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被污名化的「扶弟魔」姐姐,恰恰是独立、自强、上进且情绪稳定的大女主

 若歌sweet 2023-07-09 发布于山东

最近开始着手博士论文的写作,但是常常败下阵来,处于宕机模式。桌面上的书也有 30 本,书架上的书也有 200 余本,电子资源和资料更是无穷无尽。

一个美好的蓝图便是,我所有搜集到的访谈资料和这些书籍、理论产生了一个美妙的连接。但是,想来,这真的不是易事。接下来,可能还会经历很多次这样的宕机和灵感的循环。

这样的宕机,也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碎碎念。在读访谈资料的过程中,让我特别想在写论文之前,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来为那些在互联网平台上被污名化的「姐姐们」正名。

突然,看到了一个访谈伙伴当时表达的感受:「我们小时候,感觉就被灌输一种“你是姐姐,你要多照顾弟弟,你要多让着弟弟,你有什么东西吃的、玩的,或者是吵架打架你都要多让着他”,“他如果有什么困难,你要多帮助他”。我觉得这是一种小时候被灌输的思想,并不是说我作为姐姐我天生有这种责任感,而是家庭给我灌输了这种思想。

我在接下来阅读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几次泪目。

因为有太多的感受是相当的。

暂且不论我们的父母嘴上说男女平等,但是我们尚且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诸多的「男女不平等的感受」,那些堂而皇之的「男女不平等」更是加剧了太多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创伤。

我在成长自传中写道,「我时常想,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年龄,我却要带着弟弟,无论我走到哪里。可是,为什么我的发小们不需要。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何时回家,何时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诚然,在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时,我多么希望我也是家庭里面那独一无二的存在,而不需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去理解「责任」「义务」「伦理」这样的词汇所蕴含的意义。

直到成年之后,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姐姐。有为了弟弟妹妹学习操心的姐姐,有为了弟弟买房而提早省吃俭用的姐姐......

她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了阶层流动之旅的独立自主的高知女性,可是她们在这之前,需要背负的是,是这个家庭。

「我不是为了弟弟,更多时候其实我是为了父母。他们赚钱太不容易了。我只是想减轻他们的负担。」

而互联网的另一端,对这样一群姐姐们,这么一群成长过程中努力、自强的女性,赋予了一个污名化的称呼「扶弟魔」。

如果可以,我想没有哪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愿意活在这样的传统主义的生活框架中,「我要为了整个家族而努力奋斗」。

曾经,有一个访谈对象对我说,「这辈子我都不想结婚生子,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便经历和体会了一次当妈的感受,我那么早就体会到了如何养育一个孩子的心酸。」

「再者,每次我走入相亲市场的时候,人家看到还有一个小 10 几岁的弟弟,难道娶了你还要养你弟弟吗?」

在每一个努力奋斗的当下,当开始憧憬爱情来临的每一个时刻,却在一场现实的量化的考量之中败下阵来。

而这样的心酸,往往不能同家人讲,也不能同伙伴讲,因为家人不会理解,那些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伙伴更无法理解。

可是,那些被污名化的「扶弟魔」姐姐,恰恰是独立、自强、上进且情绪稳定的大女主。

她们在读书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孩子更「懂事」,这种「或者已经被污名化的懂事」体现在他们很早就知道兼职来养活自己,甚至是补贴家人;

因为家庭的无形的压力,他们很早就学会了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绪,很早就学会了如何治愈自己;

更因为很早就体会到了和自己的弟弟妹妹的牵扯,甚至及早当妈的感受,早就明白了亲密关系的处理、体会到自己的性格中不自洽的一面,很早就开始学会如何情绪稳定。

其实我真的感同身受且难以想象,在那些金钱拮据的日子里,在大多数同学都在逛街吃喝买漂亮衣服的诸多选项里,那些姐姐们是如何在不多的生活费中分出一部分留给弟弟妹妹的;甚至是在年迈父母的甩锅之后,在百般不情愿之中,还去履行的「责任伦理」的。

诚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兄弟姐妹的亲情。正如,也有姐姐说道,「我也有过埋怨,但是这些埋怨不足以成为怨恨,因为亲情可以冲刷这一切。」

相比之下,那些「比独生子女更惨的经历」恰恰成为了「独立自爱刚强」的姐姐。

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的概念。

写到这里,也特别希望所有的姐姐能够意识你就是个体本身,你的人生课题是治愈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你无需背负整个家庭负重前行;

也希望所有的弟弟能意识到在成长中所受到的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无意识的偏爱、和来自父母的高于长姐的期待。

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成立家庭,拥有多子女。可以像,我之前看到的一个案例一样,一位姐姐如何在多子女家庭中对待男孩和女孩,「姐姐你出门要多照顾弟弟,大的要保护小的;弟弟你出门要多照顾姐姐,男子汉要保护女孩子。」

私认为,这种方式似乎更有力量。

我们难以评价任何一种养育模式的对错与否,只是,对男性的过高期待也是一种枷锁和束缚,对女性的过低期待也是一种伤害和不公。

希望每一位女性能在传统主义的框架中,在责任伦理和个体主义的挣扎下,不断地阅读、交流、碰撞,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