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鹤衔书之地!祖上坟地风水好,后世子孙做大官!

 zhouqijin 2023-07-09 发布于广东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于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少能文,从楼昉学,为楼钥称赏。嘉泰二年(1202)入太学。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祐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郑清之的墓地

  郑清之墓在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北麓,墓区保护地1500平方米,为夯贝灰沙结构。墓座东南向西北,碑文楷书阴刻“宋祖敕封考踢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闺淑樊氏”。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郑清之的家谱如何记载的

  郑清之,铭公长子,字浩源,号(号)碧泉若洁(洁)文叔夷甫源德安晚谥忠定公净庵公行六郞宋左承相敕封齐国公公原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

  宁宗嘉泰四年举进士官拜右丞相复拜左丞相进位太师后为臣所陷以太子太师左丞相奉朝请致仕谪居福建理宗朝凡四登相位端平开召用正人多公之力初居福建布政司衙前

  后迁(迁)汀州府永定县(县)洋为入闽永定一世祖派衍宋理宗淳祐辛亥十一年十一月夀五十九葬永定县离城十五里龙安寨跃现水口坤山艮向门丑未分金

  似弥勒献肚形面朝大江明万历九年合族重修清顺治丁丑十四年四月初十日辰时三修辛酉年八月合族四修公妣有九曰樊杨萧曾赵蓝苏曾郭氏萧氏六娘

  诰封

  一品夫人生于宋宁宗庆元元戊午四年殁于宋理宗淳祜乙卯三年葬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小靖乡长教棋子隔白鹤行书形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坤申方来水

  乙辰方出口坟右侧点穴地师墓合族春秋同祭焉明万历三十七年裔孙重修考坟载永定邑志有名墓

  记妣墓载大埔县志有名墓记樊氏葬莆田大白沙泥涯佛山杨氏葬广东三河坝曾氏葬平远赵失记苏氏葬广东潮州曾氏葬潮州郭氏葬永定贵湖

  蓝氏葬永定失其墓

  子十八樊生子四长太常寺少卿次太仆寺少卿三光禄寺少卿四鸿胪寺少卿俱失名萧生子五长子钱官历中书次子鍂官历中书三子铸官历中书四子铿

  五子链赵生子二长子恒次子怡尚有七子月德月徽月任余失记未明

随便看看

  

  

宋朝丞相郑清之及其永定后裔

郑清之(1176―1251年),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嘉泰二年(1202年)入太学,十年(1210年)中进士。宋理宗赵昀继位后,绍定六年(1233年),郑清之作为宋理宗的老师,被封为左丞相兼枢密使。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封郑清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接替史弥远,曾辅佐宋理宗励志振兴朝政,一度出现“端平中兴”。以后,郑清之又两度出任丞相。宋理宗在位时,他四度出任丞相,死后被追封为魏郡王。

郑清之为避免各妻妾在家中内讧,并使所有的子孙都能享有发挥各自才能的机会,决定让子孙发脉到全国各地,使之能够充分发展。

据永定郑氏旧谱记载,南宋末年,郑清之被罢相后,贬为福建汀州定正路巡检使,携妻萧氏来到永定,居住在杭邑溪南梅溪寨。郑清之与萧氏生下三个儿子:子铸、子锉、子钱。后郑清之回京述职,留下萧氏与三子在梅溪寨居住。如今,永定县内的郑氏族人均是郑清之的后代,人数已达到一万多人,成为永定望族。郑清之被奉为永定郑氏开基祖。

郑清之的儿子郑子铸来到永定开基,还有另一种说法。南宋末年、元朝兴起的兵荒马乱时期,二世祖子铸公与母萧氏为避祸,从浙江河头迁居到当时仍属于上杭县管辖的溪南堡,经历好几次,最后看中涵水湖(今永定区龙安寨鱼子湖)“山水有万世齐昌之象”,便决定筑室而居。如今,永定绝大部分郑姓子孙都出自子铸公的后代。永定郑姓子孙均发源于子铸公的居住地――龙安寨鱼子湖。

自郑清之传至子铸公,再传祖魏公,生三子唐举公、唐杰公和唐彦公后,子孙繁衍迅速,到元朝时分为三大房。随着郑清之与萧氏子孙人数的增加,为便于联系与管理,在明朝时,各房子孙大体以地域分布为准,分成各户郑姓子孙。

永定郑氏子孙各户的称呼始于明朝。永定建县前隶属上杭,在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永定从上杭分出后,分为五里十九图,五里分别为:溪南、金丰,太平、胜运和丰田。永定郑姓子孙各户形成时,郑氏子孙大部分居住在溪南里。

明清时期,人们习惯于把郑清之后裔在永定的居住地称之为“九寨十八坑”。从这些“寨”和“坑”的名称来看,一方面说明郑清之的永定后裔已经散居在永定各处,另一方面也说明郑清之的永定后裔在元、明、清时,大部分都居住在永定县的偏僻、险要之地,生活艰苦可想而知,但也说明郑清之永定子孙不畏艰难,奋发有为人生态度。直到现在,从郑氏子孙的居住地仍依稀可见一些以“寨”和“坑”为名称的居住地。

由于郑清之在永定的后裔发展迅速,人数众多,各户从鱼子湖迁到永定其他地方后,又有很多人集中到永定县城居住,成为县城的大姓。新中国成立前,永定县有句俗话――“郑廖赖,拳头大;吴王张,拳头痒”,便是郑氏子孙在县城人数众多的写照。

郑清之墓位于永定县境内的城郊乡古镇龙安寨水口处,坐南朝北,形称弥佛献肚。墓地占地约80平方米。1999年,永定县政府把“郑清之墓”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郑清之的老家――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也有郑清之墓,也被列为保护文物。据记载,浙江老家的郑清之子孙是他与妻谢氏所生子士昌公一脉传下。

在广东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也有郑清之墓,上刻有“宋祖敕封考赐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闺淑樊氏”字样,也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其子孙则是郑清之另一妻樊氏后裔。另外,在四川撞南县塘坝镇郑家湾也有郑清之墓。

 (来源:闽西日报   作者:郑荣平 郑荣标)

永定传奇古墓-郑清之墓,生前四度出任丞相,死后被追封为魏郡王

棠梨子树下

2020-10-16 18:29

关注

每年农历的正月廿五日,来自闽、粤、赣、桂、川、湘等省以及海外的郑氏子孙,就会云集永定县城郊乡龙安寨祭祀先祖郑清之。

郑清之墓,位于永定县境内的城效乡古镇龙安寨水口处,座南朝北,形称“弥佛献肚”。墓地长12米、宽6.5米,占地约80平方米。墓碑 以三合土封顶,外高达1.9米,宽1.7米,碑上右刻有“大清顺治十四年丁酉吉旦”等字样,中间刻有“始世祖、宋左丞相、位太师、讳清之郑公墓”字样,左边刻有“荥阳十三户嗣孙士凤等立”字样。郑清之墓当为衣冠冢,它曾被盗挖过,没有发现骨骸。明清两朝官府都把郑清之墓确定为名墓,加以保护。1999年,永定县人民政府宣布把“郑清之墓”定为县级保护文物。

乾隆版《永定县志营建志古迹》载:“丞相郑清之墓在龙安寨水口。配萧夫人葬大埔县棋子隔。邑中郑氏皆其裔也,郑唐彦墓在龙安寨,(郑唐彦系)清之孙,宋时平贼至此,忽有石棺出,卒葬焉。”

郑清之(1176—1251年),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载《宋史郑清之传》。南宋嘉泰十年(1210年)中进士。宋理宗绍定六年 (1233),权相史弥远病重,郑清之作为帝师,被封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史弥远死后,端平二年(1235年),理宗封郑清之为左丞相兼枢密使, 接替史弥远,曾辅助宋理宗励志振兴朝政,一度出现“端平中兴”。以后,郑清之又两度出任丞相。理宗在位时,他总共四度出任丞相,死后被追封为魏郡王。

据永定郑氏旧族谱记载,南宋末年,郑清之被罢相后,被贬为福建汀州定正路巡检使,携妻萧氏来到永定,居住在上杭县溪南梅溪寨 (今属永定县城郊乡龙安寨鱼子湖)生三子:子铸、子铨、子钱。后郑清, 之回京述职,留下妻萧氏 与三子在梅溪寨居住。如今,永定县内的郑氏族人均是郑清之的后代,人数已经达到一万多人,成为 永定望族旺姓。由永定县 迁居到其他省市的郑清之后裔不计其娄,远比县内人数多得多。由于郑清之名望高,子孙便把他作为 永定郑氏开基祖祭祀。

又据郑氏旧族谱记 载,郑清之妻妾众多,先后有谢、樊、杨、萧、曾、赵、 蓝、苏、曾等九位夫人,所生儿子达十八人。郑清之为了避免各妻妾在家中内讧,并使所有的子孙都能享有发挥各自才能的机会,决定不把所有儿子都集中在老家鄞县,而是让子孙遍布全国各地,使之能够充分发展。

郑清之死后,十八个儿子分别从不同地方来到郑清之老家—— 浙江鄞县,纷纷要求抬走郑清之灵柩,在争执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经商量,在灵寝前准备好十八副棺材,其中只有一副是真正的灵柩,其余均为衣棺灵柩,十八个儿子分别抬走一副灵柩回到自己居住地安葬。因此,郑清之的墓传说共有十八处。

在郑清之的老家——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也有郑清之墓, 也已被列为保护文物;据记载,浙江老家的郑清之子孙是他与妻谢氏所生子士昌公所传下。

在广东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也有郑清之墓,上刻有“宋祖敕封考赐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闺淑樊氏”字样,也被列为县保护文物。其子孙则是郑清之与另一妻樊氏后裔。

另外,在四川潼南县塘坝镇郑家湾也有郑清之墓。


始祖清之,字德源,号碧泉,别号安晚,初名燮字文叔,南宋时官至太师左丞相兼枢密院使。原籍浙江鄞县,于宁宗时谪居汀州上杭。后裔迁居永定关洋。始迁祖时雍,明代人。明人郑圻字,清人郑士超,即岀于此族。书名据封面题。


白鹤衔书之地!祖上坟地风水好,后世子孙做大官!

收录于话题

富春江北岸的汤家埠,在明崇祯年间,出过一个七省巡按大人。听说这个大人物就是祖上的坟地风水好,因父亲葬在宝地里才出的。

汤家埠有户姓陈的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叫元一,老二叫元二,老三叫元三。各自成了家。元三的老婆是邻近陆家村人,有一天,他老婆回娘家,刚好父亲请来了风水先生去大坞看风水。她跟到了大坞,风水先生东看看,西望望,忙了一阵,对东家说:“你要富还是要贵?”东家说:“富不足道,还是显贵吧。”

风水先生大加赞赏:“有见识,有见识!这是块****。”于是就插标做记。元三的老婆又信又疑地一笑,风水先生便说:“你们不信,可在这块热龙地上现试,今朝埋落去十只鸡蛋,包你过二十天孵出十只鸡来。”东家一听这句过硬话,倒要试试看。于是,他吩咐女儿回家去拿鸡蛋,女儿相信风水先生的,存下了私心。她回到家里,把鸡蛋放在滚水泡了一下再拿上山去。

二十天以后,十只鸡蛋都烂光了。此时此刻,风水先生叹了一口长气,一句话也不说。还了酬金,闷闷地走了。她父亲也没有当做一回事,父女俩下山回家了。

过了几天。父亲到女儿家做客。他女儿故意拿了把活稻草烧茶,满屋里是烟。熏得父亲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连声打咳不止。这时,父亲说:“孩子呀!你家怎么连烧柴也没有?“女儿接口说:“爸爸。你给我许到这么个鬼地方,看来这一世不会有好日子过了。”说罢便哭了起来。父亲说:“叫元三到我家大坞山上去砍柴烧好了。”女儿摇摇头说:“爸爸,常言道:救急容易,救贫难。现在阿爸健在。一句话我就有柴烧了,阿爸你百年以后。我还能靠谁?”

一番哭诉,打动了父亲的心。第二天,父亲带女儿到大坞山上,叫她挑一块山地。当场,她将风水先生看过的埋过鸡蛋的一块垄要了来,还要父亲写了张契约,送给陈家。

这一年,元三的老婆怀了孕。她向丈夫说出了自己谋来大坞山****的真情。元三高兴极了,当即叫来两位哥哥,商议如何派用这块热龙宝地的大事。大哥认为这事很简单,随口溜出:“自家弟兄,谁先死谁就葬在那里。”二哥说:“好,就这样敲定了,可千万不能传出风声,免得生事惹非。”三个亲兄弟都点点头,各自回家了。

元三回到家里,越想越不对,我年纪最小。死得迟。自己老婆挖空心思谋来的宝地,让给大哥、二哥的子孙去做官显贵,怎么肯呢。为了这件事,夫妻俩伤透了脑筋。

不料,当天晚上,元三悬梁上吊自寻短见了。他老婆后悔莫及,哭得死去活来。两个哥哥闻讯赶来,都埋怨三弟有话不直说,为了一块风水地去寻死,未免太不值得了。

元三死后,就葬在这块热龙宝地上。坟头刚做好。过夜就开裂倒塌了。一而再。再而三,实在无法。元三的老婆只好去请那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本来是一肚子气,听说元三相信他的话,自去寻死,也就心平气和了,索性成全元三算了。

风水先生问:“棺材是怎样摆的?”元三老婆回答说:“是朝山直摆的。”风水先生连声说:“错了,错了!这块热龙地叫做'白鹤衔书’,棺材要横摆。横摆的棺材像一部书;那山势又像一只展翅飞来的白鹤,让白鹤衔住元三的那口棺材。你家的子孙才会读书做大官。”

元三的老婆听了风水先生的话,就把棺材横摆。果然,坟不开裂了,也不倒塌了。事隔数月,元三的老婆产下了遗腹子。七八岁就会背诗经,一目十行,**后,更是过目不忘。到了**之年。

上京赴考,一举成名,做了七省巡按大人。

元三的儿子做了大官以后。将大坞山改为坟山。他母亲还特意在儿子的官服前襟上,绣上了“白鹤衔书”的图形。直到现在,汤家埠还残存着官厅的屋基,元三一家后裔居住的村庄,一直叫“官房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