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大事记(10)-明末清初四川人口为何突然大幅度减少?(下)

 省愚杂谈 2023-07-08 发布于四川

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5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6分钟)

书接上回,咱们上一辑用简短的纪实资料为您讲述了明末清初四川地区人口锐减的背景。至于人口锐减的原因,就所谓“张献忠屠戮说”与“清军屠戮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当然,很显然这样简单的分析是不能直截了当的给出结果的。

不过几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对于此事件似乎已经有了答案,那根深蒂固的“张献忠屠戮论”在民间,尤其是非四川地区的民间传播极为广泛。又加上清朝统治两百余年的时间,这样的思维便如同公式定理一般被深邃地植入普通大众的内心里。

然而,今日,省愚准备用逻辑和一些细节来挑战这样的想法?此话从何谈起呢?请容我慢慢道来。

·你可曾听说过“七杀碑”?

虽然历史学家、明朝的部分遗民、清朝的史料以及外国传教士都指出张献忠是屠蜀的元凶,但是这一现象却在近年来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此处就不得不提及四川地区民间流传的“七杀碑”之传说。

该传说认为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两侧碑文分别为: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中间有七字“杀杀杀杀杀杀杀”。

互联网中能够搜寻到的关于七杀碑的资料

不得不说这样的碑文用极强的画面感带来了本质上强势,也似乎让张献忠的屠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最先对这一史实提出质疑的,反而还真就是清朝时期的历史学者。

乾隆二年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史学家彭遵泗先生,籍贯为四川省丹棱县,其所著《蜀碧》记载张献忠的“圣谕碑”的内容与这个“七杀碑”的传说却有出入,碑文上是: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续编绥寇纪略》和《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人,六万万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所谓的六亿人。君不见《明史》是何时编撰的,如此草率的记录不知道是否是浪费主义情怀为主的修辞手法。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中国的总人口不到一亿人。

明朝遗民吴伟业在其著作《绥寇纪略》中同样认为这个“七杀碑”是不存在的。

虽然如此,不得不确认的是,《蜀碧》和《绥寇纪略》两本书都一致认定张献忠是屠川的罪魁祸首。

·1647年去世的张献忠带领四川军民抗清至1659年?

农历1646年年底,公元1647年1月2日,寒冷异常的四川盆地的冬季。

这一年也是清军入关后第三年,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中箭身亡。

根据《清史稿》的记录,当时张献忠据兵于今四川省西充县,而清军由皇太子庶长子豪格领兵,两军对垒,最终张献忠被清军所除。

民间传说称,余部继续转战四川各地。然而,直到1659年,清军攻陷南明渝城,我想单纯听名字您也能很自然地猜测到这也即是今重庆市后,才正式占领四川全境。清军也在攻打下重庆之后即宣布四川平定。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说张献忠将四川人屠戮殆尽么?那么这十三年又是谁在顽强抗击呢?总不能是孤魂野鬼吧?

过多地语言在此可以不再赘述,因为这一逻辑上的致命缺失,开始有学者认为是清军将屠川责任栽赃给了张献忠。

现代文艺作品用一个人的凄凉来诉说那段岁月的悲悯

当然也有学者站出来为清军进行辩解,指出张献忠死后四川一带形成了清军跟明军对峙的局面,清军的势力于四川北部一带,而南明军队保有着四川境内大部分州县。四川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川西平原,因为早已经被张献忠屠戮,已如千里荒漠无人区。因此,川南的南明军队和川北的清军两军相互对战时需要至少准备半个月的粮食,粮食问题难以解决,导致明清两方都难以推进,这就是清军花了13年才占领整个四川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理由倒是能够说得通,然而这样的理由是已经把“川西平原遭受张献忠屠戮”作为既定事实进行讨论的。

此处还要牵扯到另外一个让人痛心不已的历史事件。

割据在南明各将领名义上效忠南明永历政权,但是互相之间却征战不休,连年征战更加加剧了四川的惨况,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规模流失。

所以几乎可以从逻辑上判断,南明十余载,四川地区人口大幅度的减少还真就不是张献忠一人作为,张献忠的确用屠刀犯下了极大的罪业,但与此同时,清军、南明割据势力也不遑多让。不得不说,这是中华历史上一次极为惨痛的血的教训。

·对张献忠乱杀行为的质疑

有学者认为尽管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乱杀的现象,但张献忠屠杀四川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行为不符合战争年代的基本生存逻辑。

战争年代,尤其是在彼时彼刻的冷兵器时代,用这样的方式,无疑是自毁长城。

对此,《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有论述,下面摘录:

“仅将《续编绥寇纪略》中的有确切数字的几件加起来,杀人总数即达到六亿七千八百万。如所周知,明朝全国人口的最高数字为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也仅有六千零九十万。这与上述数字相比尚不到十分之一!无可置疑,《编绥寇纪略》所记的张献忠起义军在川杀人数,绝不可靠。由此推想,旧史书上述几起张献忠起义军杀戮事件的记载,夸大渲染之处肯定存在。”

愿求和平

“但是,关于上述杀戮事件,有多种史书加以记载,而且除了细节的差异外,基本情况大体相同,这说明这些事件应是确有其事。...... 狭隘的地域观念,使他对四川人产生偏见,从而不仅杀了明朝残余势力,也杀了许多一般绅士,更杀了不少劳苦群众,这便使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反人民性。...... 由于张献忠之在四川大杀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这便使之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献忠之大杀四川人,成为其后来遭到丧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以上史实,最终,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面前,一场影响现代部分国人籍贯迁徙的大运动-“湖广填四川”也就不得不被拉上历史舞台。

结语:

综上所述,张献忠,清军,南明军,几方之间连年征战,最终使民众遭受了最原始的暴击。张献忠固然在这过程中挥起了罪恶的屠刀,但终究不应该由他一人承担这罪业。

彼时彼刻,几方势力最终都希望能够成为执牛耳者,以刀俎之势鱼肉百姓,正所谓在那群人的心中,万物皆为刍狗。

说到底,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挑起战争的人,终究也就是那极少部分渴求通过屠戮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卑鄙小人。中国历史上多次抗击侵略者入侵的事实也能印证这一点。就如同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远东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的情形一般,每一个发起战争的人,都是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也都渴求用血染江河的浪潮去弥补自己的童年。正所谓,可悲可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