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家耿·水乡游(“越游”节选)

 新用户24030ygV 2023-07-08 发布于北京

    华舍古镇,临柯桥古镇西北向,在安昌古镇南首,三古镇水陆交融,人文连接。有诗为证:
    《七绝·水乡游》
    河浪波纹连翠岸, 游行结友赏田园。 
    忽望古镇飞丹阁, 佳丽随人伴挚缘。

    是的,华舍古镇,一座飘在水上的江南小镇。从柯桥古镇向华舍古镇游乐,这里以河道为骨架,村镇在水中立,水在城乡中穿行,成百上千余条河流上架着几百多座古桥,两岸是傍水而建的民居。有诗为证:
    《五绝·春舟乡游》
    脉脉运河流,漂游在客舟。
    燕飞春播意,鹊喜绕枝头。

    我们当然是坐着乌篷船游乐的。乌篷船是古越州人的一大发明,是古越国人独有的。这恐怕可以追踪到7、8千前古越先人在大中华上最早发明的独木舟,事实上那是一脉相承的。放眼望去,在河江两岸,似乎家家户户都有乌篷船。水乡人个个都会操作乌篷船,且是寸步不离的交通运输工具。令人拍手叫绝的是,乌篷船不仅仅是用手划浆,船老大还会用脚蹬摇橹,真的是奇观啊!现时的当今,乌篷船大多转变功能,变成了独具故乡--水乡特色的水上旅游亮点。只不,在柯桥古镇、华舍古镇与安昌古镇三大古镇景区串线的17里长度,170平方公里的乡水区域里,77个景点都临水,都有乌篷船码头。在任何一个景点的码头坐上乌篷船,穿梭于小桥流水间,咪(方言,意为略微喝一点)一口黄酒,看一段水上河岸戏台的社戏,听一曲别具一格的越剧,赏一路乡水风光,是每一位外地游客必须做的必修课。
    在中华田园城里,古越国里的人们还保留着传统天然的生活状态,在河边洗洗刷刷、晾晒干菜,在家门口晒晒太阳、唠唠嗑,在这里,是要坐船游览才有味的。
    连外星人本家马云大咖,也忍不住多次前往乘一艘乌蓬小船,听船桨破水声,看两岸白墙竹影,穿行在温婉柔情的水乡中,你会穿过当地人最养眼的“官道”--纤夫道;你会穿过南宋皇帝逃难时的“上午头”;你会穿过珍珠似的大坂湖、小坂湖和马宅池湖。这里是古越国真正的水乡--原质原味纯情味道的鱼米之乡哦!你看马宅池湖的春天,有诗为证:
《撞满怀的马宅池春风》
微风佛面,
心情愉悦,
啊,这就是春天,
是马宅池的春风。
带着仰慕的激情,
我与春风撞个满怀,
绿色的景园相逢。
怒放的油菜花,
聚拢如灿烂的烈火;
刚刚探头的红杜鹃,
是那遍地耀眼的点红。
碧水倒映着蓝天,
绿树在云间漫延,
惊喜看到了一群白鹭,
自远而近掠过水面,
似精灵的舞蹈者呈勇。
鱼在河湖植物丛穿行,
追逐空中飞鸟的影踪。
虚幻的梦想,
正上演着蒙太奇的传奇,
马宅池中心公园园中。

    当然,这里同古越国其它地方一样,生活里离不开酒,离不开“臭”,还有离不开戏。
    华舍古镇也可以说是一座,以酒闻名、因“臭”品味、借戏乐怡的小镇。
    其它城镇里的人喜欢静坐品茶,小镇里的人喜欢豪饮陈年黄酒。在这里,冰粉加的是黄酒,冰棒加的是黄酒,奶茶加的是黄酒,黄酒已经渗入了人们的血脉中,古镇人爱酒也爱“醉”。回味无穷的醉蟹,香甜可口的醉虾。配上一碟茴香豆,再喝两口黄酒,怕是就能体会到这,为何是孔乙己最为钟爱的,寻常人很少有能接受,天天吃“臭”的食物,这里的人对臭格外执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臭坛”。当然,餐桌上不能少了,“中国最臭的菜”臭苋菜梗,它虽是“臭气炸弹”,也是最下饭的利器。
    臭豆腐是小镇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臭味让人躁动不安,同时又无比可口。
    臭冬瓜是人们第二喜欢的下饭菜,刚吃之时极臭,吃到后来又感觉极好,是“臭香”是真香”无疑了。
    古镇人,乃至周边七乡八村的本地人常说的,绍剧打天下,越剧讨老婆,说的就是出身绍兴的绍剧和越剧。
    在河畔的桥头树下,老翁稚童静坐,蒲扇轻轻间尽是咿呀声。
    行船往来,船夫游人,观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听到阵阵越剧歌曲。小镇里,数千年越城文化也沉淀出了,独特的越剧文化。
    古老戏台中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咿呀声中缓缓述说着,大越州从古至今的故事。

    古越国古镇啊,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一个有着江南的温婉,也有历史的风骨的地方。
    一条石板路,一艘乌篷船,一碗黄酒,一座桥,都能成为你去那里的理由,如果你心里也有一个江南梦,去古越国的华舍古镇就对了。古越国乃我国纺织之都,金柯桥轻纺城(中国轻纺城)起源于华舍古镇,座落于柯桥古镇,区域内商贾云集、锦缎如绣、四时繁华。以柯桥古镇为中心的周边,尤其是华舍古镇,以纺织为主的企业数不胜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