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爱北京2】真正老北京人的性格

 北京的骑士 2023-07-09 发布于北京

【我爱北京】

真正老北京人的性格


(一)

近些年来,有很多专家,写了不少的文章,对老北京人的整体性格进行了探讨。但是这么多年,老北京人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就像一个物体,无论您从那个方向看,您都会得到一个答案,但是每一个答案,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

老北京人的性格确实不好总结、归纳。特别是随着真正的老北京人越来越少了,恐怕就更难得到一个完整的,令老北京人、令现在的北京人、令外地人都满意的答案了。最要命的是,您现在想找一个真正的老北京人的群体都已经很困难了。随着北京城的拆迁改造,老北京人已经分散居住到了首都的四面八方了;您必须承认的是:随着老北京人居住条件的改善,由胡同、大杂院变为了小区、高楼,老北京人的街坊邻居也由单纯的北京人变为了五湖四海皆兄弟了,老北京的群体性格也必然要发生变化,甚至是一种彻底的变化。就以自己为例。小时候生活在北京的市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耍伴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自己的发小中,绝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了市中心的居住地,新的住处,南到了房山大兴,东到了通县大厂,北到了昌平顺义,西到了门头沟。居住地彻底的“山南海北”化了,周边的邻居彻底的“五湖四海”了。

我有的时候也仔细琢磨过老北京人整体性格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自己的年龄所限,在自己开始留意社会上的事情以后,老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就已经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并且自己也没有时间和条件专门为此事开展调查研究,所以虽然经常琢磨这个问题,但一直也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

自己虽然总结不出老北京人的整体性格,但还是可以描述一下老北京人的为人处事性格。这种描述虽然也只是从一个角度观察老北京人,但也算是一个虽不完整,但也是答案的答案吧。

自己出生在北京,自己的亲属、朋友、同学、邻居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是老北京人。认真的想一想,在这些老北京人当中,自己曾接触过各个阶层、各种出身的老北京人。

我接触的这些人中,有的祖上有大清国正宗的黄带子,也就是真正的爱新觉罗氏的后裔;有在京的蒙古王爷的后裔,正宗的八旗子弟的后裔,正宗的蒙汉八旗的后裔;有祖上曾经在大清国、在民国开府坐衙做过官的;也有祖籍虽是河北、山东、山西,甚至于南方诸省,但已经移民北京两三代的北京人的后裔;甚至还有虽是外国人的血脉,但数辈前就已经汉化了的北京人的后裔;……。这些人的祖上即有数代“骡马成群,钞票成打”的富裕家庭;也有祖上数代就是普通市民的。

这些人里即有曾经在老北京城开过洋行、商店的大经理,也有开过早点铺、小饭店的掌柜子;即有曾经在城区各粮库中拉过板儿车的板爷儿,在宣武门外、朝阳门外赶过马车的车老板儿,也有曾经推着独轮车去各家各户送水的水夫,大街上拉过洋车的车夫;即有曾经开过煤铺,卖煤球劈柴的煤铺掌柜子,也有曾经扛着大筐和花盆儿,走街串巷为居民摇煤球的“摇煤球儿的”;有曾经在饭店当过堂头的、作过伙计的饭店服务人员;有曾经走街串巷,挑挑儿做小买卖的生意人;有曾经在杠房儿中当过杠夫的“苦力”;有曾经挑着“一头热”的挑子走街串巷,或在街头支上篷布给人剃头的师傅;还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唱戏的,和天天哼着二黄,行走都踩着点儿的票友;有真正在天桥练过把式,会点武功的江湖人物;还有虽有正常职业,但也“兼职”参与念经做法事活动的“业余”和尚;还有因家庭生活较困难捡过煤核、拾过破烂的普通市民,等等等等。自己不敢说三教九流都接触过,但与各种人物或多或少的还都有过一些亲历。

(三)

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您会从他们日常生活中、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从他们的接人待物中、从他们的为人处事中,一句话,从他们的所作所为,都透露出一种生活在古老城市里、生活在皇城根下、生活在这样一个首善之区的老北京人的特殊味道。

有人说老北京人很张扬。其实不然。老北京人绝对不张扬,为什么外地人会有老北京人很张扬这种印象呢?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是因为一些新的北京人很张扬,以至于使得外地朋友觉得北京人很张扬。不过老北京人虽然不张扬,家里再有钱也不言语,独自在那闷得蜜;但是老北京人又有点不甘寂寞,总会在适当的时候,从某处显露出来一点儿,自己的兜里还是有几块现大洋的,以示自己的不一般。

有人说老北京人保守。这种说法也不对。应该说老北京人虽然守旧,但不保守,老北京人绝不排斥新鲜事物,有时还愿意主动地接受点儿新的事物,不过在接受新的事物时,老北京人心里是有自己底线的,超过了底线则绝不接受。老北京人愿意安分守己、顺天由命,冒风险的事儿基本不做。

有人说老北京人懒,八旗遗风。北京城里遍地是黄金,老北京人都懒的捡。这些话儿只说对了一半。老北京人懒,八旗遗风,但老北京人照样想着挣大钱,地上真有黄金,早就弯腰捡起来了。但是有一条,老北京人虽然想着挣大钱,但是真到了挣钱的时候,兜儿里刚鼓起来,就开始琢磨享福了,小富则安。

有人说老北京人好讲究。您这话倒是说对了。老北京人好讲究,或者干脆说是“臭讲究”。老北京人即使在生活困难时,嘴上也忘不了“讲究”,一顿最普通的家常便饭也要说得头头是道。炸碗酱得讲究切肥瘦兼有的肉丁;吃炸酱面时必须要有数种菜码;吃块臭豆腐也得先看看是不是“王致和”的;吃烤鸭也必须讲究吃便宜坊的、全聚德的,至于这两家烤鸭太贵,去不去吃单说;吃肘子必须吃天福号的;吃点心必须得是稻香村的;就连喝碗豆汁,都得评论一下豆汁发酵的程度如何,熬的火候如何;……。

有人说老北京人歧视外地人,这话真是冤枉老北京人,我敢说,如果有歧视外地人的北京人,那绝不是老北京人,肯定是新的北京人。老北京人绝不排斥外地人,有时甚至还以能帮助外地人为荣,以结交外地朋友为荣。但是实话实说,老北京人内心中确实有点“地域自豪感”,心中总藏着那么一点点,认为外地人没见过世面,是个“老帽儿”的想法。

老北京人极好客,有时甚至会打肿脸充胖子,老北京人“栽”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栽面儿”。老北京人邻里之间很热情,您家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有事儿您不找我帮忙,那就是您瞧不起我。

有人说老北京人衣帽取人。这句话说的可不对。老北京从来不会衣帽取人,待人一律平等;这是因为老北京人自己的衣着就不讲究,比较随意。以现代社会来讲,老北京人在非正式的场合很少会穿的西服革履的,老北京人最看不上天天穿着一身板板的西服,贼亮的皮鞋的人,老北京人称这些人为“土鳖” 。老北京人最看不起的是“穷人乍福”。对那些有了点儿糟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的人嗤之以鼻。

有人说老北京人怕事。这话也只对了一半。老北京人愿意安分守己、顺天由命,秉承“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处世理念,对那些需要冒风险的事儿基本不做。老北京人怕事儿,但是不怕硬。老北京人绝对不愿意招惹是非,但是老北京人又确有燕赵遗风,不欺软不怕硬,特别是不能欺负老实人,总是喜欢强调“欺负老实人有罪”的理念。大街上真遇到欺负人的,绝对有站出来说公道话的北京人。您要是想跟他玩横的,那您还真得掂量掂量,特别是您要是听见老北京人说了:“你丫是不是找cei”时,您最好退一步,别惹火上身,那是这位爷儿真有点急了。老北京人虽然不多事,总是躲着事,绕着是非走。但是老北京人又特别愿意凑热闹,如果大街上发生交通事故,即使是在后半夜,用不了半个小时,保证有上百人围着看。

有些电视剧中一说到老北京人打架,都是拿刀动枪的,这是冤枉老北京人。现在有些北京人,以自己为老北京人自居,不横装横。拿着手串、提着鸟笼,走道儿横着肩膀,说话横打鼻梁,其实这样的人,真要是在旧时的老北京城里,早就让人给收拾了。旧时北京城满街黄带子、红带子,随便一位在街上蹲着喝豆汁的小老头,就可能是三品、四品的官员,您这不横装横,一上大街就得让人打着吃了。

老北京人终究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所以老北京人的自信心极强。无论多大的场面,无论对方是多大的官,老北京人照样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和您开侃;同样,无论对方如何的落魄,就是大街上要饭的乞丐,老北京人也照样儿能蹲在他的边上,和这些人聊上一会,像和家人一样拉家常。老北京人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老北京人待人一视同仁,从不露出谁亲谁后,但心里绝对有准儿,跟那些装“孙子”的人绝对不交往。

老北京人善侃,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大到朝廷里面的内幕、小到饲养花草鱼虫,老北京人似乎无所不知,也不论真的、假的,都能和您聊上几句,并且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跟真的一样。

老北京人处事很精明,该明白的时候比谁都明白,但是到了该装傻的时候,保证谁也傻不过他,那可真是傻的直流大鼻涏,谁都没他傻。老北京人敢于贬低自己,经常以“贬低”自己为乐。

老北京人讲礼儿,讲究的是“礼多人不怪”,最看不起的就是不讲礼儿的人。老北京人很孝顺,最看不起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与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会过深的交往的。老北京人尊重人,特别是尊重长辈,“您”“怹”不离嘴,您记住一点:与人聊天,不称呼对方为“您”的,肯定不是老北京人。老北京人到朋友家的第一件事儿,绝对是去看望朋友的老家儿。

老北京人愿意使用“爷”字称呼人,对亲朋好友、自家的兄弟按排行称“大爷”、“二爷”,对朋友按姓氏称“赵爷”、“钱爷”,称拉三轮的为“板爷”,称小商贩为“倒爷”,对好摆谱、拿劲的人称“大(de)爷”,骂人时也忘不了“你大爷的”。

老北京人说话语速不快,吐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那种含混不清、吞字连音的现象。现在网上说的老北京人把“中央电视台”说成“庄电视台”,那纯属胡说。对老北京人的这个说法儿,应该是来自来80年代的一段相声。他一说,您一乐,切切不要相信这种说法。到是现在有些新北京人,为了学习这京腔京韵,把老北京话给糟蹋了。

老北京没有京骂。流行全国的北京“京骂”,绝不是老北京人的。老北京人日常说话时,很少有骂人的词儿。电视剧里描述的满口炉灰渣子的人,以会说几个春典词汇为荣的北京人,多是新北京人。有人说老北京人骂人不带脏字,这倒也不冤枉老北京人,因为老北京人要是不待见谁了,那话语中损人的词儿一套一套的。想轰你走时,告诉你“外边凉快,您上哪儿凉快去吧”。

北京人喜欢喝茶,每天早起都要泡上一壶,茶叶好坏单论,只要是花茶就行。要的是这个“谱”,这个生活情调。现在电视剧中描述的老北京人一喝茶似乎就是喝龙井、一喝茶就是功夫茶具、景德镇盖碗,这都纯属演义,这些编剧本的人,根本就沒在老北京城里生活过。

想到那儿就说到那儿,还有很多老北京人的表象一时想不起来了,就先说这些吧。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瞎说了。

一句话,由于老北京人居住的这座城市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老北京人自信心很强、处事波澜不惊;老北京人虽然也很世俗,但他的世俗中透着一种尊贵;老北京人的生活虽然看着很随意,但是在随意中却透着讲究;老北京人确实很谦和,但谦和中却透着一种自负;老北京人为人处世虽然很精明,但是精明中也透着一种朴实;老北京人应该说还是很厚道的,但厚道中也透着些许的狡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