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的,是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孙科。 ![]() 孙科 1949年,面对曾经的“死对头”蒋介石赴台的邀请,孙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甚至一度还远赴海外生活,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对于孙科,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一般,作为一代革命家孙中山的独子,孙科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平庸,根本无法跟孙中山相提并论。 那么,没有去台湾的孙科,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 各位看官不妨接着往下看。 “有个性”的贵公子1891年10月20日,孙科出生于广东香山的翠亨村。 ![]() 孙科和父亲孙中山 作为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唯一子嗣,自幼孙科便有着最好的一切,中山先生甚至还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革命理想全部传授给儿子。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科也成了对国家发展充满斗志和理想的政治家,但与父亲韬光养晦、雄才大略相比,孙科比较低调内敛,更喜欢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孙科本人有着很强的个性,脾气也非常冲动任性。 例如1923年担任广州市市长期间,曾经因征讨陈炯明为发滇桂军军饷筹措问题与时任大元帅府秘书长的胡汉民产生了矛盾。 ![]() 据史料记载,当孙科被父亲孙中山怒斥后,竟然转身与胡汉民发生冲突,还竟然拿起手杖要追打胡汉民。 当孙中山见到孙科那种嚣张跋扈态度时,愤怒到了极点,盛怒之下还要枪杀这个不孝子,使得场面一度失控。 此外,孙科还对我党采取敌视的态度,担任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负责人期间,就曾与黄季陆合作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还与汪精卫等人一起积极清理共产党人士,引发了社会的轰动。 ![]() 孙科 回顾孙科的从政生涯,无论是地方要职,还是担任国民政府的各部门部长,期间他都没有做出什么令人艳羡的成绩,但也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平庸”是给人最大的感受。 如果非要说他的最大印象,恐怕就是“政治生涯极其善变”。 对于孙科,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曾说过的一番话最有代表性。 “他(孙科)是中山先生的儿子,因此有革命的脾气;又因为他自幼在海外成长,身上免不了带点洋人的脾气;又因为是独生子,所以还有着大少爷的脾气。而他发脾气时也是情况不一,令人捉摸不透。” 一生之敌——蒋介石如果说孙科的从政生涯是平庸无为,那么他与宿敌蒋介石一生的博弈则更令后人所玩味。 ![]() 堂堂“国父之子”最终败给了一个小生意人,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相比于孙科,早年的蒋介石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凭借着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蒋介石一步步进入到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再加上做事果断决绝、善于笼络人心且极为忠诚的态度,令孙中山感到满意,多次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称赞蒋介石。 这让孙科的内心感觉极度不平衡,因而对蒋介石憎恶不已,两人的关系也是势如水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孙科第一时间发表文章予以嘲讽,还大张旗鼓地为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站台,并称后者才是父亲孙中山真正的接班人。 ![]() 阎锡山 随后的“蒋胡之争”与“庐山刺杀蒋事件”中,孙科都坚定地站在蒋介石的对立面,令两人的关系更加水火不容。 1930年,固守山西的阎锡山宣布建立“反蒋联盟”,决定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斗争。听闻这一消息的孙科立即与汪精卫一起宣布支持这一举动。 此后各方势力开始轮番上阵,妄图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也间接造成了后来的“中原大战”。 所谓的乍一看“反蒋联盟”势力庞大,但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相互依存度都不算牢固。 为此,蒋介石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以及张学良关键时刻的“东北易帜”迅速稳定了局面,最终获得胜利,瓦解了“反蒋联盟”。 ![]() 孙科 死敌蒋介石最终得到了天下,颜面尽失的孙科也只能暗自感叹,老老实实地任人摆布。 1932年,蒋介石宣布邀请孙科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院”院长一职,见好就收的孙科也顺势借坡下驴,同意了这一邀请。 自此,孙中山的“大公子”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架子,成了一名国家的决策官员。 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1948年,那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先后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军直抵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 同年12月,孙科以“行政院”院长的身份派出了和谈代表团,目的是与我方举行谈话,提出所谓的“停战”要求,但被我方所拒绝。 ![]() 李宗仁 1949年1月,由于竞选“副总统”遭到失利,孙科倔强的脾气又开始发作,这次他将矛头直指李宗仁。 无论李宗仁下达什么命令,孙科一律不予执行;甚至在前者没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下令将政府机关迁往广州。 不过孙科还是犯了意气用事的老毛病,面对在政治上混得顺风顺水的李宗仁,孙科的能力还是逊色许多,最终在国民党广东籍要员的劝说下,孙科还是返回南京办公。 之后李宗仁更是借助舆论的力量,将孙科从“行政院院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下野后,孙科积极寻求自己的出路,期间,他也曾与我党人士有过接触和交流,但在面对我党人员的劝说与联络时,孙科一直持怀疑的态度。 ![]() 宋庆龄 原因就是因为孙科摇摆不定的政治态度,以及从内心对我党政策的不信任。 史料记载,孙科还曾与宋庆龄有过面谈,宋庆龄曾劝说孙科留在大陆,让他放下一切顾虑,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孙科还是拒绝了宋庆龄的好意。 听闻孙科正在考虑未来的出路时,“死对头”蒋介石这时发来了邀请,希望孙科夫妇一同赴台生活。 可这一消息立即被孙科回绝,甚至都没有给蒋介石解释的余地。 在外界看来,这也不难理解:借助各种权谋登上“总统”之位,处处与我作对;现在看我大势已去,然后“假惺惺”地来帮助我,岂能让人感到安心? ![]() 孙科与夫人陈淑英 不久之后,孙科与夫人陈淑英一起离开大陆,前往香港进行生活,之后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居住。 “天命难违”的和解赴美后,孙科终于感受到“世态炎凉”之感:蒋介石根本对他不管不问,“驻美使团”也未曾上门拜访,除了几个关系不错的老友外,基本上没有人来看望他。曾经的“国父之子”,如今已经被遗忘了。 与父亲一样,孙科夫妇也不善于理财,大手大脚的生活习惯让二人很短时间就花光了积蓄,以往一直是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的夫妻二人,此时也只能吃点普通的食物艰难度日。 ![]() 孙科站在父亲孙中山的画像前 最难的时候,夫妻二人住在类似火柴盒一样的旧房子里,吃着自己种的地瓜,落魄的样子完全让外人想不到这竟是民主革命之父孙中山的儿子。 为了排解苦闷,孙科开始没日没夜地看书,他希望通过读书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勾心斗角。 据称,在美国期间孙科每天都要在图书馆待上许久,同时还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政治体制和发展的书籍,通过领取微薄的稿费来度日。 这期间,我党得知孙科在海外生活艰难后,曾派人主动联系孙科,希望邀请他回到大陆生活,但由于过往与我党关系不好的原因,孙科还是婉拒了这一好意。 ![]() 孙科 多年的海外生活,让孙科对家乡的思念又多了一分,既然无法回到大陆,就只能硬着头皮回到“死对头”蒋介石盘踞的台湾岛,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享受所谓的“天伦之乐”。 从60年代开始,一些与孙科关系紧密的政治人士便开始四处奔走,开始为孙科“回乡之旅”做最后的准备。 一时间,岛内多位“立法委员”、“议员”向政府建议孙科回到台湾,经过一番讨论后,台湾方面最终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00周年诞辰活动为由,邀请孙科返回台湾。 1964年,台湾所谓的“官方机构”在美国组织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其间特意邀请孙科前往华盛顿,这也表示“台湾官方”正式同意孙科的返台请求。 ![]() 孙科和蒋介石一起用餐 1965年10月,前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行政院”院长孙科携夫人从美国乘飞机返回台湾。 飞机降落台北松山机场时,2000多人的迎宾队伍声势浩大,令孙科和夫人震惊不已,在机场发表的简短演说时,孙科甚至还一度哽咽落泪。 次日,孙科夫妇在蒋经国陪同下,来到高雄与蒋介石会面,其间两人完全不像外界所说关系不睦,而是相谈甚欢,甚至在饭后还一同游览风景。 在场的一位记者事后回忆,孙蒋二人一直在聊家常,丝毫没有谈论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且席间蒋介石一直极力提示孙科:只要支持他,那么过往的一切恩怨可以既往不咎。 ![]() 曾经一度反目的二人,如今竟然关系如此密切,“政治家善变”的理念可以说再一次被验证。 为了展现自己的态度,孙科回到台湾后,多次参与国民党政府举办的政治集会,会上他积极按照蒋介石的要求,不仅歪曲丑化我党的政策,抹黑我党政权,同时还积极吹捧蒋介石,认为后者是“中山先生最好的学生”、“三民主义的最好践行者”。 可以说,如今的孙科完全与蒋介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曾经的“黑粉”摇身一变,成了蒋介石最好的政治搭档,如此巨大的变化,放在过往是根本不可能的。 ![]() 为了感谢孙科的积极付出,蒋介石先后聘请他担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院长”等职务,为他的后半生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收入。 尤其是“考试院院长”,更是国民党政府的核心部门,能进入这里,说明蒋介石已经与孙科进行了和解。 为了答谢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孙科特意为其写了一篇赞美性极强的祝寿文章,里面蒋介石被赞扬为“国父精神继承者”,是“全体人民的精神之领袖”…… 可以说,整个文章里面充满了各种溢美之词,蒋介石的能力和水平也被吹嘘得神乎其神。 ![]() 回国后的孙科 此后,孙科每逢蒋介石生日都会发表不同样式的文章为其祝寿,而内容也是各种赞美和肯定,联想起之前两人的关系,如今孙科的表现可以说非常讽刺,令外界吃惊不已。 对于外界质疑他“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的态度,孙科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国前身体与精神大不如前,但'蒋总统’之命不可违,为国为民,孙某只能担此大任。为国民谋福利,为国家做贡献。” 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孙科主要的任务就是出席活动、进行剪彩、召开会议,其间依然为蒋介石摇旗呐喊、卖力宣传,活脱脱一个“政治红人”。 ![]() 孙科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孙科这个“犬子”还是没能将中山先生的遗志继承下去,一步错步步错的他,也让后人留下了各种谈资。 1973年9月13日,82岁高龄的孙科因为心脏衰竭,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 回顾他的一生,自带“国父之子”的光环,享受海外求学的资源,希望回国后得以大展拳脚,没想到却遇到了蒋介石这个一生的宿敌。 虽然能力不足,一事无成,但孙科爱好读书的性格和习惯,也让他挽回了一丝颜面。 他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原本对他有热烈期盼的人,最后也只剩下叹息。 ![]() 结语从表面上看,孙科与蒋介石似乎达成了和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孙科葬礼上,蒋介石说他是:“民国革命之元勋,才识远大,奉行了孙先生三民主义之理念,有着高超的学术造诣。” 甚至在几十年前,还在公开场合称赞他是:“气势恢宏,吾辈楷模。” 可在后来的一本日记中,蒋介石却留下了这样的话语:“孙科性行卑劣贪婪,寡廉鲜耻,令人痛心疾首!” 如此巨大的反差,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其中缘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