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 36 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7-07 发布于甘肃

2022 9 4 9:00~12:00

1 题(10 分)根据要求和所给条件,书写反应方程式。

1-1 为获得性能良好的纳米材料,利用团簇化合物 K12Si17 NH4Br 反应制备纳米硅。

1-2 硒代硫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被一定浓度的 H2O2氧化,主产物与硫代硫酸根被 I2氧化的产物相似。

1-3 单质碲(Te)AsF5 在溶剂 SO2 中按计量比 6:3 反应,主产物为灰色抗磁性固体,其阴离子为八面体结构。

1-4 利用 XeF2 和溴酸根溶液反应制备高溴酸根。

1-5 钼酸钠(Na2MoO4)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混合溶液在水热条件下强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制备二维材MoS2(提示:分离 MoS2 后的酸性滤液中加入 BaCl2,出现白色沉淀。)

1-1 K12Si17 + 12NH4Br 12KBr + 12NH3 + 6H2 + 17Si

1-2 2SSeO3 2- + H2O2 + 2H+ S2Se2O6 2- + 2H2O

1-3 6Te + 3AsF5 Te6(AsF6)2 + AsF3

1-4 XeF2 + BrO3 - + 2OH- Xe + BrO4 - + 2F- + H2O

1-5 4MoO4 2- + 9CH3CSNH2 + 6H+ 4MoS2 + 9CH3CONH2 + SO4 2- + 3H2O

2 分,共 10

2 题(

7 分)高压碳酸盐化学

常温常压下,碳酸根通常以分离的 CO3 2-基团形式存在,但在高压下可发生聚合,甚至改变配位方式形成类似于硅酸根及其多聚阴离子的结构。

2-1 20 GPa 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 SrCO3SrO 的混合物,得到组成为 Sr3CO5的物质,其结构类似于钙钛矿 ABX3,其中 BX6 八面体共顶点连接,写出 Sr3CO5 中分别对应于 ABX 的离子(须注明电荷)

2-2 82~138 GPa 的高压下,MgCO3中的碳酸根形成环状三聚体(C),画出 C 的结构示意图。30~40 GPa 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 MCO3(M=Ca Sr)和干冰的混合物,得到组成为 MC2O5的物质。CaC2O5 中,碳酸根以四聚形式(D)存在;SrC2O5中,碳酸根以二聚形式(E)存在,画出 D E 的结构。

图片

3 题(

7 分)锗的团簇化合物

含锗化合物 A 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 Ge5(NR2)4R 为三异丙基硅基。该化合物中存在两种锗锗键,键长分别为 250 pm 234 pmA 的合成方法如下:控制 GeCl2 KNR2 1:1 计量反应生成 BB 被金属钾还原得到 A。在 B 转化为 A 的过程中,可能经过中间产物 CC 中含有两个锗原子;C B 1:1 计量反应得到环状化合物 DD C 在金属钾还原下反应得到 A。若 B 与吡啶按 1:1 计量反应则得到 EE 难以与金属钾进一步反应生成 A。化合物 A~E 中锗的价层均满足 8 电子。3-1 画出 A~E 的结构图。要求:如有锗锗键,须示出化学键是单键、双键还是叁键;须示出 A 中锗团簇的立体结构。用 R 表示三异丙基硅基。

3-2 简述 E 难以进一步转化为 A 的原因。

图片

3-2 因为 E 已经形成了 8 电子的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电子。而 B 虽然可以强行写出 8 电子结构,但实际上是缺电子的 6 电子结构,易被还原。 1

4 题(8 分)二价铬氧化机理的探究

Cr 2+在酸性水溶液中以 Cr(H2O)6 2+形式存在,与 O2 反应可生成羟基桥连的双核配合物 A反应 1),其Cr/O 的摩尔比为 1:5,中心离子为六配位。机理研究表明 Cr2+的氧化反应涉及高价 Cr 的中间体。将较稀Cr2+溶液缓慢加入被 O2 饱和的酸性溶液中,Cr2+O2配位得到较稳定的中间体 B反应 2)。B 进一步与Cr2+1:1 反应得到寿命较短的中间体 C反应 3),C Cr2+进一步反应是生成 A 最有可能的途径;C 也可

以与 Ph3PPh 为苯基)反应,重新转变为 Cr2+B 在酸性溶液中与 Fe2+1:1 反应得到 D反应 4),D 以看成 H2O2 的衍生物,与 Ce4+反应重新得到 BA~D 中金属离子均为铬离子。

4-1 写出生成 A 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1),画出双核配合物 A 的结构(示出配位几何)。

4-2 写出 B~D 的化学式(可忽略水分子);写出生成 B~D 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2~4)。

图片

5 题(

14 分)铁的化合物

N2保护和搅拌下,向 100 mL 0.40 mol L -1的浅绿色 FeSO4溶液中加入 40 mL 0.80 mol L -1 NaOH 液,得到 Fe(OH)2沉淀,保持通 N2升温至 40 ℃,将气体切换为空气。随着空气通入,悬浊体系由浅绿色变深,形成蓝绿色沉淀 A反应 1),继续通入空气,沉淀颜色变化,最后转化为黄色固体 B反应 2)。此时若停止通空气,向体系中补充适量 NaOH 并调控温度,B 可以进一步与体系中的物种反应再变为 A反应3),也可转化为黑色磁性物质 C反应 4)。B 150 ℃彻底脱水形成砖红色氧化物 D,失重 10.0%

A 是一种名为 GR-IIGreen Rust,绿锈,简称 GR)的物质,其结构可从 Fe(OH)2 结构演变得到。Fe(OH)2为层状结构,层板由两层采取密堆积排布的 OH-构成,Fe2+占据层板中密堆积形成的所有八面体空隙,层间通过氢键连接。若层板中部分 Fe(II)被氧化为 Fe(III),会导致其带正电荷,因而需在层间引入阴离子平衡电荷,同时也带入水分子,形成绿锈。晶体衍射和谱学表征显示,GR-II Fe(II)Fe(III)的原子比为 2:1

5-1 写出 A~D 的化学式。(A 要求:价态不同的铁分开写并注明氧化数;此处可忽略层间水分子

5-2 写出反应 1~反应 4 的离子方程式。(提示:注意起始加入反应物的计量关系,确定反应体系的组成。

5-3 有研究者通过差热分析确定 GR-II 结构中层间水分子的数目。结果显示,在 80~140 ℃之间出现一个热效应为 420 J g -1 的吸热峰,对应水分子的脱去。在此范围水的蒸发焓为 40.1 kJ mol-1,可近似当作此条件下上述脱水反应的摩尔焓变。通过计算确定 A 的化学式中所含水分子数 n

5-4 若将起始反应物 FeSO4 换成 FeCl2,可形成类似层状结构的蓝绿色物质 GR-I。鉴于 Cl-SO4 2-的大小、形状和电荷不同,当其进入层间时,3 Cl-取代 2 SO4 2-并导致层内阳离子电荷和层间堆积方式的调整。推出 GR-I 的化学式(价态不同的铁分开写并注明氧化数;忽略层间水分子)。

图片

6 题(

9 分)非水溶剂中的电极电势与热力学

随着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非水体系的电化学研究越来越深入。水溶液中,以标准氢电极(SHE)为零点。在非水体系中,通常选用二茂铁 Fe(C5H5)2(简写为 Fc)与其氧化态(表示为 Fc+ )组成的电对(表示为 Fc+/0)作为内标,E°(Fc+/0)=0.400 V(SHE)Fc+/0 电对的利用,有效解决了有机溶剂中物质的电极电势、酸碱解离常数等参数测定的问题。25 ℃,在水溶液(aq)和乙腈中(MeCN)中得到如下数据:

图片

6-1 分别计算水溶液和乙腈溶液中 2H2(g) + O2(g) 2H2O(solv)的标准电池电动势。

6-2 计算水溶于乙腈过程 H2O(aq) H2O(MeCN)的标准摩尔 Gibbs 自由能变。

6-3 乙腈溶液中保持 O2(g)H2O 均为标态,反应(2)的电极电势随 H+浓度发生变化:E/V = 1.21 – 0.0592pH0.10 mol L -1 HCl 的乙腈溶液中,测得上述反应的电极电势为 0.92 V。计算 HCl 在乙腈中的解离常数 Ka

6-4 计算在 25 ℃的乙腈溶液中,I2 Fe(Cp*)2反应的平衡常数。

图片

7 题(

11 分)“Mg2Fe”的氢化物

尽管“Mg2Fe”不稳定,但在储氢材料的探索中,得到了其稳定的具有可观储氢量的氢化物。这种氢化物结构属立方晶系,面心立方点阵,晶胞参数 a=644.58 pm,晶胞如右图所示(氢未示出)。可以认为,结构中,Fe 原子采用立方密堆积,Mg 占据其堆积形成的所有四面体空隙且处在中心位置,H 原子以正八面体的配位模式有序分布在 Fe 周围,H 原子与 Fe 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晶胞参数的 1/4。(要求:一下凡涉及计算的,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图片

7-1 写出该氢化物的化学式和晶胞中 H 原子的总数 m

7-2 计算 Fe-H 键长、Mg-H 键长和 H-H 最短距离;写出与 Mg 配位的 H 原子数 n

7-3 计算该氢化物中氢的密度 ρ(单位:g cm-3 )及标况(1 atm, 273 K)下氢气密度 ρ0,给出二者的比值 R

7-4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合理,选出正确的选项。

7-4-1 在描述结构式,可以认为镁原子和氢原子共同形成立方密堆积:(a)正确;(b)错误。

7-4-2 结构中,铁原子占据全部由氢原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的一半且交替分布:(a)正确;(b)错误。

图片

图片

在有机合成中,负氢转移的反应历史悠久,如1853Cannizarro反应和1906年的Tishchenko反应[在催

化量(cat.)Al(OCH2CH3)3作用下,含有α-H的醛发生二聚成酯]。随着研究的深入,底物范围不断扩大,反

应选择性也不断提高。1990年,EvansSmI2成功将β-羟基酮进行了非对映选择性还原。依据此信息,解

答以下问题:

8-1以下反应均涉及负氢转移,写出各反应中发生转移的负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