种利益并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就像医生的技能会治病救人,教师的技能会教书育人一样。

同样,如果把正义作为一种工具,色拉叙马赫斯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把正义作为一个工具,去满足强者的利益,但是苏格拉底列举了很多情况,一种技能或者工具其本身是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利益。

苏格拉底进一步说,没有一门科学或者技艺是只考虑强者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的。

同样,任何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也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需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

而色拉叙马赫斯还是没有死心,他说,牧羊人会用他的技艺把羊喂得又肥又壮,但你不能因此说这是牧羊人为了羊的利益。

换句话说,色拉叙马赫斯认为,强者有时候虽然看起来是为了弱者的利益,但是最终还是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就像牧羊人喂羊,并不是真的为了羊好,而是为了剪羊毛或者吃羊肉。

从最终的目的上看,好像强者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弱者只是强者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所以,色拉叙马赫斯说,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就像在一个公司里面,老板让员工去赚钱,看起来是为了员工好,但实际上赚钱的还是老板。

色拉叙马赫斯还列举了一些反面的例子,从结果上看,好像都是最不正义的最快乐,他们所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而那些坚守正义的人,往往最吃亏。

色拉叙马赫斯岁,极端的不正义就是窃国者的暴政,他们以正义的名义,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肆无忌惮地巧取豪夺,而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而那些犯了点小错的人,才会受到惩罚。

正如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色拉叙马赫斯说,一般人谴责不正义,不是因为他们不正义不对,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吃不正义的亏。

总之,人人都想成为强者,都想获得正义的权力和把正义作为工具,满足自身的利益。

这时候,色拉叙马赫斯觉得自己已经赢得了辩论,想要起身离去,而在场的人都让他留下来。

苏格拉底也请求他留下来,因为正义的问题并非小事,而是事关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究竟什么人是更好的。如果按照色拉叙马赫斯的观点,当然是做强者,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并满足自身的利益,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鼓励人们成为不正义的人,正如很多人认为,道德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弱者的手段,道德的生活并不是值得过的。

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不正义的人,而不正义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观点,于是色拉叙马赫斯勉强留了下来。

前面,苏格拉底说,医生通过医术让病人更健康,同时也因此获得了相应的报酬,所以,强者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他人的利益,这是苏格拉底的观点,好像符合我们的认知。

但色拉叙马赫斯说,牧羊人喂羊不并不是真的为了羊好,而是为了剪羊毛和吃羊肉,牧羊人通过牧羊的技术,获得了他自身的了利益。

从最终的目的上看,好像更符合我们的认知,就像今天很多没有医德的医生其实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真的想治病救人一样。

那究竟哪一种观点更正确呢?

苏格拉底再一次展现了强大的思辨能力。

色拉叙马赫斯认为,强者制定了规则,强者代表了正义,正义是强者掠夺弱者的工具和手段,但是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把正义当成一种工具,而忽视了正义对人的作用。

如果反过来想,正义其实也是一种筛选真正强者的工具和手段。正义会淘汰掉那些只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了他人利益着想的暂时的假的强者。

所以,正义对强者来说,也是一种筛选机制,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在短时间来看,有的医生可以为了赚钱去治病救人。但从更长远来看,一个没有真正医术的医术,是无法长久的。

正如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强权去掠夺他人的财富,但是长时间来看,这样的国家必然会走向衰落。

苏格拉底说,正义可以筛选出最优秀的统治者或者真正的强者,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如果他被不正义的人统治和管理,那么无异于一种惩罚。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惩罚,真正的强者会站出来,去承担这个责任,他们不是为了去追求利益和名声,而是为了让不正义的人统治自己。

论证了正义和真正强者的关系,不是强者决定什么是正义,而是正义决定了什么是强者。

然后苏格拉底继续沿着色拉叙马赫斯的思路,色拉叙马赫斯认为,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成为不义的人,苏格拉底沿着这个思路,如果人人都追求不义,结果会怎么样呢?

可以想想,这就是后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就会出现人人自危,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相互的算计、猜疑、记恨,甚至无穷无尽的争斗,那城邦显然是无法长久的,当然也并不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而相反,正义则是更值得追求,因为正义会带来友好、团结与和谐。

所以,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结论:正义是每个人的灵魂都渴望追求的一种德性,即使是强者也渴望正义,而相反不义则是这种德性的缺失。

有了这一个结论,苏格拉底继续与色拉叙马赫斯展开辩论,色拉叙马赫斯认为不正义的人更幸福。

因为他认为,正义的人虽然天性宽厚单纯,但是他们往往会被不正义的人利用,所以,他们往往会吃亏,所以会过得不幸福,因此,不义才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色拉叙马赫斯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而且强者比弱者更幸福。

苏格拉底说,每一个事物有其特殊的功能和德性,这里的德性就类似于一种属性,具有了这种属性,它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比如眼睛的功能是看东西,眼睛具有视力的德性;耳朵的功能是听声音,耳朵具有听力的德性,如果人的眼睛近视了,耳朵失聪了,那么就意味着德性的缺失,功能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同理,人的灵魂也有其特殊的功能和德性,比如管理、统治、思考等等等,而灵魂最重要当然是让人保持生命状态,也就是让人活着,所以,灵魂需要德性实现这些功能,而德性的缺失就无法实现这些功能。

因为,正义是灵魂的德性,不义是德性的缺失,所以苏格拉苏说,正义的人活得更好,更幸福,而相反德性缺失的人是不完美的,是不幸福的。

正如眼睛近视,不能看,耳朵失聪,不能听一样。

由此,苏格拉底在《理想国》的第一篇中,花了非常大的篇幅,才驳斥了色拉叙马赫斯的正义观“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以及由此而得出的另外一个观点:不义的人更幸福。

苏格拉底都予以了反驳,而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并不是强者的利益,不是强者定义了正义,而是正义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者,同时,真正的强者并不是为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被统治者和弱者的利益。

最后,苏格拉底还论证了,正义是灵魂的德行,而且正义的人更幸福,这个论证过程并不容易,当然苏格拉底在其中某些论证也并不严密,但是整体的思路是非常精彩的。

在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展现了强大的辩论口才,采用了反问、举例、反证、归纳、逻辑推理等各种辩论技术才制服了色拉叙马赫斯这头雄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