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看三国、水浒,发现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

 陈永杰律师 2023-07-09 发布于广东

         1、关于武将的暴脾气对其领导力的影响。  

       昨天B站UP主木鱼水心更新了《水浒传》第九P,七星聚义的相关内容。七个人合起伙来,打起了生辰纲的主意,杨志这个倒霉蛋上线。

        杨志的一系列遭遇,只能归因于倒霉吗?

        年少时觉得是这样,现在并不觉得。作为运输小队队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对手下又打又骂,丝毫不在意将矛盾扩大化,搞得手下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出问题,合情合理。

       不止水浒传里是这样,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张飞俩人都是吃了这样的亏。关羽傲慢对待傅士仁和糜芳,导致俩人叛变,致使荆州失守。张飞这亏,吃的更加直接,打骂完,限期让手下准备白布,俩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张飞睡着直接割了他的脑袋。

        在这些事情上,文臣表现得普遍比武将好。我不知是这些武将们,荷尔蒙过剩,争强好胜目中无人惯了,还是因为别的,才屡屡犯这种错误。

        小的时候感觉他们这么干不可理喻,长大后发现这种性格的人很多。

        2、关于袁绍对给他提建议者的态度。

       官渡之战中,谋士给袁绍提建议,大概意思是我方经济好,战斗力略差,曹操经济差,战斗力略强,应采用围敌之策,届时不战自胜。这位谋士的下场是什么呢?被袁绍以扰乱军心,以为我不会带兵打仗,教我做事为由,扒光了游街示众。

       花钱请了人给自己提建议,别人提了建议,又觉得这个人是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心生怨恨。同样,这种听起来不可理喻的现象,在生活中却比第一种情况更为常见。

        我不知为何,人群的自信心如此之弱,能听得进批评声的人少之又少,哪怕是建设性的批评。

        3、对曹操刺杀董卓行动中展现出的谋断。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岂能哭死董卓。我有一计,不费一兵一卒,能除董卓。于是曹操向王允结了七星宝刀,到董卓府上准备刺杀董卓,刚要拔刀,董卓醒了,曹操知董贼力大,瞬息万变之际,操立刻称,自己是来献刀的。董卓被糊弄过去了,但他回去立刻逃走,果然董卓回过神来,立刻派人去捉拿曹操。

        稍有社会经历的人都能明白,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有多难。从曹操看大家就知道哭,嘲笑他们岂能哭死董卓,就能看出,曹操有多么强悍的勇敢和气魄。小时候先入为主,主场在刘备这边,于是形成了,曹操不管做什么,都是坏人的刻板印象。不仅只有勇敢,曹操以身犯险,被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刺杀计划败露,危难关头,临危不乱,靠急智脱身。

        临危不乱。生活中,我见到最多的是,临危慌乱的人。

       脱身之后, 并不天真,以为自己献刀的借口,真能骗得了董卓,于是立刻出逃。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认识。提这点,看起来好像是有些尬吹了。但是看看近代史,看看那些对现在没有清晰认识的人,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即使在自己的领域内,是一个卓越的人,却完全没有办法超越时代,看清自己的命运。

        人应该有意识地在勇气和智慧两方面向前精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