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张培刚先生,做一个有韧性、有执行力、不负时代的理想主义者——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源源不断 2023-07-09 发布于宁夏
图片

金融观察家

编者语

张培刚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在过去长达近80年的学术耕耘中,他一贯注重社会调查研究,治学严谨,并致力于理论创新。今年是张培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张培刚先生的非凡业绩、杰出贡献和崇高风范,值得永远学习和怀念,敬请阅读。

文/巴曙松教授

今年是张培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框架,为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者和业界领袖,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英才。先生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与有韧性有执行力的理想主义者,他经历时代的剧变,在潮起潮落中躬身入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践行知识报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兴盛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图片

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敬仰张培刚先生,不仅是因为先生的这些成就和贡献,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章。作为先生的学生,这些年,我也写了不少追思先生风范的文字。其实,这些年中,我在自己的工作和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两个问题:张培刚先生何以出现?我们是否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张培刚先生这样的青年后学?

其实答案就在张先生一生的历程中:

110年前的1913年,培刚先生出生在湖北红安的一个普通农家。彼时,世界就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不定之中。1913年,袁氏专权,二次革命兴起,七月起事,九月旋败,辛亥革命成果丧失殆尽。一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发生巨变。

而在先生的青年时期,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不休,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西方国际政经格局也动荡不定,内外诸种因素叠加,国家前途晦暗不明,社会时局风雨飘摇。诺大中国沉沦不振,她将何去何从?这是国人之痛,亦是时代之问。

无论是童年时期的张培刚,还是青年时期的张培刚,作为一个个体,都无法选择生活的国度和时代,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为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自强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当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知识上的贡献,这种理想深深根植于张培刚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

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之下,年轻的张培刚树立了知识报国、探索学问的终身信念。他在武大全优毕业后,直接深入农村和基层调研,把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作为自己的学术起点,同时也是其毕生的学术追求。

其后,先生负笈哈佛,他放弃了商科,转到经济系就读博士项目,专攻农业经济问题,面壁数年,写出了《农业国工业化》这部煌煌巨著,其目的还是要为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系统性方案,但不经意获得了大卫威尔士奖,并由此成为了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

博士毕业后,张先生同样舍弃了在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条件,回到武汉大学担任教授,潜心教书育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张先生毅然选择留下,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图片

1991年5月7日,张培刚敎授在上海社科院召开的“中国90年代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发言。右为谭崇台敎授。

尽管建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先生远离了学术,但他亲身经历的种种社会动荡,也让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思考更为深邃。在重返学术舞台后,先生不辞年老体衰,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迸发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不仅提出了构建“新发展经济学”的宏大构想和倡议,还以“牛肚子理论”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了形象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张先生和林少宫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一个理工科的大学率先开始了经济学科的建设,开创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家群”的盛景,华中科技大学的经济学科也成为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平台,今天,学院正在向一流经济学院坚实迈进。

培刚先生的样本意义,在于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不能选择时代的个体,该如何在大时代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可以看到,无论是青年时期的张培刚,还是壮年时期的张培刚,以至耄耋之年的张培刚,他从来都是在响应时代的号召,思考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他将自己的人生深深融入到了人类、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发展之中。可以说,先生以自己的选择来证明自己不辜负时代。这是一位有韧性、有执行力的长期主义者,也是一位不负时代的理想主义者。

图片

因此,我的一个思考结论是: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中,坚守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保持韧性与执行力、保持对时代大潮的洞察力和对时代变革的把握能力,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品格。张先生的一生,正是在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对理想主义的激励下和长期主义的坚守中,以其独特的坚韧、持续的执行力,不断实现卓越和突破的一生。而这或许是我们最该从先生身上汲取的力量。

孟子曾云:人皆可为尧舜。先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但我们更希望在青年学子中,能够涌现出更多像先生一样卓异之才,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10年后的今天,培刚先生虽然已辞世已十年有余,当下,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不定之中。而今天的中国,正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探索迈向现代文明强国的新时代。这必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新的时代呼唤更多象张培刚先生这样有韧性、有执行力、把握时代大潮的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的新一代学人,为人类的进步,为国家的发展,接续创新,不断努力!

图片

时代大潮之下,个人天资或有高下,人生际遇或有分殊,但有韧性、有执行力的、不负时代的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却决定着各自的人生高度。所以,在先生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望,行诸成文。既是怀念恩师,更是寄望来者:

我们不能选择时代,但我们需要要洞察时代大潮,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篇编辑:曹羽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