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表看懂十三道辙-诗词创作必懂的辙韵大全

 句咏 2023-07-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音韵十三道辙

      

代字

辙名

  韵母

 例 字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1 

 

 遥 条

  ao

 挑 交

桃 毛 

小 好 

号 照 

2

 

 波 梭

  o  uo (e)

多 锅

罗 河

火 么 

货 过 

3  

 

 江 阳

  ang  iang  uang

 香 张

堂 王

想 网 

上 亮 

4

 

 姑 苏

  u

 朱 枯

胡 吴 

虎 武 

住 树 

5

 

 怀 来

  ai  uai

 该 乖

才 牌 

海 买

坏 怪 

6

 

 人 辰

  en  inun  (ing eng)

 生 真

门 文 

稳 整 

问 笨 

7 

 

 尤 求

  ou  iu

 优 休

愁 奴 

手 走 

后 就 

8   

 

 灰 堆

  ei  ui

 辉 追

雷 谁 

伟 水 

卫 睡 

9 

 

 衣 欺

  i   ü

 西 机

其 鱼 

起 李 

意 气 

10 

 

 发 花

  a  ia  ua

 抓 瓜

华 麻 

马 打 

大 话 

11 

 

 言 前

  an  ian

 烟 安

言 然 

眼 染 

燕 岸 

12 

 

 中 东

  ong  ing eng

 风 工

红 从 

总 猛 

梦 动 

13

 

 乜 斜

  ie  ue

 耶 街

别 爷 

也 写 

借 谢 

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十三辙可以分为三级〔十八韵可以类推〕:
洪亮级:发花辙、江阳辙、言前辙、人辰辙、中东辙;
柔和级:怀来辙、波梭辙、遥条辙、尤求辙;
细微级:灰堆辙、乜斜辙、衣欺辙、姑苏辙。
从理论上讲,洪亮级相当于大调式,具有较明朗的色彩;柔和级以及细微级相当于小调式,具有较柔和的色彩,而细微级色彩更加灰暗。
平声韵和仄声韵也有色彩的区别,平韵比较明朗,仄声比较阴暗。 

注:本人将“劳模江福才,兴修水利,大办农业”一句话作为代字,方便记住13辙。 

图片

【十三道轍】

「十三轍」是中國明清以來北方戲曲、曲藝等押韻用的十三個韻部,「轍」 也叫「轍口」,就是「韻」。「合轍」就是「押韻」,這是用順轍行車做比喻的 通俗說法。它只有十三個轍名,相當於一般韻書的韻目,但「有目無書」,由於 十三轍是戲劇、曲藝工作者口耳相傳的,轍名和它的排列順序在書面記載上頗有 分歧。

一般而言,「十三轍」的名稱是:
(1)中東,(2)江陽,(3)一七,(4)灰堆,(5)油求,(6)梭坡, (7)人辰,(8)言前,(9)發花,(10)乜斜,(11)懷來,(12)姑蘇, (13)遙條。

十三轍的被重視開始於清代中葉,崑劇日益衰微,地方戲花部亂彈興盛之際 。十三轍中,因為有的轍字太少,合韻是免不了的,基於「審音要細,押韻可寬 」的原則,還有兩道用兒化音節構成的「小轍兒」,即「小言前兒」和「小人辰 兒」。前者是「言前」、「發花」、「懷來」等轍合併而成的一個小轍兒;後者 則是「人辰」、「一七」、「乜斜」、「灰堆」、「姑蘇」、「梭坡」等轍合併 而成的一個小轍兒。小轍兒在戲劇唱詞中很少見,曲藝和民歌中出現較多。大轍 十三而主要的小轍兒是兩道,正是因為這兩道小轍兒收的詞比較多,兩道小轍兒 的妙用不僅在於把本來不同的轍合為一轍,無論說或唱,都覺得帶有俏皮味,而 且擴大了轍口,更便於合轍押韻。

十三道轍依舊包含在《中原音韻》 的十九韻部當中,但是,由於字音的變 化,十三道轍的韻部更為寬鬆。又押韻時所用的韻腳愈多,編寫唱詞就愈方便, 反之難度增高,僅能在有限的韻腳當中表達內容。通常韻腳可以使用的字數多者 ,稱為「寬韻」,反之則稱為「窄韻」,字數極少者又稱「險韻」。十三道轍當 中,以「言前」、「中東」、「人辰」、「江陽」等四轍為寬韻;「灰堆」、「 遙條」、「由求」、「一七」、「懷來」、「姑蘇」、「乜斜」等七轍則屬於窄韻。

十三道轍的來源,眾說紛紜,大致應為北方民間戲曲音韻的籠統名稱。撰寫 戲曲唱詞,首先必須遵守「合轍押韻」的規律。習慣上,詩歌寫作要求「押韻」 ,戲曲或曲藝唱詞要求「合轍」,都是指詩歌或唱詞的韻腳,其韻腹或韻尾的聲 音相同或相近。戲曲一段唱詞中,通常押相同的韻腳,最為嚴謹,但有時為了更 為準確的表現人物的情緒,唱述的內容,不必以詞害意,如在同一轍內找不到適 當的字押韻時,也可以借用聲音相近的韻腳押韻,稱為「通押」。所謂「通押」也不是任意為之,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方法。依照慣例,在「十三道轍」中,可 以「通押」的轍口,僅有兩類:「中東」與「人辰」可通押;「灰堆」與「一七 」可通押,偶爾與「懷來」轍也可通押。

图片

【“辙韵”与“合辙压韵”】


汉字的读音是以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五个韵母拼和而成的,一个字开头的声母为“声”,收尾的韵母就是我们所说的“韵”。歌谣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经常是用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构成的,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例如在兰成与买买提红妹合作的《曲苑杂坛》系列节目《新疆妹妹妹提》中曾经用过这样一段歌谣: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联合国召开妇女大会。谁说妇女没有地位,呸!那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妇女啊妇女,你创造了人类!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男人也是白废。

这里的“媚”、“会”、“位”、“会”、“类”、“废”的韵母,就是相同或者相近的ei、ui、ei、ui、ei、ei,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韵。位于句子末尾而又产生和谐感的字就是韵脚。
音韵的区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前后有所不同。近代以来,戏曲、曲艺中普遍采用民间形成的、根据韵母类别分成十三个韵部的“十三道辙”。依此,用“辙”来称谓“韵”,“合辙”也就是“压韵”。

图片

“十三道大辙”与两道“小辙儿” 


现在流行的“十三道大辙”各有自己的名称,这十三个名称都是分别以本辙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字组成的,它们是:
(一) 中东辙,由韵母eng、ing、ong、iong拼成的字,例如:中、风、龙等。
(二) 发花辙,由韵母a、ua、ia拼成的字,如发、拉、马、大、话、挂等。
(三) 怀来辙,由韵母ai、uai拼成的字,如:派、晒、败、白、来、埋、开、带等。
(四) 江洋辙,由韵母ang、iang、uang拼成的字,如:江、房、唱、上等。
(五) 乜斜辙,由韵母ie、ue拼成的字,如:斜、怯、借、月、谢、也、冽等
(六) 姑苏辙,由韵母u拼成的字,如无、湖、读、出、哭、书、穆、路、属、触、目等。
(七) 衣期辙,由韵母I、er、v拼成的字,如:纪、西、去、吕、期、系、拟、举、等。
(八) 油求辙,由韵母ou、iu拼成的字,如:否、周、某、楼、艘、邱、修、九、游等。
(九) 灰堆辙,由韵母ei、ui拼成的字,如:悲、谁、飞、泪、每、岁、税、枚、魁等。
(十) 人辰辙,由韵母en、in、un拼成的字,如人、分、臣、金、民、论、神、秦等。
(十一)摇条辙,由韵母ao、iao拼成的字,如:桃、袤、扫、叫、老、饶、高等。
(十二)言前辙,由韵母an、ian、uan拼成的字,如:眼、反、传、满、演、仙等。
(十三)梭波辙,由韵母e、o、uo拼成的字,如:佛、罗、车、和、拨、德、社等。
为了加强记忆,有人用每道辙的一个字编成口诀,如:
东西南北坐,俏佳人扭捏出房来。
又如:
月落花浮水面,楼台倒影印池塘。
通过老艺人的口碑还流传下来一首用分门别类的古人名编写的“十三辙歌谣”,现记录在此,也借之为“十三道辙”分别释例:

十三辙歌谣

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卜先知徐袤公;诸葛亮草船把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中东辙)

二月里,草芽发,三贬寒江樊梨花;大刀太太王淮女,替夫挂印葛红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报号四门杀。(发花辙)

三月里,桃花开,吕盟正无时赶过斋;寻茶讨饭的崔文瑞,提笔卖字高秀才;苏秦不遇回家转,卖臣无时打过柴。(怀来辙)

四月里,梨花香,镇守三关杨六郎;白马银枪高嗣继;日受双全小罗章;周瑜本是东吴将;狄青斗宝收双阳。(江洋辙)

五月里,端阳节,刘备无时卖草鞋;吃粮当兵汉高祖,平贵乞食在长街;推车卖伞的柴王主;贩卖乌梅洪武爷。(乜斜辙)

六月里,数三伏,王老道捉妖拿黑狐;法海捉妖金山寺;包老爷捉妖五鼠除;纪小唐捉妖收五鬼,张天师捉妖破五毒。(姑苏辙)

七月里,七月七,秦琼全凭锏双支;九里山前韩元帅,临潼斗宝伍子胥;马超一怒西凉反,黄飞虎反出朝歌归西岐。(衣期辙)

图片
辙韵 歌


八月里,到中秋,李三年磨房泪交流;柳迎春等夫一十二载;王三姐剜菜盼夫一十八秋;吃斋好善黄氏女;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头。(油求辙)

九月里,雁鸟飞,大闹江州叫李逵;敬德监工大佛寺;大喊三声猛张飞;东京打擂呼延庆;杨七郎归位乱箭锥。(灰堆辙)

十月里,小阳春,红袍都督盖苏文;袁达本是青脸将;孟获不驯遭七擒;匈奴大将猩猩胆;开五代刃残唐名叫朱温。(人辰辙)

十一月,雪花飘,赵匡胤全凭盘龙棍一条;大刀将军叫关胜;武汉杀妻保汉朝;久传绿林王君可,孟良盗骨又把昊天塔来烧。(摇条辙)

十二个月整一年,金眼毛遂盗仙丹;柴君长又把昆江闹;魏化大闹万花园;南唐报号叫冯冒;窦义虎报号锁阳关。(言前辙)

十仨月,一年多,薛礼救驾淤泥河;文广御园救宋主,薛娇长安赶囚车;哪吒救驾西岐地,赵子龙救驾长坂坡。(梭波辙)

“十三道辙”又叫做“十三道大辙”,这是因为还有若干道“小辙”的存在。在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某些字常带“儿”韵,如“锤儿”、“门儿”、“花儿”等,语言中称其为“儿化韵”,戏曲、曲艺界叫做“小辙儿”,它们具有幽默、俏皮、风趣的特点。

小辙一般只列两道:
(一)小人辰儿
包含人辰、梭波、乜斜、灰堆、衣期等五道辙韵,如:盆儿、车儿、姐儿、堆儿、枝儿等。
(二)小言前儿
包括言前、发花、怀来等三道辙口。如:钱儿、茬儿、台儿等。
其他辙中,也含有带小辙儿的字,如:毛候儿、中药方儿、肥膘儿等。由于字数太少,不能成段使用,不够另立辙口的资格,混入小人辰儿、小言前儿中使用。

图片

辙口的宽窄与平仄
编写歌谣要合辙压韵,可以用作韵脚的字数越多越方便。所包含字数多的辙口,叫“宽辙”;包含字数少的辙口叫“窄辙”;字数极少的辙口叫“险辙”。
宽辙有:中东、江洋、姑苏、人辰、摇条、言前、梭波。
窄辙有:发花、衣期、灰堆、怀来、乜斜、油求;
造成压险辙的原因,是因为唱词要表述的内容中,缺少包含在所用辙口中的地名、人名,而所压辙口又是窄辙。
从音色上看,辙口又有阴阳之分。
阳辙,带有鼻音,念起来比较响亮,包括中东、发花、怀来、江洋、言前等辙。
阴辙,不带鼻音,因色沉闷,包括乜斜、姑苏、衣期、油求、灰堆、人辰等辙口。
编歌选辙,一般的原则是“选宽不选窄,选明不选暗”, 在编写歌谣时,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需要,一般要杜绝窄辙。但是,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要表达内容的感情色彩、人物性格、相关词素等,选择恰当的辙口。
所谓“平仄”,就是汉语的四声调值。从元代周德清所撰写的《中原音韵》到现代通行的戏曲音韵,每个音节都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声。如:仙(阴平)、闲(阳平)、显(上声)、献(去声)。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如果是编写戏曲唱词,既要做到“同韵相叶,和谐入耳”,又要做到“平仄交错,抑扬动听”。压韵是为了求同,平仄是为了求异。
组织辙韵式包袱,与编写戏曲唱词大不一样。为了达到诙谐幽默的目的,经常采用“一顺边”或者“专门压仄韵”的办法,这样可以增加风趣性,或者制造一种浪漫、不庄重的感觉,请看以下例子:

这小子长的不起眼儿;长了一张猪肚子脸儿。逗鸡眉, 俩圆点儿,长一双,母狗眼儿,瘪鼻子,翘鼻尖儿,豁嘴唇,黄牙板儿,粪勺的耳朵不大点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