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我眼里的1969年

 天童老僧 2023-07-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太阳之子

      朋友,你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年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不年轻了,如果你听过,并且对这首歌留有印象,说明你已经是近七十或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来,兄弟姐妹,我们握个手吧。

      岁月匆匆,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回归,回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未,回到日历上记录的1969年。虽然说1969年只是日历上记录的一个年份,不远也不近,说它久远吧,远不到近代史里,说它近吧,又把70后、80后、90、00后们全都拦在了门外。

      让我用一个亲历少年的视角,说说我眼里的1969年。

图片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市大街上显著位子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建筑上都能清楚看到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挖防空洞是当年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全国人民都是参与者,防空洞是印象中那个年代城市的标配。城市防空是必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挖防空洞,当年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广播里、收音机里,讲的最多一些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大街上满是标语,全民皆兵,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就是这首歌。

图片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去粮店买米、买面,看到墙上写着标语,“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当时粮食是凭证供应。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供应的粮食,分细粮、粗粮。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但我们这群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全民皆兵,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基干民兵配枪,按部队编制分班、排、连,普通民兵不配枪,基干民兵要参加军事训练,由部队转业人员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指导员由当地干部兼任。

       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复杂的,我们国家面临很大压力。两个超级大国都对我们虎视眈眈。当时最大的压力来自勃烈日列夫领导的前苏联,和沙俄一样,对我国领土有野心。

      连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不是都想长期使用中国青岛,作为在亚洲的不冻巷,在中国建长波台,搞联合舰队吗。

       为了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都被咱们的毛主席党中央断然拒绝了。咱们这个岁数的老伙伴都记得,当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就是在这个时期。当时苏联是准备入侵中国的,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边境挑衅不断,毛主席不是讲过吗,他进来让它东三省,甚至华北,然后带着我们去它的西伯利亚发展。苏联有针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打击计划,作战计划都制订好了,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就明白告诉全世界,中国将把所有核武器都打出去,打击美国的基地。

       这时毛主席关“三个世界的划分”呼之欲出,毛主席应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外交和军事手断,广范联合全世界爱好和的国家,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都是朋友,终于打破坚冰,迎来转机,就是后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关系正常化。我们不得不庆幸我们有伟大的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

       你知道“老三届”这个说法吗?,“老三届”是对66、67、68年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的总称,我也算是“老三届”了,不过是“老三届的小学生”,68届的小学毕业生。当时小学大多要上六年,我正巧进了师院附小,碰上五年一贯制实验班,所以小学只上了五年就毕业了,时间是1968年的7月。

       我居住的大院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陆军医院的家属院,那一年在身边发生了许多不寻常的事情,父亲带回家了两支枪,一支五四式手机放在他们房里,没让我玩过,记得是有子弹的。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支半自动步枪,三角形刺刀,我可以玩。我几乎每天晚上打好背包,三横两竖,中间放上-双解放鞋,背上军用挎包、水壶,扎好武装带,我家有两条武装皮带,父亲母亲都有,挎上半自动,推上刺刀,晚上一个人在(51医院和军分区结合部)小操场自已训练。齐步走、跑步走,端上枪正步走,想着早一天长大,当兵保卫祖国,现在想来也不傻吧,没有大院男孩儿不想当兵的。

       记忆中的父亲几乎每天带领内科医护人员拉练。父亲是从抗日战场、解放战场上走出来的我军自己培养的有战场救护经验的医疗骨干,父亲的残疾就是在跟随刘邓出大别山,解放襄阳为救护战友落下的,所以他长期贫血,每次妈妈为父亲买鞋,都先将就残腿脚。

       母亲侯彩香这时已从手术室调任外科护士长了,她们外科也拉练,不过我印象不深。我当时的感觉是好玩,并不知道我们当时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图片
​妈妈外科全体照
      
       记得好像是在夏天吧,晚饭后,父亲领着科里的医护人员全护武装就出营门了,“拉练”,他们常去医院附近的舞凤山实地训练,上山下山,熟悉地形、增强体能,附重移动。

图片
这张父亲内科全体照应该是最接近六九年部队搞拉练时期的一张照片。
       
       如果你是六十年代末的兵,一定对拉练有深刻印象,当时的部队就没有不拉练的。这舞凤山我跟父亲他们去过一次,还爬上一棵核桃树摘了一个核桃,当时就把绿色外壳用石头敲开吃了,好吃,就是树上仅这一个。舞风山在五-医院手术室后面的墙边就能看到,山顶上还有一座庙,好多年沒有看见庙里有和尚,后来说是道教道冠。父亲他们内科还去远一些西山拉练,西山山大更高更远一些。

       当年的气氛是紧张的,部队的野营拉练成了常态化的训练,我想拉练就两个目的,增强体质和熟悉附近环境,以备万一,如有需要,可以在短时间带上全科医护人员、休养员一起就近疏散。

       这个时期部队放影军教片多了,印象特别深,部队有配片每个星期放一两次电影,大多时间在分区和51医院结合部的小操场上放映,除了放正片外也加影中央新闻电影制厂拍摄制作的《新闻简报》,记得有一部专门介绍生化武器《沙林》的片子,印象深刻,《沙林》对人体伤害特别大,片子介绍如何防护,认识和区别沙林,它无色无味。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大院里有军人服务社,是部队大院里的孩子们和小兵们的最爱去的地方,由其是小女兵们。军人配送的物品在这里发放,也有一些食品糖果卖,就是大院里的小卖部,叫军人服务社我们都去过,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部队家属或部队职工。51大院军人服务社有位叔叔姓侯,大家叫他侯经理,还有贾阿姨和黄阿姨。

       大院生活过的子弟有共同持点,一是说话,无论东西南北的大院子女都操一口“八一普通话”,这不是刻意,而是自然形成的,因为大院里的干部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什么地方的都有,所以在大院里说话,都往普通话上靠,这是为了方便交流,自然而然形成了独具特点,有别于当地,一种普通话,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八一普通话。因此,大院孩子还多了一项本领,就是能听懂许多省的地方话,不过,我们与当地人交流还是尽可能说本地话,也是为了方便沟通。

       二是穿衣,当年的大院军人子弟,不论男孩女孩大多穿父母的军装,因为家里只有军装。先是穿过苏式军服,但穿的时间最长的还是65式军装,只有少数女孩能穿上妈妈做的花衣服,我想一定是家里的妈妈特别爱美。后来才知道我们这身平平常常的旧军装,在别的孩子眼里是最好看最美的时装。

       关于说话、穿衣,讲一个发生在部队大院的小事。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海军大院住过一阵子,这天我去大院军人服务社买肉准备包饺子,我跟军人服务社的阿姨说,“阿姨,我要两斤五花肉”,阿姨割了一块一称说“两斤多一点”,我连忙说,“好的,谢谢阿姨”,“这块肉真不错”听见旁边有人小声议论,“大院子弟吧”,不过阿姨今天割的这块肉还真不错,肥三瘦七,做饺子馅的最佳比例。瞧,这不都把我当成大院子弟了,这块肉买的好还得益于这身65式军装,和有别于北京话的“八一普通话”,大院孩子身上有种特质,真诚善良乐于助人,这是大院军娃们的共性。

      另外一件难忘的记忆,就是69年上级要求各家备足至少一个基数的干食,就是准备不少于三天的干粮食品。

       真是人民战争,人人参加,各家各户都行动起来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什么的都有,姥姥是山西人,面食都会做,我们家和别人家做的不一样,我看着姥姥做,先是和面,面要和硬些,然后用力擀开,切成蚕豆大小的方块,再上锅慢炒,炒干、炒熟,铁锅里有许多小石子,石子是姥姥叫我去检的,姥姥把它们洗干净后放铁锅里加了一点油炒,炒热后把切好的小面块放锅里一齐慢炒,哦,原来石子是用来干这个的,记得小面块要炒好长时间,炒熟后姥姥把小面块挑选出来,凉干,挂在屋子里高一点地方,是小孩和老鼠都拿不到的地方,既要防老鼠也要防我们,哈哈哈哈,好玩吧,这是因为当时食品不是很丰富的,一块水果糖就是好东西,记得大白兔奶糖吗?是所有孩子们的最爱。

图片

作者:太阳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