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余年过去,为何《潇湘水云》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手绘江南 2023-07-09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历代琴人争相弹奏 众多琴师青睐有加

——古琴曲《潇湘水云》创作背景及美学分析

一、作品简介

古琴音乐艺术经过周、秦、汉、唐的漫长历史时期,到宋代在琴家、琴曲、史论、记谱法、制琴各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发展。南宋古琴曲《潇湘水云》便是这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潇湘水云》700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众多琴家所推崇,被历代琴人争相弹奏。它是琴曲中不论是思想内容、曲式结构、技术技巧及旋律的可听性等方面,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潇湘水云》,“无射均弦式”(蕤宾调),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鼻祖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约公元1190—1260年)所作,始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明洪熙元年,1425年)中的解题:“臞仙日: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然水云为央,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这种“倦倦之意”,正是作者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深沉流露。

继之《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琴谱正传》、《西麓堂琴统》等四十八种琴谱均有刊载。其中有十二种谱本有长短不一、曲意大致相同的解题。另有各种不同谱本的后记十编。如《琴学初编》(清光绪十二年,1894年)的后记为:“是操,宋郭楚望因泛沧浪远望九嶷,云水掩映,感慨而作也,音节幽静淡洁,需熟羽而后人化,取用贵乎虚灵无迹,方得云水之意。”琴山苏先生云:“昔人鼓潇湘,则天光云影,容与徘徊,个中情景,当作如何体会,难与吾传,鼓者听者,两不知也。”曲中用指极难,吟、猱二法,正合商曲体例,所当之位,兹悉切正,须分清而不混作可也。曲情曲意,二妙并佳,学者勿徒于快为宜,细心静作,神妙无与比也。虚白道人识等。自《神奇秘谱》至《沙堰琴编》,时历五百余年数十种谱本中分划段落各异,但曲意相同,《沙堰琴编》中有潇湘幸无二曲,十二、十三乃至十八段长短不同、分段各异,繁简因以稍殊,然其写江天景色、云水烟波,乃无二致。


据现存谱本中的考查,以十段居多,如《神奇秘谱》、《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古音正宗》、《琴苑心传全编》等,唯《西麓堂琴统》则以十一段划分,《五知斋琴谱》则分为十八段。现代琴人弹奏除《神奇秘谱》外,以《五知斋琴谱》为多。

其曲意正如《大还阁琴谱》(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所说:“……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宽宏淡茂,恍若烟波缥缈,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声思远……。”

二、创作背景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各帝王昏庸无能而得名的一个王朝。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朝廷面对北方外族的入侵,不积极抵抗,甚至能打胜的仗也不想取胜,一味媾和,一再南迁。直至最后皇帝跳崖,王朝灭亡。在南宋王朝宣告灭亡,元兵南侵入浙时,人们南迁逃生,郭沔移居到湖南衡山附近,即湘中宁远九嶷山下。


郭沔常泛舟于潇、湘两水汇合处,潇水浇山,每当眺望九嶷山,却被云水遮蔽。此时,虽可怡情山水,但伴随他更多的却是对故国沦亡之痛与身世苍谅之悲。他见到水起云涌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心中涌动无比惆怅和愤懑之感。便激起他对山河破碎、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产生了创作冲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抑郁、眷念之情。据说上古帝王舜葬于此地,是民族英雄所在的象征。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郭沔虽然是一个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生活十分清贫。但他却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为“潇湘水云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三、美学分析

《潇湘水云》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著名古琴曲,也是我国古代一首以情景交融为其特色的大型琴曲。明代《神奇秘谱》中原载共十段,各段标题为:1.洞庭烟雨;2.江汉舒晴;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水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作者借“潇湘水云声寒”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感与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此曲流传至后世,结构上有了一些变化。清代以后逐渐发展成十二段、十八段(现今流行的十八段加一尾声)。该曲经过许多琴家不断加工,艺术更臻成熟。自十三世纪中国明初问世以后,数百年来流传甚广,许多琴谱专集都收载了该曲,并被历代琴家公认为优秀的琴曲之一。现代一般的演奏版多为吴景略先生依据《五知斋琴谱》打谱的版本。近年,有采用古琴与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变形式演奏此曲。下面以现今流行的《潇湘水云》(十八段加尾声)来与大家一起对该曲的内涵和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的分析。该曲是作者以起、承、转、合的传统手法而写成的,与古人写诗、词、文章的手法相似。全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为四大部分。

引子(第1段)为较慢的散板,全部采用清亮明晰的泛音演奏,音符跳跃幅度较大,旋律较自由:

①1.2 33 |3 3 - 5.6 |1.2 33 |3 3 - |

5.6 11 |35 2 |6 6 - |6 6 . 6666 |6 1 . 65 |

35 6 1 65 |3 3 65 3355 |6 6 32 |12 3 3 33 3333 3 21 |

②2 2 ||


乐曲开始,以圆润飘逸的泛音和不断上扬的跳宕旋律展示核心曲调,玲珑的泛音成功的营造了烟雨朦胧的氛围,表现了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优美意境,犹如一幅远景山水画。头四小节(上例①处)是贯串全曲的主题音调,尾句(上例②处)则强调了乐曲的商调式属性。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分(第2、3段),开始,用按指、荡吟等手法奏出“引子”中的主题音调,情绪深沉哀怨。其后,引子中的核心音调发展成为完整的音乐主题,连绵不断的旋律仿佛是云水苍茫、壮丽迷人的景色,以滚、拂,衬托出烟波浩渺、天趣盎然的意境。接着,曲调以较大的起伏展开,以表达内心的忧患心情,并寄托自身的幽深思绪:

6 . 1 23 |1 . 2 |6 . 6 1 . 2 |6.1 6 5 . |3 . 6 |

3 6 |3 33 |6 3 . 1 656 |6 . 12 |6 . 6 1 . 2 |

656 5653 |323 23 |1 3 . 5 612 |3 . 5 5632 |

6 . 1 123 |2 2 |

它进一步揭示了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一种忧国忧民的郁悒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部分(第4-8段),第4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模拟了波涛翻滚的形象(《五知斋琴谱》上注有“水云声”的提示),展示了水云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涌的思绪。这是琴家们称为“水云声”的段落。它运用“往来”、“荡吟”的指法技巧,在古琴低音区滑奏,表现了一种水气袅袅、云影飘忽的情态:

3 5 . |3 5 35 3535 56 2 |2 . 53 |3 5 35 35 |

6 6 . 1.2 35 |2 - |3 5 35 35 |……


这种“往来”滑奏所产生的颤动音色,既使人联想起水荡云移而造成“烟波飘渺”、“水天一碧”的动态景象,也好似作者因剧烈痛苦而发出的呻吟之声,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在第一次“水云声”之后第5段里,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通过主题的发展变化,把情绪引入一个新的境界,形成全曲高潮的前奏。在音乐的进行中还穿插了歌唱般的音调:

66 2 |6 - |2 7 . |66 2 |6 . 1 |

1212 12 |335 3 2 2 |……


这里的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上下跳跃推进,富有激昂陈词的气质。接着速度趋缓,旋律由连绵不断地进行过渡到“水云声”再次出现。即第8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那小三度的音型,在低音区迂回冲驰了三次,使情绪更为奔放、热情。绵长的曲调像起伏不停的波涛,终于将乐曲激荡不已的情绪向高潮推进。但即使在后一些高潮乐段里,音乐的布局也不是一览无余的。通过旋律由低而高的四次递升,给人逐层推进的感觉,加上十五度的大跳,切分节奏的不断出现,商、羽多种调式的转换,以及滑音和滚拂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的气氛,使情绪的层层波涛,如江河流水,难以遏制。

第三部分(第9-16段)是全曲最为精彩之处。第9段转至高音,节奏加促,更具有明显的对比作用,表现了云水激荡、奔腾涌驰的动态。第9、10、11,三个乐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5段的前两个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这部分音乐充分运用了古琴中按音、泛音、散音的不同色彩,进行巧妙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并加以错落弹奏,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华丽效果,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音乐在三个多八度的广阔音域内用大音程急促跳进,加之强烈切分节奏的运用,将水翻浪滚的壮阔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仿佛是作者内心暴风雨般激情的倾注:

235612 66 6 |6 - |2216 5323 5612 |66 6 |6 . 1 |

6 56 |653 335 |2 3 |3 . 5 |56 35 |3532 12 |3 6 |

235 32 |2 . 22 |12 2 |23 12 |2 23 |

随后,音乐进入以两次跳进为标志的高潮段落,曲调刚劲有力,在高音区挥洒驰骋,气魄雄伟,感情激越,尤其双音滑奏指法的运用极为出色,将难以抑制的“倦倦之意”抒发得十分感人。


第四部分(第17、18两段),音乐转入中、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如明人汪芝云:“其播弄云水,有扁舟五湖之思。抚弦三叹,不觉胸次洞然……。”曲调趋于平静,浑有一蓑江表、满头风雨之叹。作者将惆怅之情融入低沉压抑的音调之中。但在音乐末段,却突然出现连续的、有着转调色彩的“4”音,使乐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4 4 . 44 44 |4 . 6 |35 532 |62 2 |6.2 36 |35 532 |

12 12 1212 |6.5 3 5 6 |6 1.2 3 2 |2 2 2 2 |2 -

这段音乐仿佛是作者燃烧着的爱国火焰最后闪出的光亮,而紧接着用以整段泛音演奏,响应首段而合矣!犹如力不从心的叹息:

21 |61 32 |2 2 21 |66 6 . 53 |23 63 |3 2 . |2 - ||


此段首句“打圆”手法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琴家徐元白先生将“打圆”处理成三声钟所,以示九嶷山的钟声由远而近,倍增国势日危,万物苍凉之叹。寥落的琴音,无望的期盼,永寂里,唱着不变的歌——忧世,殇国,有志而不得。

尾声的音乐舒缓,低沉的曲调中透出抚弦低叹的凄楚情绪。最后收束在低音区的商音上,旋律具有沉重压抑的色彩。其下行进行的音调似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曾经怒涛汹涌的潇湘水云至此风平波息……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这种感情上的余波仍在微弱地起伏,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心头的深深共鸣。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我以为整个作品既是一幅优美而内涵丰富的风景画,又是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经典古曲。


历代琴家都十分赞赏《潇湘水云》的艺术成就。如元代文人黄莱曾写有赞美郭沔及其《潇湘水云》的一首诗:“鹿死徒负隅,虎视犹自固。长怀惓惓情,环顾茫茫雾。居正托空言,偏安终故步。靖康耻未消,嘉定疑犹怖。忍割重臣头,谄事儿皇父。楼阁起荒村,笙歌杂野哭。骠骑索绣珍,胥吏追徭赋。竞供权贵嬉,那问灾黎诉。蹈海不尊秦,入山惟望楚。抱琴问九嶷,掇梃归三户。纵指发奇哀,潇湘水云怒。”明末虞山派琴家徐青山赞美《潇湘水云》一曲:“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婉,宽宏淡宕,恍若烟波飘渺。其水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深思远。非亲授指法,奚能得其旨趣。”清朝苏璟编的《春草堂琴谱》,书中也是赞誉有加:“鼓潇湘则天光云影,容与徘徊,个中情景,当作何体会,鼓者听者两不知也。谱中此曲用指极难,学者弗徒以手快为胜。”可见,《潇湘水云》是一首技巧和结构相当复杂,并深受各派琴家喜爱的经典古琴名曲。


此外,将琴曲《潇湘水云》的琴词附后:

《浙音释字琴谱》(明弘治四年前即1491年)

第一段:洞庭烟雨

洞庭烟雨,霏霏四起,微茫千万里,云天倒浸龙宫底。悠扬自得,扁舟看范蠡,一簑江表谁为侣。江乡趣,闲伴渔翁,有网何曾举,假沽名吊誉。

第二段:江汉舒晴

江汉舒晴,水光云影,清清霁色澜霞明,好风轻。浮天浴日,白浪涌长鲸。壶天物外幽情,破沧溟有客寄闲名,醉里醒醒,歌泽畔也那吊湘灵。

第三段:天光云影

潇湘云水也两清清,水浸遥天云弄影,闲引领,九嶷何处岭。墨染临川,那闻八景。诗兴,三山五渚相为柄,客船渔火相为证,磨天镜。

第四段:水接天隅

水接天隅,涵太极,未成图。玉鉴映冰壶,弥漫莫测也没平芜,遥山平断雾收初。不堪目极心孤,忘机鸥相呼。何堪小隐,寻个渔夫,丝纶结伴乐应殊。时世疑狐,那烟月模糊,唤醒陶朱,添来一个那酒伴诗徒。

第五段:浪卷飞云

浪卷飞云,势氤氲。羲皇人,何处潇湘的那投老寄闲身。遥借问,你那谁与汝相亲,风月为邻,芒鞋羽扇白纶巾。云水中分,潇湘佳致与谁论,十洲三岛堪伦。

第六段:风起水涌

满天雨也那满天风,风起浪春春,四水浮空空。潇湘风景,的那与无穷,金碧画图中,看弱流千里,的那隔十岛三蓬。

第七段:水天一碧

渺渺那水天一碧,蓬瀛少隔,望云根那莫测,拟冯夷那访河伯。美哉也,伊谁得,彩霞绚色,看轻挂水帘,的那月钩云额。

第八段:寒江月冷

寒江月冷,银河耿耿,水云遥映菱花镜,增佳兴,潇湘佳胜。凝眸高凭,遥见渔竿轻弄影,窄寄人篱下羊裘,高高帽顶。举月为媒,指天为证,不受般周聘。世浊我清,众醉我醒,风月襟怀,惟凭诗管领,听天还听命。

第九段:万里澄波

万里澄波,耿耿湛银河,的那止水自盘涡。倒浸姮娥桂影的那婆娑。谁何,壶天风月乐无他,惟凭诗酒消磨。半帆风雨,一由渔歌,由人闲唱和,笑人间歧路多。

第十段:影涵万象

一天灿烂红霞,影涵万象,的那落日西斜。金翻鸦翅,水映那芦花。雨放满天星彩,风来何处悲笳。停槎品题八咏,有客兴无涯。美蒹葭,可堪那图画。如飞笔,叙黄麻,安排景致入诗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